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山村新闻

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29日

       ◎贺先枣

        本来,台上给的具体任务是来采访一篇野牛凼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大胆开拓,自力更生建成了“万亩果树园”的新闻。而到了野牛凼,武德浩才发现,那“一万亩果树园”由散落在坡上、沟边的几百块小地构成,果园没有成片还不是问题,问题是那些从外地引进的“大红李”果树苗根本就没有成活,村民们都在骂人,骂得那个难听,武记者觉得自己也在挨骂。

       以正面表扬宣传,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思路来完成这篇新闻是做不到了,既然是引进新品种的果树苗出了问题,来一篇揭露“坑农、害农”恶劣行为的新闻报道说不定更有意义。武记者就顺着这个思路,开始了他在野牛凼的新闻采访。野牛凼的村民们当然没有想到那么多,他们众口一词地指着一个人骂,这个人叫盛小兵,是乡上派来帮助野牛凼脱贫致富的包村干部。武德浩认识盛小兵,听说乡上的几个领导,还有县里有的领导都认为这个人工作大胆有能力,关键是敢于开拓。武记者还听人说过,这个盛小兵是组织上重点培养的人头。

      村民们骂人时,都不称盛小兵的大号,而是一口一个“盛吹吹”。“盛吹吹”是盛小兵的绰号,好多人认识他,其实也只知道他的这个绰号,而不晓得他的大名。现在野牛凼的人们干脆改了他的姓,叫他“神吹吹”了。

      野牛凼的人一直都在想脱贫致富,可就是没有门路。耕地只有那么一点,地头收点玉米、洋芋刚好混个肚皮不饿,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现钱。一年前,“神吹吹”到了野牛凼,看到这个情形心里也发急。盛小兵从心底深处想让野牛凼面貌大变,让这里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当然他也明白,如果他能在野牛凼做出点成绩来,组织上就不会对他只是没完没了的考验了,以往,组织上找他谈话时总是说他实干这个方面还欠缺。现在,上头不断强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正是可借的东风。地里的几颗玉米、几坨洋芋能值几个钱?一直那么种下去,只会一直穷下去。他要借野牛凼这个舞台,把“调整”的戏唱好,野牛凼的人富了,自己肯定也就上去了。

       他发现了“大红李”,这种水果似李又似桃,更可贵的是这种水果成熟的季节,恰好是龙川这个地方别的水果都还没有成熟,想一想,人们正没有水果吃的时候,“大红李”上市了,能不赚钱?虽说费了一些周折,可“神吹吹”到底与邻县一个可以大量供应“大红李”果树树苗的苗圃联系上了。紧接着,“神吹吹”就把村里人召集到一起算账:这个新品种科技含量高,头年栽下二年成活,三年就挂果,如果说每棵树平均结果一百斤,一斤只卖三元钱,一棵树就是三百元,那么十棵树就是三千元。一百棵树呢?一千棵树呢?

      “神吹吹”看到野牛凼的人们笑逐颜开,就底气十足地宣布说:我们野牛凼要家家参与,人人动手,建起万亩果树园,种上一万亩“大红李”!到那时,你们会愁得不晓得自己手里那么多钱咋个花,钱多了也愁人呢。人们哄堂大笑:钱多了还愁?你就吹吧!“神吹吹”说,不是吹,三年一晃就过去了,到时你们就晓得了。树上一挂果,票儿就来啦。果树种得多的钱就多,种得少的当然钱就少,不种的就没有钱。

       这样算账的村民会开了不下五次,一家一户串门有多少回,“神吹吹”自己也记不清。接连不断的开会成效十分明显:野牛凼家家户户都掏出了买“大红李”树苗的钱,而且树苗一到,人们一点不敢耽搁,挖坑、浇水,全部种下地去,家家户户的庄稼地头都出现了一派充满希望的绿色,一株株小小的树苗,在种下地的那段时间,给野牛凼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

       县里召开乡镇工作会议时,分管县长在“野牛凼建成万亩果树园”的发言稿上作了批示,主要精神有两点:一是要总结推广野牛凼的作法、经验;二是要县上的新闻单位开展宣传,大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声势。会议结束,武德浩奉命马上就朝野牛凼跑,本来是想到乡政府拉到“神吹吹”一起去,不巧,“神吹吹”却到邻县的那个苗圃去了,原来,野牛凼种下的“大红李”果树苗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出了问题,小树苗仿佛在一夜里全都变黄干枯死了。

        武德浩的采访成了村民们骂人、出气的机会,武记者也只能硬着头皮听着,拍着,记录着。仅仅是骂骂人,发一下气并不能解恨,更不能解决问题,村民们想到了到乡上讨个说法。他们不是空着手去,而是把那些干枯的果树苗捆好,肩扛手提,拿到乡政府院落里堆成了一个大大的干柴垛子。这些果树苗,有的是两元钱一株,有的是三元钱一株。大多数人户买果树苗都花了二百多三百块钱,买得少的也有一百多元钱,而有几户人家为了买果树苗却花了五、六百元钱,相当于这些人户一年全部收入的一半!


  • 上一篇:哈达
  • 下一篇:一个普米老人的寻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