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但做小小“一朵红”

甘孜日报    2020年03月15日

    ◎张凌云

    大疫当前,总希望能做点什么,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除了捐款捐物、坚守岗位,做一名志愿者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机会来了,本市唯一的口罩生产厂家招募志愿者,得到消息后,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了20多位同志参与,我也是其中之一。

原来这是一家专业生产N95、PM2.5和普通医学口罩的医疗企业,正当非常时期,省市相关部门多次到公司调研情况,指导政策,一方面要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材料紧缺,尤其是大部分工人仍未返岗,亟待人力支援,所以市里一发出倡议,立即得到了包括本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我们的任务是每天晚上六到九点钟,连续工作一星期。来到企业,穿过几道门楼,匆匆参观了生产车间,再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还没来得及适应新鲜劲儿,即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之中。

    其实作为志愿者,我们从事的只是一些后道加工程序,钉耳带、贴鼻条、装袋、塑封……任务不算复杂,重要的是认真细致。每个人戴好口罩头套手套等防护用具,围着几张硕大的工作台,从完全生涩的新手到半熟练的“装配工”,大家你追我赶,展开了一场火热的劳动竞赛。

    钉耳带就是将口罩片上两根绕在耳朵上的松紧带钉牢。这道工序最为简单,有专门的耳带口罩机,耳带被嵌于相应位置,只需操作员将口罩片放到传送带上,钉耳带由机器自动完成。鼻条是口罩鼻梁上一根可以弯曲变形的塑料条,对口中呼出的雾气起阻挡作用,同样有专用的鼻条焊接机,不过相比前者稍微复杂些,需操作员将口罩片对准位置,再按动工作键,随着“嗒嗒”两声,鼻梁条就被装好了。装袋是纯手工操作。塑封也有专门的塑封机,双手轻轻一压一送,装进袋子里的口罩就被封好,最大的不同,是不能坐下,必须站着操作。最后是装箱,将成品的口罩装进包装箱里,就可以发往最需要的地方去了。

    虽然这些工序都不难,但都是流水作业,量很大,时间久了,对体力精力是个考验。就拿塑封来说,有位同事腰椎盘不好,长时间的站立使他的腰间又疼痛起来,但他只是揉了揉放松一下,继续作业。工作间里无法喝水,大家都忍着干渴,实在不行了,有位同事飞奔至外面的车里喝了几口水又飞奔而回,“不能因为我一个而让整条生产线掉链子!”不再年轻的他,眼里竟露出一丝羞涩的笑。

    时间在点滴流淌,夜色越来越深,而有一种颜色却愈来愈鲜亮起来。那就是我们统一的着装,作为志愿者身份的“红马甲”。渐渐的,我的眼里不再有别的东西,只留下一种红色,那代表着我们快马加鞭加油干的燃烧红心,更象征着全国人民在抗疫面前凝聚起的一种大爱。红色是希望,是火焰,是热血,乍暖还寒的日子即将过去,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春天的步伐。

    3个小时,我们完成了1万多只口罩的加工量,3天下来,数量攀升到4万多只,预计整个一周,我们可以完成10万只口罩。我将会持续下去,我愿意继续这份工作,做那无数逆行者中的小小“一朵红”,守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 上一篇:得荣“学羌”一曲情舞的“不了情”
  • 下一篇:疫中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