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雪雨阿日扎行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8日

   ◎张建国

   车过蒙沙大桥,便进入了石渠县扎麦片区(又称东区)。沿雅砻江顺流而下,路面越来越坎坷不平。三菱越野车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蹦个不停,雨也渐渐大了。泥泞、湿滑的土路上,司机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越野车艰难地跋涉着。

   顺雅砻江岸行驶了十来里,江流拐弯向右而去,我们往左边继续前行,不远就开始上坡。山路陡了起来,飘在挡风玻璃上的不再是雨滴,而是雪片。鹅毛般的雪片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司机更是紧握方向盘,睁大眼睛,紧盯着前方车辆留下的车痕,缓缓地行驶着。

   先前,翠绿草地不见了,换却的是银装素裹的莽莽雪原,间或有一两顶黑牛毛帐篷在雪地里分外显眼。

   往上,右边是一深邃宽大的草沟,汽车在狭窄得只容一辆车过的路上犹如一叶飘浮的小舟晃来晃去,路早已被雪掩盖住了。司机丹达凭着经验和直觉在飘荡的车内盯着车的前方,手中的方向盘不停地来回晃荡着。每当车尾一摆,我们的心便提到嗓眼上。

   渐渐,可以看见山顶的经幡了,在最后一个陡坡上车开始打滑。三菱越野车由于太老了,在连倒了几次车中才冲上山顶。丹达下车检查轮胎,我们也趁机下车舒口气。

   没有风、雪片飘舞翻滚着落到我们头上、脸颊和身上,有的还调皮的溜进我们的脖子里,冰凉冰凉的,瞬间就消失了,让人精神却为之一振。还有的雪花,亲着我们因车内车外温差形成的红晕的脸,有股特别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更多的雪花落到我们身上和地上,极目望去,天一片灰白,四边也一片灰白,踏在深没脚肚的积雪,几疑已升到天上,随手便也可拉几片云缕来做云裳。其实,此时我们彼此已成为了披着雪花云裳的人儿了。

   下山的风险更大,不过我们还是有惊无险地冲到山腰。愈往下,雪色便越淡,渐渐只见雪色三五点依偎在初露头角的小草傍边,洼地里则聚得多点,犹如一窝窝银盆,安详的牦牛成群结队的散布在沟谷里,远远飘着袅袅炊烟的黑牛毛帐篷一闪而过,风雪中狂吠的藏獒和温驯的牦牛犊以及身着深色藏装的牧羊女,这一切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温暖和诗意,多么恬静的一幅绝妙写意啊!

   车时而在泥水流淌的路上行驶,时而又冲扑进激浊的山溪,时而飘滑在绿意盅然的草滩上……一路飞驰,映入眼帘的都是不同的景致。

   大约下山后半个小时,车向左蹚过一小河,终于驶进了阿日扎。

   阿日扎是纯牧区,但房屋却相当集中,给人的感觉,这依山傍河的小村定是农区的一个寨子。

   采访车驶进乡政府院子,我们在乡干们热情的问候中道明此行目的,对建卡户扶贫对象进行采访,寒喧之后,主人一定要做饭吃了后才让我们采访,看看时间,不过十一点,也就同意了。

   饭后,在朦胧的雨雾中我和县电视台的普呷组成的县扶贫宣传组,在该乡帮扶单位县企业局几位同志和乡干部的陪同下开始了采访。

   未来前,就听说阿日扎乡较繁华,小规模贸易在扎麦片区相当发达,甚至超过了区工委所在地温波乡。果然耳闻不如眼见,整个阿日扎小街就有二十多户小卖部。

   邓却家的小卖部是土坯屋。1998年雪灾,邓却家90多头牲畜死个精光。全家7口人的生活一下陷入一贫如洗的困难境地,扶贫小组的同志获悉后及时雪中送炭。帮邓却家筹措资金,出谋划策走小规模贸易的路子,经过近两年的悉心经营,小卖部生意日见兴隆,月收入能有500元以上,基本解决了全家温饱问题。

   呷江,一位以精湛的唐卡画、嘛呢画石而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其精美的作品广受大家所喜爱。当我们看到那一块普通的石板在他手中,不论大或小,经过一番游龙走凤的雕刻后,再经彩绘工艺,便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了,而是充满色彩、线条、图案和故事的一件极具灵性的艺术品。谁能相信,这精美绝伦的作品竟出自这位在牧区普通的民间艺人之手。据说,会这种手艺的民间艺人已不多了。

   走在雨后的阿日扎草甸上,一切都是静沁的。你能领略一种雨后鸟语草原的情趣,也能嗅到草原新绿的清新气息,甚至可以感受到全身的毛孔都在透露着的舒爽。

   附近有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阿日扎寺,但由于此行我们时间紧,任务重,未能前去观访。

   临近下午3点,我们告别了阿日扎乡的孤寡老人敬老院,越野车又驶上更加泥泞、飘滑的来时路。我们在郑钧“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的嘶喝声中,离阿日扎乡越来越远,我想,何时才能又到阿日扎。

  • 上一篇:革命的引路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