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难忘丹巴“九二”抗洪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09日

◎周先林

百年不遇洪水袭丹巴

1992年6月25日,蔚蓝的天空下,墨尔多山峰白雪皑皑。小金河两岸一片一片的玉米地绿油发亮。丹巴县委办公室驾驶员何先能,正在岳扎乡政府篮球场上投篮,突然听见公路上有人向他呼喊:“洪水来了!洪水来了”!他马上跑向乡政府会议室,叫我出门说:“周主任,发洪水了。”我赶紧报告给正在开会的县委书记杨占昌。

杨书记立即作了应急安排,要求乡政府干部立马到各自联系村,组织人员转移,仔细调查上报灾情。接着要何先能开车去察看洪水。何先能开着四川雅安生产的通工牌小车,驶过岳扎石拱桥,一到卡桠村公路上,就听见远处排山倒海一般的轰隆声。停车远眺卡桠桥方向,两山对峙的峡谷口,洪水像一头巨兽,拼命挤出峡谷口,翻滚咆哮,席卷着两岸的道路和农田、 树木。人们惊叫着,赶着牲畜,向山坡上奔跑。

杨书记要何先能掉转车头,以最快速度返回县委召开紧急会议。他清楚,丹巴4700 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强烈,断层发育,三十多年的云母开采和森林采伐,岩层破碎。丹巴地势高差悬殊,最高雪山海拔5521米,最低山谷1700米。有牦牛河、革什扎河、大金河、小金河在县城东郊汇流,汇成大渡河流向康定、泸定等地。5条河河床比降大,水位陡涨陡落,冲刷剥蚀极其严重。更严重的是,县城章谷镇后面的白呷山滑坡体巨大,每个都在一亿立方米以上。

杨占昌急速地思考着,在今天这种亳无预警、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袭击之下,如遇降水量大,不仅白呷山有滑坡危险 ,而且5条河两岸堆积扇面山地,必然滑坡,形成泥石流,堵塞大渡河,下游康定、泸定、雅安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所以,一回到县上,他就在四大班子紧急会上,简明扼要讲清楚了丹巴县正面临百年不遇洪灾严竣考验。庚即成立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他任总指挥。要求各级干部从现在起,一切工作以抗洪救灾为中心。抗洪救灾分三个阶段展开,抗洪抢险,查灾救灾,恢复生产,最终目的是确保人员安全,尽快恢复生产。要求县级干部立马到各自联系乡开展工作,会议很快结束。他和县长单真罗布各率领一个工作组,马上分赴灾情特别紧急和严重的城区和小金区调查灾情,组织抗洪抢险。全县县级干部分别带领联系15个乡镇的部(委)、局干部,分赴15个乡镇,查灾救灾。

危难之时子弟兵显身手

6月25日下午7时,洪水以30厘米每分钟的速度暴涨。洪水淹没县城沿河公路,逼近临河公路边的物资局了!物资局大门前是一条陡坡路。丹巴县人民武装部的解放军官兵和公安干警、武警丹巴县中队的指战员们,在江卡阿布政委的率领下,在洪水涨过警戒水位的第一时间,赶到物资局仓库。他们排着队转移五金交电等物资 , 一捆捆电线,一卷卷钢丝,一箱箱铁钉……他们肩扛、背背、手抬,在物资局与电影院之间的陡坡路上来回搬运。衣服划破了,手挂花了,个个汗流夹背,全然不顾,争分夺秒与洪水抢时间,转移国家物资。

洪水涌进大门了!正在沿河一线查看灾情的杨书记,看见部队官兵还站在洪水中转运物资,赶忙要江卡政委带队转移。政委说,这是最后一趟了,这一趟就全搬完了!江卡政委指挥官兵,在洪水淹没仓库之前,把物资局的各类货物转运到了安全地带。

打通国道317线和瓦丹公路

上级紧急通知丹巴县委和县政府: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国道318线泸定县拦柴湾段被洪水冲毁,山体仍在垮蹋,短时无法抢修。要求丹巴县在20天内抢通半扇门乡境内烂水湾水毁公路,贯通国道317线,确保有一条川藏公路通行无阻!

抗洪抢险指挥部立即组建了由分管工交的副县长龙自钧和半扇门乡乡长杨玉富为正副指挥的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负责国道317线和瓦丹公路,在20天内抢修通车。

龙自钧和交通局长朗加、副局长刘兴林,十万火急地对县境内317线和瓦(斯沟)丹(巴)公路进行了踏勘检测。他们不顾沿途飞石和山体滑坡沉降,日夜踏勘和计算工程量,商讨最佳抢修方案。

大渡河边的瓦丹公路路基全部被洪水吞没,U型弯道被洪水旋转切割成回水沱,深不见底,只有重新在岩体上开凿路基。他们在踏勘检测时,不得不泅渡U型弯道水面,继续前行。在格宗乡政府大力支持下,组建了百名民兵突击队,迅速上阵施工。

洪水不断冲刷山脚,山体不断沉降滑坡,如何抢修?州委派来丹巴指导抗洪救灾的德尔基彭错书记与县委杨书记,同工程师们日以继夜地研究,比较不同方案,又到河边反复试验论证。最终,决定采取钢丝扎木笼,木笼装石沉压,马叉固定木笼的方案。山边用木笼稳定滑坡土石,河边用木笼阻拦洪水冲刷,在此驳岸工程基础上,用大石块筑紧路基,用碎石夯实路面。

德尔基彭错书记一直住在烂水湾工地,指导抢修,直到317线贯通。

烂水湾两岸,山高入云,村寨星落棋布。乡长杨玉富,将20天抢通烂水湾的命令当作肩上扛着的千钧重担。他不分昼夜,跑遍了全乡村村寨寨,动员组织抢修队伍,每天天一亮,他就带队进场,打炮眼、炸巨石、推土方、制木笼、填石块、安马叉、修挡土墙、设安全哨。晚上,他召集乡村干部通报情况,进行评比,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加快抢修进度。

30个日日夜夜,小金河畔,红旗招展,几百人争先恐后地忙碌,木笼马叉和挡土墙驳岸工程,不断向前推进。

杨占昌书记每天7点准时从城里出发,一天到烂水湾工地,一天到瓦丹路溪河沟工地,与技术人员和干部们研究抢修方案。在烈日暴晒下冒险通过飞石地带,钻过荆棘丛生的石溜槽,到溪河沟参加抢修;在狂风暴雨中,翻越崎岖险峻的阿娘沟山,察看滑坡和救济灾民。渴了,烧点清茶,饿了,吃点干粮。早出晚归,晚上回到县上开完碰头会,向上级汇报完情况,到家常常是半夜了。

溪河沟工地是U型回水沱,没有路基,必须新开路基。一台交通局炸药车先行,遇岩石就打炮眼装炸药,县委的车在中间,最后是交通局装引线和雷管的车,爆破后开出一段路,又前进,再爆破,再前进。

十几天在洪水中泡着,加上烈日灸烤,交通局副局长刘兴林双脚红肿,拖着一双大塑料鞋,在工地上坚持,直到把瓦丹公路抢修通,才回城治疗。

绝不能让一个灾民流离失所

在7月15日抗洪抢险指挥部会议上,杨占昌书记说,据初步统计,全县已有2万人受灾,1600幢危房 ,10000亩农田毁损,公路、农村小学、通讯线路等基础设施遭受冲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人民币。人员转移较快,尚无因灾死亡报告。他要求:各级干部要切实做到,绝不能让一个灾民流离失所!

会后,县长单真罗布带领农牧、林业、教育等部门干部组成的救灾工作组,翻山越岭到小金河岳扎、半扇门、太平桥等灾情严重的乡村查灾救灾,恢复生产。沿河道路不通,就走羊肠小道,桥被冲毁,就涉水过河。农牧局副局长蒲俊秀,这位农牧校毕业的农艺师,跟单真县长工作组走遍了全县181个行政村,慰问村民,发放救济款,帮助群众恢复生产。

县委副书记肖星发主动要求到与县上中断通讯的大金川聂呷、巴旺、巴底3个乡查灾救灾。从县城眺望大金川,水天相接,黄水茫茫。与丹巴水运处联系,回答不能用橡皮艇接送人员,唯一的办法是攀越无路可行的白人菩萨山。肖星发工作组过西河桥,爬白人菩萨山,沿着岩羊的足迹,在悬崖绝壁上寻找立锥之地,攀越白人菩萨山,来到大金河边。走聂呷山乡,过巴旺河坝,终于抵达与阿坝州相邻的巴底乡。他们会同乡上组织上千人抢修通省道刷 (刷经寺)丹(丹巴)公路。帮助9个受灾村恢复了生产。

经过全县干部群众不懈努力,全县农村1992年实现了县委“重灾少减产,轻产不减产,无灾要增产”的要求。

抗洪救灾中的闪亮身影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庄举的宿舍已成了危房,但他忙得顾不上搬家,每天同工作组进村入户查灾救灾。

县委办副主任兼机要科长姜初格西,在洪水袭来的第一时间,就向机要人员提出了:机器保持良好状态,两人一班轮岗,下班人员参加抗洪抢险劳动的要求。

副科长陈兰忠在6月25当晚改装了一台磁石机接口,使第一份灾情报告及时报送省州领导。

机要员旺丹在凌晨3时,冒着大雨到位于沿河公路边的防汛办公室送传真纸,帮助防汛办在特大洪峰到达之前,发送了特大洪峰预警电传,使下游各县赢得了转移时间,避免了一场灾难。旺丹已经接到四川行政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了,但他白天和全县各机关单位的职工一样,到沿河一线受灾单位抢险救灾,晚上则到县委办协助工作,帮助誊写电传文稿。

县委办和政研室副主任姜初格西、雍忠泽郎和甲安,天天带着县委办、保密办、机要科、信访办的干部,到沿河一线饲养场、汽车站、粮食局、印刷厂、城建宿舍转移物资,清除淤泥。女同志周盛惠、阿米、马怡芬、赵俊梅等天天穿着胶鞋,在污泥臭水中,一挖就是半天,直到抗洪抢险任务完成。

信访办公室(今群众工作局)副主任刘文泽,这位1959年分配到丹巴的江津中师毕业生,马上就要退休了,但他天天总是走在大家前面,在体育场挖污泥,印刷厂搬纸张,不怕苦不怕累。

信访办童玉萍和财务室陈兰珍患感冒几天了,一直坚持到广场清除污泥。

打字室陈海燕、郑才蓉更是辛苦。一个多月打印文件100余件10余万字。

县委办的驾驶员们,30多天没有休息一天。天天出车,顶着六七月间似火骄阳或狂风暴雨,穿行在317线和瓦丹公路抢修路段,奔波在15个乡镇查灾救灾,确保了行车安全。

国道317线丹巴县半扇门乡烂水湾木笼工程,提前5天完工,沉降稳固,经受了洪水冲击的考验 ,317线畅通无阻。省道刷丹、瓦丹公路也提前贯通。省州表扬了丹巴县,县上召开了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县委办也是先进集体中的一个。当年抗洪抢险的同事,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们以人民为中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令人难忘,回想常常让我热泪盈眶。

(作者系丹巴县人大常委会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 上一篇:花草恋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