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09月08日
在离开四川赴长三角采访之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部塌陷”问题,被频繁提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是否也曾有这样的“塌陷区”?在采访多位政学两界人士后,他们给出一致答案:有!建议我们去嘉兴看看。
嘉兴近年的崛起有目共睹。就在我们去采访的前几天,当地刚刚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GDP总量2497亿元,增速0.6%。
这样的体量,放在浙江乃至全国城市中比较都位居前列。从浙江来看,上半年嘉兴经济总量排名第五,增速第四;2019年,嘉兴全市财政总收入895亿元、超过温州和绍兴,仅次于杭州、宁波,农村居民收入更是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
换个时间,嘉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四个万亿级城市的“虹吸效应”之下,嘉兴经济规模一度排名靠后,甚至被称为长三角的“锅底”。
“锅底”如何实现逆袭?8月7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走进嘉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现瑞 宁宁
虹吸效应下后发城市如何迎来春天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支持成渝主轴节点城市融合发展,共建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脊梁”。现实的情况是,成渝中部的部分区域也被称为“中部塌陷区”。
在长三角地区,也有类似的城市。相比起上海等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或起步较晚、或处于被虹吸的境况。伴随着整个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城市在不断崛起,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浙江嘉兴和安徽合肥。
成渝中部地区的城市向他们学什么?8月7日,告别上海,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走进嘉兴和合肥,为“塌陷区”崛起寻找经验。
兴通道
快速通道不嫌多
把全方位融入上海作为“一号工程”
从上海坐高铁到嘉兴,千万不能打瞌睡。因为从上海虹桥站出发,沿沪杭高铁向西,到嘉兴南站,全程不到半个小时。每天有上百趟列车往返于上海与嘉兴之间。
这还不是全部。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接轨上海处处长冯建松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当地的交通图,四条高铁非常显眼:杭海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铁路以及沪杭高铁,除了第四条投运外,其余三条都在规划中。
造价高达200亿元的沪嘉城际铁路的先导工程去年已正式开工。既然都有沪杭高铁了,还有必要再另建一条吗?冯建松说:必须建!
面对质疑,沪嘉城际铁路依然在快速推进中。支撑这些高铁项目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字:信念。
“嘉兴一度招商引资很难,因为和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相比,嘉兴很容易被忽略。”如何增强“存在感”?冯建松回忆,2004年,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到嘉兴视察时给出嘉兴新定位:作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接轨,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我所在的处室,就是全方位融入上海的一个注脚。”冯建松说,在市级层面专门设立一个接轨上海的机构,嘉兴是独一个。
不仅如此,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当地还建立了一个“三联”机制,即建立一个联考机制,出台一套联建政策,推进一批联动合作。
比如,对照省里的支持政策,出台了财政、金融、用地等20条“高含金量”政策,组建了注册资本100亿元的长三角投资集团,全力保障长三角一体化不缺地、建设不缺钱、推进不缺人。
研究嘉兴的兴起,2017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正式施行,明确了上海土地和人口两条红线,其中,人口不超过2500万,这对于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418万的上海而言,无疑压力巨大。
嘉兴,成为上海外溢产业和项目的承接地。据《嘉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嘉兴实到内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45项,其中接轨上海项目有52项。
兴产业
产业选择
主要聚焦“吸不走、装不下、离不开”的三大类
德芙巧克力、雅培奶粉、法国莫林食品……从嘉兴市中心出发,往西南走不到10公里,就到了马家浜小镇。车窗外,一个个巨大招牌不断强化着“食品小镇”的特色。
截至目前,美国玛氏、雅培、荷美尔、法国莫林、意大利米开朗冰淇淋、印尼火船咖啡、德国馨芝味咖啡、新加坡面包新语、日本艾贝棒、意大利意口艺脍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健康食品企业已经入驻马家浜。
“与上海、杭州相比,嘉兴的产业选择非常突出差异化。”当地人介绍,除了马家浜食品小镇以外,类似的特色产业小镇还有很多,比如油车港静电名绒小镇、王江泾织造小镇、王店浴霸小镇等。很多镇有特色,区县也各有特色,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都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
嘉兴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周龙斌这样总结:“一是吸不走,比如农业、旅游;二是装不下,即需要大量土地和工人的,核心城市难以容纳的;三是离不开,就是聚焦于现实的市场需求,比如服装、食品,这些可能也是上海看不上的。”
“不贪多求洋,不撒胡椒面,专注一两个特色产业,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周龙斌认为,嘉兴的这条发展经验,也适用于其他欠发达地区。
兴环境
改善营商环境
从三个“硬环境”和四个“软环境”入手
道路通了,企业不一定愿意来,关键还要看营商环境。嘉兴的营商环境如何?注册易,注销难,几乎是很多城市市场主体共同面临的难题。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母婴用品店老板林化力注销证照,仅用了10分钟!在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晓峰告诉记者,为有效提升商事主体退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开始,当地采用了“证照注销联办”的方式来缩短群众和企业办理商事主体证照注销的审批链,真正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一事跑一次”的目标。这在浙江属于首创。类似的“首创”还有很多:开办企业,当地在全国范围内首提“企业开办一日办”,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注销“一件事”一办到底,做到了企业“一件事”审批“有始有终”。
今年疫情期间,嘉兴借助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EMS为全市市场主体提供“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便捷化服务提升了人们创业当老板的“初体验”。在马家浜食品小镇采访期间,记者碰到一趟“企业服务直通车”,相比于其他地方“只跑一次”,嘉兴更是索性推出送服务上门。当地将这些措施总结为:从三个“硬环境”(城市、综合交通、产业平台)和四个“软环境”(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平安法治)入手,着力构建营商环境的“北斗七星”格局。嘉兴市投促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嘉兴市实际利用外资列全省第三,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2个,列全省第一。这也延续了去年的态势:2019年,嘉兴引进世界500强外资项目10个,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55个,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记者手记
城市需要一点冒险精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现瑞
离开合肥时,航班整整延误12个小时才起飞。和一延再延的航班相比,合肥城市的腾飞却显得干净利落,毫不迟疑。从25年前在全国城市排名的97位,到去年一跃成为第21位,几乎每年向前跃进3位。
统计数据上的报告或许抽象,现实的感受却很真切。记得我上次来合肥还是10多年前,那时候的合肥,城市老旧,产业薄弱,鲜有亮点。但这一次,明显感觉合肥城变大了、变新了、变高了,也变强了。
关于合肥腾飞的秘密,坊间传闻很多,有人说他们靠“赌”,有人说他们靠“蹭”,有人说他们把政府办成了企业……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但合肥还是一如既往,走自己的路。
顶着质疑向前走,在我看来,或许正是后发城市该有的姿态。合肥的“赌”,其实就是打破惯性和套路,重塑自己的发展赛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合肥式冒险”值得每一个后发者学习。
专访关键人
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有明、市投促局副局长胡亚斌:
目标准下手狠
“热刀子”这样轻松切黄油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故居,隐匿在合肥城区的高楼大厦间。合肥的城市精神是“开明开放求是创新”,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一精神最合适的代言人,就是李鸿章。
也有人用这一精神来诠释合肥近年来的一路狂奔:1995年,合肥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97位,但到了去年,这一位次已飙升至21位。
总投资2200亿元的长鑫/兆易创新、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京东方、投资440亿元的维信诺以及蔚来汽车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落户,有人说,合肥的招商引资就像“热刀子切黄油一样轻松”。
合肥的“热刀子”是如何轻松切动“黄油”的?带着问题,我们采访了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有明、市投促局副局长胡亚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梁现瑞
目标要“准”
1958年,合肥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登上历史舞台,却只有几个“5”: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5个小工厂被戏称为“5个铁匠铺”。胡亚斌把合肥的崛起,分为三个篇章:第一阶段是外援。上世纪50年代,中央从工业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上海等地迁出一部分工商企业到合肥,其中就包括部分电子工业。“对合肥来说,这部分企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了根基。”第二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将家电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先后培育荣事达、美菱、小天鹅等多个本土品牌,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杨有明补充,当前,合肥已经超越顺德、青岛,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年产值过万亿元。家电产业本土配套率超过80%,全国每10台家用电器中,有大约4台都是“合肥产”。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合肥招商引资方向发生新变化,逐步形成“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新兴产业蓝图。“芯”是芯片产业,“屏”是平板显示产业,“器”是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合”是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集”就是集成电路、动态储存;“终”指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业;“生”指生物医药大健康;“智”就是人工智能。为什么是这几类?在杨有明看来,首先是因为有基础,60多年的发展,为上述产业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有前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主要就聚焦这几类,持之以恒。”杨有明说,聚精会神搞“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下手要“狠”
2007年,是合肥市招商引资重要的转折点。胡亚斌回忆,2007年国际液晶面板价格猛涨,彼时正面临巨大压力的京东方决定在国内投资6代线。当时,韩国一家企业也在跃跃欲试,国际国内竞争激烈。京东方辗转找到合肥,提出的条件是政府出资70亿元参与企业投资。彼时,合肥一年的税收不过300多亿元。投还是不投?杨有明回忆,各方分歧很大: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怕,担心钱“打水漂”。胶着之下,四大班子会商后最终决定,成立合肥市建设投资公司,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实现产业聚集。在随后的长鑫、晶合集成、维信诺、蔚来的引进中,合肥陆续用这把资本+产业的“刀子”,切下一块块投资“黄油”——
新型显示器件领域,集聚了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的京东方、柔性显示技术全国领先的维信诺,全球最大的硅基OLED微显示企业视涯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集成电路领域,有国内第一家DRAM供应商长鑫存储、国内最大COF卷带生产基地奕斯伟、国内驱动芯片最大代工企业晶合晶圆等行业龙头……
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了语音技术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智能穿戴全球最大出货量企业华米科技、类脑技术最先进的中科类脑等一批领军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继蔚来中国总部今年4月落户合肥后,德国大众注资10亿欧元入股安徽江淮汽车;转过头又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合肥企业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造车新势力”的另外三大品牌威马、理想、小鹏,也在和合肥频繁接洽……据合肥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仅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集群,合肥就累计实施项目超420个,总投资超4400亿元。
财政投入如何防控风险?两位受访者向记者介绍了当地对项目的评估机制,如技术在国际国内处于怎样的阶段,成熟度如何,团队如何,市场前景怎么样……在项目考察评价阶段,由政府投资平台和金融机构分别提交分析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杨有明透露,合肥还建立了重大项目国有资本进入退出通道,探索出“引进专业团队-国有资本投资引领-项目落地-通过上市通道退出-循环支持新项目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
招商要“专”
做了12年招商,胡亚斌感叹,最重要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有些地方的招商引资项目,换了个新领导,就不认账了”,胡亚斌说,合肥连续5年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招商引资大会。今年6月起,合肥市委市政府领导还多了一个新身份:产业链“链长”。“链长”们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12条重点产业链,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部门办事效率,直接影响投资企业的体验感。因此,招商工作还需要各部门高效协同。合肥为此独创了另一项制度——“缺席默认制”,倒逼兄弟单位配合工作。“涉及招商引资的多部门会议,如果缺席,就当你默许了。”胡亚斌说,这样一来,兄弟单位的参与感就强多了,效率自然很高。
合肥招商的另一大特点是专业化。发展什么产业方向、有什么产业政策、产业链如何分布、有什么龙头企业、如何对接……近200页的指南中,这些问题被解释得清清楚楚。除了这本指南,合肥还有一张纵横交错的专业招商网络、一个考核办法、一则招商引资项目政策导则……前来学习者众,合肥投促局往往介绍的就是这“五个一”招商政策服务体系。
胡亚斌总结,其背后的灵魂就是专业化招商。专业,才能和客商对话;专业,才能在地域竞争中胜出。
小切口看长三角
一本招商指南为何让同行如获至宝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业务水平差距太大了!”8月30日,翻看完记者带回的《合肥2020重点产业招商指南》,省内某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拍案叫绝。作为分管招商引资的领导,拿到这本长达199页的投资指南,他如获至宝。
这是由合肥市投促局领导牵头,14个局机关工作人员编写的册子。“很多来学习的记者、干部,甚至客商点名要这本指南。”合肥市投促局副局长胡亚斌介绍。
一本招商资料能体现什么差距?上述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为记者解读了其中的亮点。
“我们的招商资料更像是一本宣传画册。”拿出一本本的招商资料做对比,果然,风土人情、要素成本占据大部分页面。
合肥的招商指南有什么呢?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24个合肥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都被梳理成篇,从产业趋势、市场布局、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到目标企业、对接平台,都以文字、数据、图表的方式一一呈现。
尤值一提的是,在目录里我们没有见到合肥引以为傲的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取而代之的是时下最热、最具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器件、微显示产业、OLED……这位副主任说,可见其产业成熟度高,招商靶向聚焦。
同时,这本指南还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行业报告,对每个细分行业趋势都进行了大篇幅解读。从产业趋势到国际国内的市场布局,再到化繁为简的产业链图谱,上中下游一目了然。在产业分析中,甚至考虑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短、中、长期影响。
作为同行,上述副主任表示,这本指南折射了合肥招商引资的系统打法。
首先找到要招谁。其次,需要对产业有较高的认知,不然无法与企业家深入交流。而这些,都需要以产业分析、产业趋势研判、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我们经常提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是这个行业门类太大,究竟是要做材料、做元器件,还是做终端?很多地方很模糊。”指南是找专业机构制作的吗?对于副主任的提问,我们再访胡亚斌,他告诉记者,并没有聘请专门的行业分析机构和人员,而是把编写任务分配到招商干部的人头上,每人负责1-2个行业,整个编写过程下来,对整个行业和招商方向就有了全面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