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邓勤
人生短短数十年,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看似了无牵挂,其实也有深意藏在其中。譬如很多人离开世界之前,往往会追问自己:我给世界留下了什么?也即是说,我们生而为人,意义何在。按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说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也算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
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对死后不朽之名的追求,可以激励个体生命拼搏奋进,建功立业;而置个人身后名誉于不顾的人,则难免流于酒囊饭袋,甚或沦为恶棍暴徒。这些正反两面的例子,古今中外皆有,堪称我们人生路上的活教材。向左还是向右,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关心他人的利益、懂得合作。借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他意在教导人们首先学会如何安身、立业、持家,进而从更广泛意义上奉献于周围同胞,惠及整个人类的共同福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分为《蓦然回首,它在最深处——童年记忆的影响》等十二章,开篇就提出本书的问题:生为何来?然后从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学校教育、青春期问题、职业选择、婚恋生活等各个方面展开,以大量的诊疗案例为基础,以个体心理学核心理论为指导,使得本书读起来既有故事性又有思想深度。阿德勒善于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来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既生动浅显,又精明新鲜,这也是本书畅销近百年的原因之一。
在本书中,阿德勒以人生在世所面临的职业、社交和两性关系三大主题为主线,进而提出了由此衍生出来的三种重要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三大问题:一是人类所栖居的地球并不友好,要想在其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努力与付出;二是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离不开与周围同胞的协作共谋;三是人分两性,人类的繁衍生息有赖于男女两性妥善解决婚恋问题,进而组建家庭、默契合作、生养子嗣。阿德勒认为,家庭环境、童年经历、学校教育、择业、婚恋、子女抚养,共同构成了人生的完整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可能导致上述三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偏差。
本书虽然问世近百年,但对当下的中国依然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二孩”政策放开,如何帮助早已习惯了家庭“C位角色”的独生子女调整心态、修正积习既久的人生做派,继而处理好与“潜在的争宠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阿德勒独创的关于子女排行次序对其心理发育及人生做派形成影响的分析,想必可以为焦灼的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父亲,我当然最关心孩子青春期的问题。阿德勒告诉我们,对于每个孩子而言,青春期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他必须证明自己不再是个孩子。”如此,我们就能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种种叛逆举止,从而采取更好的策略与他们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