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过年鸡

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胡德明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山寨里过彝历新年,除了杀猪宰羊外,过年鸡是少不了的。临近过年,按照祖传习俗,用公绵羊和公鸡搞祈祷活动,祈求过年祥和吉祥。过年第三天早晨,要用鸡祈祷祖先平安归去,赐福给家人平安顺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过年鸡是必须要养的。

   那一年,我家喂养的一群鸡,染上鸡瘟,一个一个地死掉,过年鸡成了问题。那个年代,山寨的庄户人家按工分年底在合作社分得有限的口粮,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猪和鸡。因此,每家每户只能养些过年必要的猪和鸡。加之,我们这个山寨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平时相互间接济非常困难。这一年我家的过年鸡是从很远的一家亲戚那里借来的。

   这一年刚过完年,阿妈按惯例到外婆家拜年。外婆得知我们家没有过年鸡时,就从家里仅有的两只鸡中,捉了一只大一点的母鸡作为“卡巴”(馈赠礼物)送给阿妈带回。阿爸看到阿妈从外婆那里带回一只母鸡,心里非常高兴。他从野外砍来竹子编织成一个椭圆形的竹笼,垫上干净的木叶子,悬挂在门旁边的屋檐下,使之成为这只母鸡的新家。

   起初,这只母鸡不太熟悉这个新家,每当太阳西下,夜幕降临时,它总是“咯咯”地叫着在门口不安地走来走去,还时不时地走进屋,寻找自己的窝子。阿妈将它捉起来,轻轻地放进竹笼里。母鸡面对不熟悉的新家,心里很是忐忑。阿妈前脚进屋,母鸡从竹笼里扑愣愣地跳出,跟着阿妈进了屋。阿妈又将其捉回竹笼。这样如此反复了两三天,母鸡才渐渐熟悉了自己的新家。

   母鸡从不懒床,每天天刚亮,它就扑扑地跳到院坝,首先伸伸懒腰抖落身上的木叶渣滓。然后昂首挺胸,在院坝里东转转,西瞧瞧,脖儿一伸一缩地寻找着食物。这时,阿妈从屋里的木柜里舀出一些苞谷米撒在院里。母鸡漫不经心的走过来啄食起来。阿妈站在旁边看着母鸡,心里乐滋滋的,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

   由于阿妈的精心照料,母鸡越来越肥实,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嘴里咕儿咕儿的叫个不停。这时阿妈就给我们说:“这只母鸡快要下蛋了!”于是,她用绳索将鸡笼子捆了又捆,担心母鸡下蛋从笼子掉落下来将蛋打烂。

   平时爱早起的母鸡,这天却睡了个懒觉。我悄悄走近鸡笼,伸长脖颈一看,只见母鸡安静地睡在松软的鸡笼里一动也不动,但没有睡着,而是瞪大眼睛警惕地望着我。我仔细端详时,发现这只母鸡其实很美。淡黄色的羽毛整齐的披在它身上,一对橙黄机灵尖锐的眼睛滴溜溜圆,像两颗黄宝石镶在脸上,一个又尖又硬的嘴巴好似随时在准备啄食,血红色的鸡冠像一朵盛开的鸡冠花,两只小耳朵藏在一簇羽毛底下,两只有力的翅膀好像要随时飞离鸡笼。当我正要伸手去触摸这只母鸡时,阿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不许惊吓,母鸡正在下蛋呢!”不一会儿,母鸡“咕嘚儿咕嘚儿”的飞到了院坝里,到处寻找着食物。阿妈给这只立了汗马功劳的母鸡喂了粮食和水。我伸出脖子往鸡笼里一瞧,只见一颗圆圆的鸡蛋,在铺着树叶子的鸡窝里泛着诱人的光。我小心翼翼的把带着红血印的、热乎乎的鸡蛋捧在手里久久凝望,真想一口生吞下去。阿妈让我把鸡蛋给她,说生下的鸡蛋首先要做手头急用,待以后鸡发展了,有的是鸡蛋吃。我只好把鸡蛋很不情愿的交给了她。阿妈把这颗鸡蛋拿进屋,放进那个早已准备好的竹篓里。这以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只母鸡下了十多个蛋。

   下了一个多月的蛋,这只母鸡体型消瘦了不少。它连续几天不吃粮食又不下蛋,整天蹲在鸡窝里。人靠近它就毛发直竖,不管你怎样驱赶,它就是赖在鸡窝里,不肯离开半步。阿妈看到这种情况后就说:“这只母鸡要想孵小鸡了!”

   家里没有公鸡,阿妈只好到隔壁大爸家换种蛋。阿妈赶走母鸡,将竹笼取下,把里面那些陈旧的木叶全部倒掉,重新换上了柔软的新木叶子。她把竹笼挂在屋檐拐角处一个僻静的墙上,以便让母鸡不受干扰的安心孵化小鸡。阿妈在竹笼的边缘上用小木板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上面放上粮食和水,用绳索捆得结结实实。阿妈端来种蛋,一个一个的轻轻地放进竹笼里。母鸡见阿妈已放好鸡窝,就迫不及待地扑闪着翅膀,深情地叫唤着跳进了鸡窝,开始孵起小鸡来。

   母鸡很专心,很执着,把心思全部用在孵化小鸡上。她蹲在竹笼里,经常调整身姿,把鸡蛋全部罩住,保证每个鸡蛋都得到均匀的温度。

   这段漫长而艰辛的日子里,母鸡日日夜夜一动不动地蹲在竹笼里,时不时还要翻动种蛋。它一天只喝一次水,也只吃一次粮食,瘦得皮包骨头。不负母鸡的艰辛努力,这天早晨,正在吃饭的我隐隐约约听到了小鸡微弱的叫声。我夺门而出,跑到竹笼前,伸出脖子一瞧,原来小鸡正在破壳而出。一只、两只、三只,小鸡东瞧瞧西瞅瞅,打量着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待小鸡全部出壳后,阿妈一个一个地将其捧出竹笼,轻轻放到院坝正在啄食的母鸡身边,并把早已准备好的细碎的玉米粒撒在地上。刚出世不久的小鸡还不会啄食,只是眨巴着小眼看着母鸡妈妈啄食。母鸡妈妈还时不时地啄起碎玉米放在小鸡嘴上,让它们试着吃。十多只小鸡叽叽喳喳的叫起来,院坝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而欢快起来。过了几天,小鸡自己会啄食,阿妈便把新磨的苞谷放进木盒里让小鸡吃。叽叽喳喳的小鸡便一窝蜂似的跑过来,你争我抢地啄食起来。

   小鸡在阿妈的精心呵护下长得很快,十多天后个头长高了,翅膀处也长出了白白的羽毛。它们在院子里叫着撒欢,跟着母鸡到处觅食。到了夏秋季节,园子里的洋芋成熟了,阿妈带着我挖洋芋。母鸡带着小鸡也跟着在我们后面寻找食物。我一边挖洋芋,一边把挖到的蚯蚓全部拾出甩在鸡群里。小鸡看到活蹦乱跳的虫子,害怕得叽叽喳喳地叫着往后退。这时母鸡将虫子一个一个啄成小段,让小鸡过来吃。小鸡见状,再也不害怕,蹦跳到母鸡周围啄食起来。母鸡一根虫子也没有吃,全部给小鸡们吃,自己在一旁咕咕叫着看着小鸡吃个高兴。

   小鸡们渐渐长高了,羽翼丰满,长出了翅膀和尾巴,外貌特征已经能分辨出母鸡和公鸡了。阿爸用竹子编制了一个大大的竹兜,每天晚上将母鸡和小鸡关进里面睡觉。可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小鸡体积的增大,竹兜里的鸡拥挤不堪,常常相互攻击,争抢栖息空间,有的被强者啄的咕嘚儿咕嘚儿直叫。阿爸又用木板做了一个简易的鸡架。鸡架呈三角形,每个边上都用钉子钉上两层木板。他将做好的鸡架放置在家门口上方的屋檐下,供鸡群栖息。

   临近黄昏,阿妈将鸡一只一只地抱起来放在鸡架上。鸡们已经适应了竹笼里的环境,一只一只的跳下来,跑到竹笼周围不安地叫个不停。她又 一个一个的将它们抱上鸡架,可它们又扑愣愣地跑回了原处。

   天越来越黑了,已伸手不见五指了。鸡们在竹笼外边蹲着,眯缝眼睛睡着了。阿妈趁此机会,将鸡一个一个抱上鸡架。此时,正睡态恹恹的鸡们乖乖地在鸡架上蹲着睡着了。这样,经过几天的训练,鸡群已经熟悉了新的睡觉环境。此后,当夜幕降临时,鸡就自觉地跳上鸡架休息了。

   随着鸡的个头越来越大,其食量也越来越大。从合作社里分得的一点粮食,除了全家人的基本口粮外,还要喂猪、喂羊、喂鸡,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阿妈从地里扯来元根萝卜等菜叶子,捣碎后放上适量的玉米面,给鸡群吃。这些鸡生下来就吃惯了纯粮食,一时还不习惯吃,常常向阿妈叽叽喳喳地叫着要好东西吃。阿妈见状嗔怪道:“这些不知好歹的馋鸡!”然后又在鸡食里加上一点玉米面。过了一段时间,这些鸡好像理解了我们的家境似的,开始习惯于阿妈给什么就吃什么了。

   那天早上,阿妈端着混合菜叶子的鸡食照例站在院坝中央,“嗻嗻”地呼唤着鸡前来吃食。早起的鸡已经在房前屋后的旮旯角角里寻觅食物,当它们听到阿妈那熟悉的呼唤声时,便飞也似的跑到院坝,争抢着啄食已经撒在地上的食物。阿妈像往常那样数着鸡群,结果发现少了一只鸡。她怀疑自己眼花数错数,又重新数了两遍,发现确实少了一只,而且少的是那只黑褐色的公鸡。我和阿妈绕着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找了一遍又一遍。可找了大半天,连鸡的踪影都没有找着。到了晚上,鸡群已全部跳上鸡架,但这只公鸡仍然没有回来。于是,我们全家人都深信不疑,这只公鸡是被人偷走了。因为那时很多村寨都经常发生偷鸡摸狗的事情。

   那天晚上阿爸到合作社开会,家里只剩下阿妈、我和几个妹妹。吃过晚饭不久,我们就上床入睡了。大概在午夜时分,我被一阵鸡的惨叫声惊醒。我“嗖”的一声,翻身从床上跳下,拿起手电筒破门而出,只见一个小的黑影从面前闪过,我赶快将手电筒向黑影方向照去,只见一只黄色的小动物,惊恐地转过房角,迅速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

   受惊吓的鸡这时缓过神来,开始“咕嘚儿咕嘚儿”地惊叫起来。我用电筒照了照,突然发现鸡架脚下躺着一只鸡。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小母鸡。它颈项受了重伤,鲜血不断地往外涌流,全身抽搐着,已经奄奄一息了。

   阿妈穿着衣,从里屋走出,慌张问我是否发现盗贼了。当问明情况后,阿妈咬牙切齿地说:“原来是该死的黄鼠狼!”过去我们寨子经常闹黄鼠狼,但我记事后,从没有看到过黄鼠狼抓鸡的事,也就没有看见黄鼠狼是啥模样了。

   这只小母鸡微微抬了抬翅膀,双脚往后一蹬就断气了。我提着小母鸡跟着阿妈回到屋,烧开水烫鸡毛,并宰成小块,放进铁锅待明早煮来吃肉喝汤改善生活。打整完鸡,我睡意渐浓,于是上床继续补瞌睡。当我想起明天早上那细嫩脆香的鸡肉时,不断地咽着唾液,淡忘了黄鼠狼那可恶的凶残面目。毕竟好久没有吃过油浑了,嘴儿很馋。于是我带着微笑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吃过早饭,阿妈就给我们说:“鸡晚上这样放在鸡架上,很不安全,得修个鸡圈才行!”那时,阿爸已当上合作社长了,每天很忙,根本顾不上家务事。我是家中老大,体力已渐渐强起来,可以说是家里的半劳力。恰好这时正值放暑假,正好有一段闲暇时间。

   于是,我在院坝旁边找了一块地,带着几个妹妹在上面修起鸡圈来。我们在野外寻找石头背回,用水和着泥巴,又是垒又是砌。阿妈在完成家务事的同时,还时不时地过来帮忙。经过五六天的奋战,一座石头结构的鸡圈在院坝边上建成了。这个鸡圈通风,透光,新颖。我们在野外树林里,找来干净的木叶,厚厚的垫在里面,尽量让鸡睡暖和一些。夜里等鸡们在木架上休息后,我打着电筒,让阿妈一只只捉住放到石头房里,然后用大石板将鸡圈门牢牢关上。过了两三天,这些鸡适应了新房,到夜幕降临时,它们就主动进门去休息了。从此,鸡群就健康的成长着,从来也没有意外丢失过一只。 (未完待续)

  • 上一篇:又到彝历新年
  • 下一篇:你是我的红果子(外三首)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6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