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我和甘孜的广电事业

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15日

   ◎韩刚

   我于1952年参加工作,在雅安原西康省人民广播电台收音员技训班毕业后,心情十分高兴、自豪,深信这下有能力更好地为人民努力工作了。当时,全国各地广大青年,为响应党要求“革命青年到边疆去、到高原去扎根、开花、结果”的伟大号召,踊跃报名申请到边疆高原去工作。18岁的我也不例外,积极响应党的召唤,自愿要求到高原工作,立志为康巴高原广电事业奋斗一生。这样一干就是43年,为实现“中国梦”和“我的梦”做出了贡献。

   在那难以忘怀的艰苦岁月里,因刚解放不久,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从雅安到康定,既无客车更无小车,让急于到康定去的我陷入了困境。就在这时,看到有军车路过,只好求助解放军。经同意搭车后,我就急切地爬上运军粮的大货车,倦卧在车厢里的粮袋上。车队早上出发,翻越二郎山时,道路坎坷不平,坡度倾斜,一下子把我从车上甩下来,向万丈深渊的山沟里滚去,幸好被一棵根深叶茂的松树挡住,才免遭葬身沟底。在这危急时刻,是解放军军车师傅把我从悬崖边救了上来,并把我护送上车躺在粮袋上,见我无大碍后,才又重新开车赶路,天快黑时我们才到达康定。

   第二天早上,我满怀喜悦和期望,来到康定地委组织部报到,经检试通过,我被分配到乡城县开展广播工作。

   当时,康定到乡城不通公路,只有像“长征”一样,徒步艰苦行军才能到达。我在康定南门的藏家锅庄找到驮运茶叶、盐巴的藏商马帮(马队)。经口头协议:我雇他的马驮行李。第二天天刚亮,马驮上我的行李后,我就随同马帮一起从康定开始步行经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向乡城县进发,一路艰难的翻山越岭,走在崎岖、坡陡、路窄、难行的山间小路上,先后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无名山、兔儿山、海子山等十几座大山,在山上同马帮一起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吃糌粑、喝清茶、历经千辛万苦,步行约500公里,13天后才到达乡城县。

   来到县上后,才知道当时康巴高原处于解放初期,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工作安排,全靠军队马驮人背十天半月送递一次“机要文件”。当时,既听不到中央、省、州、县的广播,更看不到中央、省、州、县的电视,处于经济十分落后、文化完全闭塞的状态。

   当天,我到县政府秘书室报到,负责人朱志勋向县委书记任志高汇报后,给我安排了一间约10平方米的木板房。此房间既是收音站、又兼做我的卧室,一屋两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施展才能,好好地开拓乡城县的广播事业。

   就在这间小房子里,从我一人、一台收音机起步,在无电源、无照明的困境下,我只能用一台直流收音机开展广播工作。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点蜡烛做照明。尽管早上五六点钟是人们都想多睡一阵子的时候,但为了工作,必须在6点钟准时收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我提前打开这台全县唯一的铁壳收音机,边听边记录,两小时才收抄完。然后赶到全县唯一的“伙食团”即县政府食堂吃早饭。赶紧吃 完早饭后就抓紧时间在“钢板”上用钢针笔把“记录新闻”刻写在蜡纸上后,再用油墨印在一张张由我题写报头的《乡城县广播收音报》上。当天下午,还要亲自分送到全县党政机关各部门去。当时,全县每天就靠这张“收音小报”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国家大事和重要新闻。就这样,我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地苦干了整整10年。

   在60年代,西康省人民广播电台抽查了我县的“收音报”后,表扬“办得好”。还安排我去雅安参加过全省“广播收音报”展览大会,受到省广播电台苏台长的表扬。

   在70年代初,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发展农村广播网”的指示要求,我在担任县广播站站长期间,负责组建了一支由战珠、洛绒丁真、四郎泽仁、丁真赤乃和阿布洛绒五名藏族同志为队员的“农网专线队”,我主动承担队长,亲自带领专线队,把广播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既抓好广播宣传为主、又实施农网建设为基础”,坚持每月每天下乡架设广播专线。

   第一步,我带头操作,边干边教这几位因受封建土司的压迫、吃苦受穷,没读过多少书,又不懂技术的队员。经过千辛万苦,先架通全县所辖4个区的广播专线,并亲手搭建起了4个区的“区广播转播站”。

   第二步,比较难,除靠近县的河东、河西两个乡可直接收听到县上的广播外,其余一区、三区、四区共10个乡,都收听不到县上的广播。要改变这种状况,是非常艰巨困难的。我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费尽苦心几个月,才依次架通了广播网线,并在县上集中培训了10名“乡广播护线员”,为保护维修各乡农网的安全畅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架通全县农村的广播专网线。这又是一项更难实施的工程,我和全体队员深入农村最基层,天天吃住在农村,年复一年,才逐步架通全县农村各社、队的广播专线网。

   第四步,把农网专线架通到千家万户,这更是一项最艰辛、时间花费最长的工程。我带领全体队员,不怕山高谷深,年年月月坚持架线从不间断,还给每家每户安装了入户小喇叭。经过六七年的艰苦努力,1978年,雪域高原、南路边陲——乡城县实现了广播村村通工程。

农网工作之路,尽管艰辛万苦、历尽坎坷。但我带领全体队员下乡工作七八年间,为把有限的经费都用在刀刃上,从来没有报销过差旅费。当时,个别同志有意见、想不通,说:其他单位都有补贴、下乡还报差费。经做思想工作,并由我带头分文不报销,大家也就没有怨言了。

我们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广大群众每天早、中、晚都能直接听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能直接听到用藏汉双语广播的新闻、国家大事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受到全县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我也先后五次受到省、州、县的表彰,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分管农网建设的四川省广播厅的领导孙宗银副厅长,曾多次在全省广播工作大会上表扬说,由韩刚同志领导的甘孜州乡城县广播站,不仅在民族地区最先、最快在全县建成了农村专线广播网,而且在全省也是第一批实现了全县村村通、户户通广播,使全县各族人民天天都能听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了解到国家大事、重要新闻,发挥了舆论领先的重要作用。他这种在边远藏族地区艰苦创业的精神十分可贵,理应通报表扬,他这种艰苦创业、率先垂范的行为必将起到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979年8月,甘孜州广播事业管理局赵代荣局长派局里的业务骨干杜廷武和洛布二位同志在事先没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深入到乡城县进行考察。我想总不能让上级来的同志走路到农村去考察吧,当时,县上只有一辆帆布篷双排座的小汽车。我急忙向县长汇报,经领导同意,借到了那辆唯一的小汽车,由我陪同州局两位领导深入到一、二、三区各乡、社。经过实地调查,他们亲眼见证了全县区、乡、社真正实现了村村通和难以做到的户户通,他们说,乡城县农网建设工程成效显著,走在全州甚至全省前列,的确不容易。

   为带动我州各县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979年12月,我被调到州广播局担任事业科副科长。当时,赵局长指派我“主要负责广电事业建设工作,集中精力抓好各县的广电事业发展”。在我调到州局之前,我县分管人事的副书记刘尚全和县委组织部部长尚崇山二位领导不同意调我走,说:“韩刚调走了,我们全县的广播工作没有人负责抓,其他的又不懂业务技术”。为此,县委组织部在乡城中学当年的应届高中生毕业中将尚世康、陈建华两名同学招进了县广播站。我亲自教他俩学业务和简单的维修技术,又把他们送到内地培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全州各县都看不到电视。只有州府所在地康定3600米高的头道桥杨家山上通过远程差转技术,才能收到成都市龙泉驿702台发射出的“四川电视台第一套新闻节目”,但效果不太好,勉强可以看。

   1982年6月,为了早日解决看不到电视的大事,只好采取“录像过渡”的办法。在省广电厅的大力支持下,州局在省电视台录制中央一台综合节目和电视剧等节目,然后将录像带分配到全州各县实行播放“录像电视”。为确保各县都能天天看到“录像电视”,还增设了“音像科”专门管理此项工作,效果较好。

   198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赠送给甘孜州一套“卫星电视地面站”技术设备。我和同事洛布去北京领取技术设备期间,还接受了北京航天部一院的培训。回州后,由我负责组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为保证在康定老城区居民能看到电视的前提下,使二道桥和榆林宫(即现在的康定新区)一带的群众也能看到卫星电视。经过反复测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地址制高点选建在跑马山山顶上。

   当时,跑马山上不通公路、也无电源,更无站房等基本设施,困难重重。我下定决心克服困难,首先组织工人架通了电线,保证了建站前和之后的长期需求。选定好搭建机房的地址后,积极组织工人修建机房,靠人背马驮,把设备艰难地搬运到山顶。我带领林贤礼、洛布、张益仁等同志,不分昼夜地组装“电视抛物面天线”、安装好调试接收机等全套技术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战胜了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了创建“卫星电视接收站”的艰巨任务。

   1985年9月10日,州府所在地——康定跑马山“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也是全州第一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终于建设完成。经过技术鉴定,达到3.5级部颁标准,正式投入发射、运转和使用,能全天候地播送央视一台等电视节目,达到了图像清晰、效果优良、干群满意的效果。从此,结束了我州长期以来看不好电视的落后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的美好梦想,被列为“甘孜州1985年度十件大事”之一。州委书记刘子寿、州长钦绕等领导高度重视,在跑马山上召开现场“建站成功大会”,亲眼看到了视频清、画面佳的卫星电视,表彰为建站做出显著成果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宣布:“康定跑马山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成功建立”。

   为把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建设推向全州。1985年10月,州局决定由我主持举办“全州筹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技术培训班”。全面负责各县建站和技术培训事宜。来自全州18个县广播局的30多名学员,通过技术培训、在跑马山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现场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都达到了选址、建台、定位、验收引进设备和动手安装、调试、发射等技能合格的水平。成为建设各县广播电视工作的技术骨干。80年代末,全州各县都建立起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使全州各县群众都能看到盼望已久的多套电视节目。

   进入90年代后,我州的广播电视已发展到高科技新技术时期,从“有线电视”发展为“数字电视”,后又提升发展为上网速度快的新一代“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让全州广大人民群众都能随时看到中央和全国各地发送来的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的各地电视节目。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发展搞活经济、繁荣文化、活跃和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上一篇:小说连载|南山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6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