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5月28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
红军飞夺泸定桥实景剧剧照。
◎王永模 王军 代莹 王雅霏 收集整理
红军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是红军长征史上的著名战役,22勇士的故事代代相传,为详细了解参加战役的红四团团长黄开湘的英雄事绩,2019年11月16日,我们在夺桥勇士李友林之子李理的帮助联系下,专程前往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对黄开湘的亲外孙邵爱福进行走访,听他讲述他的外公黄开湘的革命英雄故事。
1 赣东北苏区的“斧头将军”
黄开湘,1901年正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下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因家中人多,少年时代便开始以做木匠箍桶为生。他的母亲方尚香是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是方志敏的堂姑,因而他从小就认识方家几兄弟。
1926年春,方志敏受中共江西省委的派遣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黄开湘利用木匠的身份,走村串户,协助方志敏在漆土、烈桥一带近百个村子建立了秘密农协会。不久,他就由方志敏、黄镇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赣东北地区早期的党员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年关大暴动”,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29年春,正是杜鹃花漫山红遍的时节,从弋阳磨盘山走下六人,化妆成农民模样,全是短衣打扮,手里提着扁担、斧头,看起来好像是上山砍树的,他们走到弋阳、德兴交界的白马岭,就被一小队靖卫团围住,一个手提驳壳枪的小头目讯问:“干什么的?”走在前面的一位满脸胡须的壮汉扬了扬手中的斧头,说道:“上山开禁(弋阳话,指上山分位置,让村民砍柴)的。”小头目正准备让其通行,突然团丁中一个人惊叫起来:“他就是方志……”“敏”字还没说出口,说时迟,那时快,提斧头的壮汉扬起斧头在那团丁的脖子上横劈一下,那个团丁哼也没哼一声,顿时就毙命了。靖卫团小头目还没回过神来,后脑壳就被硬邦邦的驳壳枪顶住了,只听壮汉冷冰冰地说:“快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在小头目的哀求声中,团丁们只得把枪高高举起。这个提斧头的壮汉便是黄开湘,提驳壳枪的是吴先民,其他四人分别是方志敏、方远辉、彭高、黄镇中,他们是去出席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张家畈饶家祠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百余人,到会群众有六百余人,会上选举方远辉为县苏区主席,黄开湘为县苏区军委主席兼独立营政委。到了5月,德兴的革命形势已成燎原之势,县红军独立营在全县赤卫大队的配合下,攻克新营,并一鼓作气占领德兴县城,实现了全县一片红。共和国开国海军中将,原东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饶守坤便是这个时候参加德兴红军独立营的。
1930年新年伊始,正当赣东北苏区稳步发展之际,国民党反动当局调集第18师戴岳部,并纠合当地8个县的靖卫团,以磨盘山为主攻目标,采取长驱直入的策略,兵分六路向赣东北苏区发起第五次局部围剿。赣东北红军独立团作战失利,使敌人气焰更加嚣张,为解根据地之危,方志敏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利用敌人压向苏区之后,后方空虚,命令赣东北红军独立团跳出到外围,把上饶县围得水泄不通。当晚,德兴独立营与红军独立团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上饶,守城之敌仓皇出逃。虽只缴枪50余支,但对敌人影响很大,省城南昌也为之震动。
7月初,锋芒直指景德镇,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也是赣东北近代工业最集中的地方,拥有三万多产业工人。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上天旱,近1/3产业工人失业,广大农田也无水耕耘,阶级矛盾显得异常尖锐。国民党驻军调离景德镇之后,仅留一个营的兵力守城。方志敏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智取。7月4日,赣东北红军独立团从弋阳芳家墩出发,行到乐平段家村后,全部换上国民党保安团的旗帜,悄悄地向景德镇逼近。6日凌晨抵达景德镇城门,守城敌军正准备让这支队伍进城时,没想到红军队伍中几个俘虏兵突然大叫,敌军赶快关城门。扮作敌团副的黄开湘迅速将一把斧头插进两扇城门之间的缝隙中,使门一下子不能关闭。周建屏马上向门缝内投进几个手榴弹。只听轰轰几声,一些敌军被炸死、炸伤,其余一哄而逃。红军迅速攻入景德镇,睡梦中的敌人以为神兵天降,纷纷举手投降。这一仗俘敌4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并缴获黄金2000余两,银元50万元,还吸收了一大批矿业、瓷业等产业工人加入红军队伍。为后来创建红十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乐平界首村马家祠堂正式成立,推举周建屏担任军长,黄开湘为参谋长并兼任八十二团政委。
1933年春,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中央电令闽浙赣三省红十军赴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黄开湘匆匆告别母亲和妻儿,与军政委邵式平、军长周建屏奔赴中央苏区。赣东北苏区这次带给中央的礼物计黄金2000两,银元100多万元,药品40余箱,这确实给经济极为困难的中央苏区解决了燃眉之急。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在接见红十一军(红十军赴中央苏区时改编为红十一军)领导人时,夸奖赣东北苏区为中央解决了大问题。因为箍桶匠出身的黄开湘作战非常勇猛,在战场喜欢用斧头肉搏,他们还亲切地戏称黄开湘是程咬金式的“斧头将军”。朱德听说黄开湘喜欢用斧头肉搏,便把自己的手枪解下来送给黄开湘,说:“今后不用斧头肉搏了,这支枪就送你了。”黄开湘看到这支乌黑锃亮的左轮手枪,确实喜欢,但不好意思接。朱德笑着说:“这枪不好吗?是从张辉瓒手中缴获的,德国货。”看到朱老总如此慷慨,周恩来也笑着说:“你们给中央送来这么多黄金白银,中央也没有什么东西送你们。这样吧,我这块表送给你,给你这个斧头将军装备装备。”早在赣东北苏区时,黄开湘听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传奇式的革命经历,对他们极为仰慕。尽管他这次没有见到毛泽东,但朱老总、周总政委的领袖风采和大将风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黄开湘进入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十九师师长。
2 黄开湘当面大骂军事顾问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开始。为了加强对前线的物资供应,中央军委成立了供给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黄开湘为政委。在黄开湘的建议下,经中央军委同意,在中央苏区各县区交通线上成立了各级兵站,这为过往部队的食宿、伤病员转移、军粮的储运提供了方便,又节约了大量的民工。
在李德的瞎指挥下,中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地日益缩小,黄开湘与李德的矛盾开始日益尖锐起来。
由于敌人的“围剿”和包围圈的缩小,又加紧了对红军和苏区的封锁,红军处于缺衣少食的困境之中。为了保证作战部队有足够的战斗力,中央军委规定,在根据地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尽量多给野战部队一些粮食,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志相应供给少些。按照当时的供给标准,机关工作人员每天只有0.8斤粮食,分为两顿吃,不管饭量大小都一样,菜没有油,有时连盐也没有,吃久了确实难以下咽。为了变换口味,大家只得把青菜腌成酸菜用白水煮着吃。一次,李德在沙洲坝军委机关开会,正值午饭时刻,他看到大家开水煮酸菜,就急忙离开军委机关,赶回自己的住地吃洋面包去了。博古为了讨好这位“洋顾问”,特意关照供给部负责李德的物资供应。红军在前方缴获的高级罐头、香烟、雪茄、洋面粉都要想方设法送到供给部。李德一天要抽去一铁筒高级香烟或一大包雪茄,每天晚上都要吃夜宵。尤其令人气愤的是,他一餐吃不完的饭菜就一倒了之,而当时红军战士连饭都吃不饱。黄开湘作为高级军官,他和战士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作战。黄开湘对李德的所作所为憋了一肚子气。有一次,李德又到供给部要牛肉、要罐头,管理员向他解释没有这些罐头,是否先领一些鲜鸡蛋回去。不知是他听不懂管理员的话,还是故意拿管理员出气,又叽哩呱啦地骂开了。这事被黄开湘撞上,气得黄开湘大骂:“你这个绝三代的东西,少在我面前充爷老子。”(弋阳骂人的土话)
在中央苏区,虽背后反对李德的人不少,但当面说他的人不多。尤其是黄开湘这一级的干部敢与他对骂,还真使李德品不出味来,气得直骂:“公牛,好斗的公牛。”
时间一长,黄开湘看不惯李德的骄横和霸道,一气之下找到周恩来,要求上前线。1934年春,黄开湘终于如愿,军委命令他接替谭政,任红一军团一师政委。他与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了广昌保卫战、石城阻击战,老营盘穿插战等等。
3 接替耿飙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
1934年的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全面失利,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年底,湘江战役红军损失大半,不得不缩编。黎平会议后,经周恩来提议,黄开湘接替耿飙,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杨成武任政委。
遵义会议时,黄开湘和杨成武率红四团在松坎警戒7天,担负保卫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任务,这是他参加革命以来最光荣,最感荣耀的一次。当他拿着军团党委拍来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电报,立即迅速传达到每个战士,黄开湘说:“我们一直盼望着毛主席指挥的心愿实现了。”
在回师遵义的土城战斗中,由于敌强我弱,我军腹背受敌。为避其锋芒,我军主动后撤。红四团奉命从前线阵地撤下来,突然又接到命令说:“朱总司令还没有回来,要掩护朱总司令后撤。”黄开湘、杨成武急速带领八十多名战士冲上山坡堵住敌人,掩护朱总司令后撤。朱总司令风趣地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呢。”土城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歼敌最多的一次。在这次战斗中,黄开湘充分发挥了他的指挥才能,立了战功,受到毛主席的表彰。
1935年3月,红四团在掩护大部队转移后,又奉命作为先锋团向曲靖、昆明方向进击。这时,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和八大姐(邓颖超、蔡畅、贺子珍、康克清、刘英、刘群先、廖施光、杨厚增)也随四团行动,红四团不但肩负着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的任务,还要担任重要保卫任务。
4 22勇士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派部队前堵后追,妄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一师一团在杨得志的指挥下,不负众望,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打开了北进的第一条通道。
毛泽东在安顺场说,绝不让石达开悲剧在红军身上重演。他召集朱德、周恩来、林彪及刘伯承、聂荣臻开会,决定改变原来计划,夺取泸定桥,然后从这里过河。
27日清晨,军委直接电令黄、杨率四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全程320里,须三天内赶到。去往泸定桥的路全是山路,且崎岖泥泞,有时还是绝壁开凿出来的栈道。虽时值初夏,但这里寒气逼人,山上白雪皑皑,银光耀眼,山下河水湍急,吐着白浪,令人心惊目眩。老天偏偏又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部队刚走了60里,便与敌交上了火,这股敌人被消灭之后,前面又报告有一营的敌人,据守在山头上。等把这两股敌人都消灭时,时间已过去一天。
5月28日,红四团于凌晨5点就从什月坪出发了。刚出发不久,黄开湘、杨成武就接到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传的军委命令:“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快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林、聂。”黄开湘从杨成武手中接过电报,叹了口气说:“这是个大难题,不是160里而是240里,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拼死也完成任务。”于是,全团上下边动员边行军,动作神速勇猛的红二师第四团,一昼夜走完240里,于5月29日清晨6点钟,在中央军委预定时间内赶到了泸定桥。这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拆走,只剩下孤零零的13根铁索。对岸砌满了防御工事,由敌三十八团把守。
黄开湘决定从二连挑选22个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由二连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长,刘金山任指导员。突击队每人配备短枪、手榴弹及马刀。杨成武命令炊事员做一餐好饭,让战士们吃饱饭好打仗。
下午4时,总攻开始了,团长黄开湘站在西桥头坐镇指挥,他向突击队员们强调:“同志们,现在泸定桥已成为数万红军生命之桥,千万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必须立即打过桥去,拿下泸定城,刻不容缓。”然后,黄开湘向政委杨成武点了点头,全团司号员一起吹响了冲锋号,22名勇士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抓住铁索,奋勇前行。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立即震撼山谷。在紧急关头,王有才带领第三连一边铺桥板一边冲过去,黄团长和杨政委也率领大部队迅速过桥冲进泸定城,经过两小时的激战,终于将敌人消灭了一大半,残敌的狼狈逃窜。黄昏之时,红军全部占领了泸定城,牢固地控制泸定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千军万马跨越天险大渡河的通道,为红军摆脱险境杀开了一条血路。
当天晚上12时,刘伯承和聂荣臻就已赶到,黄开湘和杨成武把他们带到桥边。刘伯承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看着河面上轻轻摇动的铁索桥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代价,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聂荣臻也激动地说:“是啊,我们胜利了,这胜利是多么不容易啊!”
5月30日,毛泽东等抵达泸定桥,他听取了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情况报告,随即又视察了作战阵地,他高度赞扬了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气概。然后,对指战员们说;“我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不是太平军,我和朱德也不是‘石达开第二’”。
四天后,中央军委通报全军,表扬了红四团,并授予一面“开路先锋”的奖旗,对突击队员和黄团长、杨政委都颁发了当时最好的奖品。
毛泽东在《长征》诗中,以“大渡桥横铁索寒”来赞叹夺桥的惊险和悲壮。
5 踏上漫漫长征路
红军到了川北,粮食十分缺少,战士中流传着“七月里来川西北,清水芦花吃的是青稞麦,艰苦奋斗为的是哪一个?为的是苏维埃新中国”这首歌谣。黄开湘本是放牛娃出身,对野菜十分熟悉,一到驻地就带战士们采野菜,将仅有的一点粮食都留给了伤病员。
8月17日清早,红四团正在开干部会,黄开湘与大家商量过草地事情,突然来了个通知,毛主席指示:“红四团担任先锋团,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红军路线来。”黄开湘说:“毛主席亲自把首先过草地的重任交给我团,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全团都感到任务无尚光荣,觉得眼前道路明亮无比,也觉得浑身是劲,充满了信心!
8月21日清晨,红四团肩负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请了一名60多岁的藏族通司(少数民族地区将翻译和向导称为通司)带路向草地进军。红四团一个连在草地上还与国民党军和藏族上层武装骑兵在“分水岭”边打了一仗。8月25日,这天行军特别快,因为通司说班佑快到了,但又遇上了大雨倾盆,河水猛涨,拦去了去路。黄开湘就用绑腿接成绳子,自己带头先下冰冷刺骨的河水,一个拉着一个过河。到第六天,终于在茫茫的草地上,踏开了一条北上抗日的通道。在草地整整度过困难重重的6天,红四团200多位年轻战士牺牲在这片草地上。
1935年9月14日,红四团到达甘肃境内的白龙江的莫牙寺。15日黄昏,师部送来一封信:“军团首长命令即速继续北进,以第二师第四团为先头团,向甘肃岷州前进,3日内夺取天险腊子口,并扫除前进中阻拦之敌人!”接到命令,黄开湘召开了团重要干部会议,作为行动准备,当即连夜行军。许多战士高兴地说:“我们今天又当起先头团了!”黄开湘和杨成武对夺取腊子口进行了周密部署,杨成武带一支部队正面佯攻,黄开湘果断组织了一支迂回部队,翻越天险占领高地,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炸毁敌碉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便全部占领了天险腊子口。这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打出了红四团的威风,也充分显示了黄开湘的军事指挥才能。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有斧头将军(指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指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6 长眠在陕北的甘泉河畔
1935年11月6日的这一天清晨,陕北高原奇冷。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大部分官兵还身着单衣。在甘泉通往吴起镇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马队,为首的两人正是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到达陕甘后,部队因人数减少而缩编,团改称大队。他们是去参加全军干部会议的,为了避开敌人飞机轰炸,会议确定在清晨召开。所以黄团长和杨政委天不亮就从驻地出发。
25公里路跑完,两人都出了一身汗。快到目的地时,黄开湘、杨成武同邓小平不期而遇。邓小平听说前不久红四团在青石嘴缴获了不少布匹,提议他们关心一下宣传队的红小鬼,给他们每个人做套衣服。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这次会议地址就选在吴起镇内一个露天的晒麦场,周边矮矮的土墙遮挡不住冷风侵袭。会议尚未开始,两人找了个角落休息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便睡着了。直到会议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此时,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人走进了会场,会议正式开始。
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长征的总结报告,会后举行了盛大会餐。杨成武感觉周身不适提前请假返回驻地,黄开湘参加会餐之后才回来,路上又淋了一场雨,在热炕上睡了一宿之后发起了高烧,经医生诊断,两人都得了伤寒病,黄开湘厉害得多。于是,病情较重者被送到位于罗汉川的红一纵队医院住院,杨成武则留在驻地。
黄开湘连续一个来月的40多度高烧使他神志不清。部队医院缺少治疗的专用药,只靠少许的酒精、苏打水和云南白药去治疗百病。最终,黄开湘因积劳成疾,静静地长眠于甘泉罗汉川洛河畔。
相隔十几里外的杨成武得到噩号,带着参谋长及警卫员骑马前去,也未能看到战友最后一眼。杨成武带病给黄开湘墓前立了木碑,上写:“红军团长黄开湘之墓”。他的遗物是一块手表和一支左轮手枪。这块表后来给聂荣臻政委了,手枪也给左权参谋长了。最后,杨成武说:“黄开湘是长征途中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地记住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2015年7月8日,向黄开湘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内容:黄开湘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
7 四个兄弟英勇献身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苏区失陷,国民党军队在赣东北苏区实行烧杀掠抢,许多村庄被烧成废墟,大批苏区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仅漆工镇被杀绝的家庭就有598户。黄开湘的亲属自然未能幸免。
黄开湘的哥哥黄开米,他是红军的特派员,1930年,白军对赣东北的红军进行围剿,红军被围在山上,黄开米担任红军筹集粮食的任务。经常晚上悄悄下山,挨家挨户筹集粮食。那时候,老百姓都很穷,连饭都吃不饱。但大家都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所以老百姓都想尽一切办法为红军筹集粮食,支援红军。
有一天,黄开米下山筹集粮食,在回山的路上,经过白军炮台的时候,被白军发现,几个白军拦住了他的去路,大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带这么多粮食上山,是不是送给山上红军的,说完就抢夺粮食。黄开米为了保护不容易筹集来的粮食,就和几个白军搏斗。用牙狠狠地咬了一个白军的手,最后因寡不敌众,被白军残忍杀害。
黄开湘的弟弟黄开柜是红军卫生连的指导员,在反“围剿”的战场上,率领卫生员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那时候敌众我寡,红军人数少,武器又差。黄开柜看着红军战士在战场上一个一个倒下。他对卫生连的战友们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把战场上的伤员抢救回来。他率先冲上战场抢救伤员,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不幸牺牲。
黄开湘还有两个弟弟,黄开龙和黄开会,都先后牺牲在战场上。兄弟五人就牺牲四个,这对黄开湘母亲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她很坚强,她说:“我儿子是为穷人而死,他们死得光荣。”她为有五个当红军的儿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8 黄开湘妻女的艰难岁月
邵爱福回忆,我外公黄开湘去中央苏区,在出发之前,他留了张赣浙苏区的铜元。这铜元,我外婆和妈妈再困难的时候都没有舍得用。后来,我妈妈又把它交给我。妈妈交给我的时候,她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保管,这是外公留下唯一的一件遗物。”外公临走的时候,他拉着***手说:“你一定好好听奶奶的话,要自强自立,等革命胜利后,我会回来的。”从那以后,我外公就再也没有回家。
我外公和红军走后,白军就经常到村里来骚扰,搜查红军的家属,我外婆和妈妈(当时只有7岁),还有很多的红军家属,为躲避白军的追杀,只好躲到了山上。在山上他们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野菜和生竹笋过日子。后来,连野菜、竹笋都吃完了,他们就吃草根,吃树叶。
白军还经常搜山。我妈妈说:“有一次,白军搜山,有个小孩在哭,为了不让白军发现,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受牵连,小孩的父母就用一双袜子堵住小孩的嘴巴,不让他哭,最后,这个小孩被活活的憋死在母亲的怀里,这个小孩只有四岁。”
白军还经常上山砍树,放火烧山,在山上红军家属无处可躲。我外婆带着我妈妈半夜偷偷下山。下山后又不敢回家,外婆只好带着我妈妈到处讨饭,以乞讨为生。
后来,外婆年纪大,身体又有病,但又怕我妈妈会被活活饿死,只好把我妈送给别人做童养媳。她老人家一人独自一路讨饭,回到漆工老家,家里的房子也被白军烧掉了,外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搭了一个小茅屋来安身,每天靠讨饭和一些好心人的接济过日子。每次有人从外地回来,都要问他们,有没有见到她家的黄开湘?我外婆还经常杵着拐杖,到村口去等,一等就是一整天。一直到我外婆因病去世,也没有等到我外公回家。
我妈做童养媳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她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挑水、做饭、洗衣服,还要到地里干农活。在那些日子里,我妈就天天想,天天盼,盼着当红军的爸爸能早点回来。有时还躲在一边偷偷流泪。
解放以后,日子好了起来。我妈回到漆工老家,打听外公的消息,但都没有结果。一直到80年代,杨成武将军想到我外公还有一个女儿,他两次派人到弋阳查找,最后一次找到我妈,他们给我妈妈照了相,还留下了杨成武将军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他们对我妈说,你是英雄黄开湘的唯一后代,你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你就去找杨成武将军。
当我妈知道我外公的英雄事迹后,她没有向党和政府提过任何要求,没有给杨成武将军打了过一个电话,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一直到我妈去世后,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在箱子底下看到了杨成武将军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
我妈在世的时候,经常给我们讲方志敏和我外公的革命故事。讲他们在革命的时候很艰苦、很朴素,他们连饭都吃不饱,还要带着穷人闹革命,我妈还经常教育我,要牢记外公的话,要自强自立。
我妈去世后,我们兄妹六人都是普通农民。我和妻子出外打工30多年,搬砖、挑水泥、清理下水道,脏的累的工作我们都做过。
我们身边人经常问我们,你们为什么不去找杨成武将军,不去找政府?我们对他们说,我外公是革命烈士,是人民的功臣。但是,我们有一双手,会努力把日子过好。
每当有人问起外公的故事,我们从内心感到自豪,感到光荣。我要把外公的英雄故事,讲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先烈的精神,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本。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