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6月02日
◎刘小兵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一本以国画加日记的形式,生动反映驻村干部扎根乡村,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非虚构作品《驻村画记》,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该书图文结合,以文化产业扶贫为线索,热忱描绘出一幅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
本文作者尚新周,系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纪委干部。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被选派到广西德保县东凌镇多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尚新周通过文字和画笔,忠实记录下了广大一线扶贫干部,如何舍小家顾大家,克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贫困山区的百姓们,因地制宜,苦干加巧干,终于走出了一条全民奔小康的致富新路。
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热切叙写了尚新周等一批党员干部任劳任怨,以多脉村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落实国家相关扶贫政策,在既扶贫又扶智的前提下,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主动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披荆斩棘,干事创业,积极奋发有为。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汇聚成一个个饱含深情的脱贫故事,携着醉人的泥土芳芬,怀着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高昂斗志,以阡陌为经,以革命理想信念为纬,秉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敢为天下先的壮丽凯歌。透过这些饱沾地气的工作实录,不但能深切地感受到尚新周对乡村的热爱、对扶贫事业的忠贞;还能从他春风化雨润心田似的讲述中,从广大扶贫干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一窥这些致富带头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愿,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昂扬精神风貌。
翻开《驻村画记》,品读这些清新灵动的用词,或铿锵有力,或诗意浪漫,于娓娓道来中,宛如山涧一路逶迤的清泉,涤荡心尘,澄澈心灵,予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特别是作者出发前一周,正值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不巧女儿患上手足口病,母亲又得了重感冒,尚新周为减轻妻子压力,硬是在医院陪护女儿七天。办完女儿的出院手续后,又不顾妻子的规劝,第二天就毅然踏上了扶贫的列车。作者对家的担当,对国的挚爱,就在这些平凡的细枝末节中,一一展现。尤为令人感佩的是,来到穷山恶水、地势偏远,交通又极不发达的多脉村后,尚新周即刻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他在摸清全村基本状况的前提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带着村两委干部一户户上门做工作,把脉贫困根源,立求从提振心智上,树立起他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作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对工作了然于胸,对当地百姓爱得浓烈,不仅十分关注多脉村的脱贫情况,还时常以全局思维布局谋篇,主动把多脉村与邻村、与社会爱心人土的扶危帮困结合起来,依托全社会之力,真正实现了多脉村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精准脱贫……一路读来,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既彰显了尚新周们乐观向上的奋斗豪情。同时,从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心路历程中,亦鲜明地展现出广大驻村干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精神境界。
尚新周对扶贫工作融入了一腔真情,除用文字叙描其中的苦乐之外,还适时通过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清新隽永的国画,镌刻攻坚路上的乡情乡貌。作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都纳入到滚滚的时代洪流里。从苦口婆心地给贫困户们讲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到积极协调少数“钉子户”搬离大山,实现全村易地搬迁再奔新程。从利用自身专业所长,借助社会力量,以文化产业为指针,带领全村百姓齐步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尚新周和他的同事们,集思广义,在精准脱贫和文化扶贫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路途。当黑毛猪、土鸡、大果山楂、山茶油这些当地的农副产品,被尚新周一一画进国画中时;当远在外地的投资者们,因此慕名一一走进多脉村,和全体村民共同托举起致富梦想时。作者的这种“以文搭台,以画为媒”的宣介形式,终于让我们看到:文化扶贫的曙光,已然照亮了多脉村的山山岭岭……这是多么欣慰而又鼓舞人心的事呀!
《驻村画记》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扶贫又扶智中的点点滴滴,小中见大地呈现出一个普通乡村旧貌变新颜的历史蜕变,展示了中国农村在精准脱贫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者新颖别致的表达,为新时代讲好更多的小康故事,展现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引领出一条生机勃勃的文化新诠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