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永不降下的军旗

甘孜日报    2021年07月23日

◎胡庆和

告别军营四十年,军旗永远飘在心中。在退休后的花甲之年,我再次重返康巴高原,其目的之一是重回军营故地,触摸曾经留下的几片印痕,谛听嘹亮军号,感受激情岁月。

我曾经所在的军营,坐落在川藏公路旁、甘孜县城中的一条小河边,这条小河流向壮阔的雅砻江。甘孜,一个洁白美丽的地方,早已成为康藏高原的名城,无论是它的规模、它的人文、它的景观都为之一惊。更有格萨尔王城、格萨尔机场等工程写出不朽传奇。而我在饱尝眼福的同时,收回远眺的目光,迈着轻快的步履,走进了兵站旧址。这里曾经是十八军后勤部住地,但这里已经没有军营的气息,回荡耳边的是朗朗读书声。原来这里已是一座学校,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在操场打球、跑步,或在课堂读书、写字,昔日的停车场变成了操场,过往人员宿舍早已推倒重修为校舍。好在那条婉转歌唱的小河带走了我心中的一丝伤感。也正是这条小河的低吟浅唱,又把我带回到兵站岁月。

我所在的部队——总后成昌兵站部甘孜大站,是一支组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部队,其职责主要是为川藏线过往部队官兵、地方人员提供食宿服务,下属兵站纵横康藏千里高原,东起道孚八美,西至西藏昌都,其中的卡集拉兵站是川藏线海拔最高兵站,它雄峙于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被誉为“雪山红旗”。座座兵站犹如座座桥梁连结着高原与内地,连结着藏汉军民情谊。多少年来,部队在食宿接待、支援地方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战果辉煌,曾经涌现出一个个英雄模范,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举无胜举。虽然这支部队在“百万大裁军”时被裁撤而进入历史,但它曾经高扬的军旗在高原是那么鲜亮。在这里,我向读者讲述的是这支部队的几个平凡故事,而这几个故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夏日,天降暴雨,甘孜兵站旁的那条小河突发脾气,把浑浊的洪水卷向两岸的河堤、街道、机关、民舍。一阵紧急集合的军号在兵站响起后,官兵们带着工具,卷起裤褪,捞起衣袖,冲向洪流。此刻,从上游冲下来的泥石已经把河床抬高,小河变成了一条狂野的猛兽,让洪水肆无忌惮地狂施暴虐。军营告急!两岸的民房道路民众告急!官兵们顶风冒雨在河中捞石引水,搬石筑堤。天幕已经降下,又一波洪水翻过河堤向一处民房袭卷而去。那是一座低矮的藏房,是泥巴房,大家知道,房里住着一位藏族老阿妈。谁都清楚,这样的房子是经受不住洪水浸泡和冲击的。一位解放军战士发现险情,他就踩着洪水,冲向前去寻找这位老阿妈,刚刚走近这幢藏房,还没有来得急走进藏房里,一堵泥巴围墙轰然倒塌,无情地砸向这位军人。顷刻间,军人的鲜血与翻滚的洪水融为一体。当时作为兵站文书的我,当晚含泪写出他的英雄事迹和为他申请立功的报告。他被批准荣立二等功。安葬他的那天,全城的藏汉干部群众都戴着白花前来为他送行。他安葬在川藏公路旁的烈士陵园。这位军人名叫董定昌,75年入伍的兵,牺牲时,是炊事班副班长,云南省路南县人。路南县,也许有人不知,但是,如果说到云南石林景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知晓,因为那儿是云南旅游的打卡地,那儿就是他的故乡。如果有人去石林景区旅游,请捎上一句话,你有位英雄儿子还长眠在苍茫高原。

如果说董定昌的牺牲具有英雄色彩,而大多牺牲在康藏高原的兵站官兵却是默默无闻地结束军旅生涯。他叫王洪涛,陕西人,是他把我从农村接到兵站当兵的人。那时他是接兵部队的排长,他为了解我的情况,曾专门从公社走到我们村来见我,可惜那天我远在十公里外的工地修建水库。他在村里找到队长和社员了解我的情况后,就决定招收我这个兵。在一个月的新兵训练期间,他又是训练我们的排长。他那古铜色的脸写出了他的威严与果敢,结实的身板挺出他的刚毅与坚定,但他一口的陕西腔让我们几个新兵在背后笑话他有些土气。新兵训练结束,他回到位于西藏的兵站,不久兵站繁忙的接待工作又要开始了,他再到甘孜城接运兵站军需物资。部队战友劝他在甘孜城呆几天再西返,因为气象预报说可能他在返回的路上要下雪。他婉言谢绝的理由是兵站急需这些物资搞接待。本来“天有有测风雨”,他完全可以在城里停留几天避险,可是想到兵站的任务,他还是毅然即刻西返,然而不等回到兵站,他乘坐的军车在铺满雪花的公路上打滑翻车,一次常见的交通事故带走了他那颗对工作具有火热激情的心,而他的身体也随着他那“扎根高原,建设高原”的决心誓言一起埋在高原的烈士陵园。他在冰冷的陵园里一躺就是几十年,直到本世纪初年,他那长大成人的唯一女儿才到西藏的陵园为他献上一束思念已久的白色花朵。

长江大酒店是重庆市万州不太知名的一般酒店。来自全国各地、曾经在甘孜大站服役的300多名退伍官兵汇聚于此。红色的电子会标在大厅门廊上方闪耀红光,三楼会议室坐满了这些“老高原”。会议没有开始,一个个战友走上主席台,敞开喉咙,在音响的伴奏中,连歌几曲,其中当然少不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战友亲如兄弟”这两首百唱不厌的军旅歌曲。这天(是2018年10月26日)出现的一幕让人既感动又让人揪心:一位老人上台讲“传统”。他曾经在甘孜大站所属的青泥洞兵站任指导员,后任大站副政委。这天,他上台讲话,没讲几分钟,他身体严重不适,开始手有点抖,随后身子也抖开了,他讲话太激动了,身体向下坠,随后倒在了主席台的地面上。台下的人这才醒悟过来,他这不是激动,而是突发疾病。一群人冲了过去,其中有穿便服的军医大的教授和几名军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将他平坦地放在地面上,进行抢救,有的捏他的手,有的掐他的人中,有的按压他的胸部,好一会儿,他才缓过气来,睁开眼睛问,我这是怎么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准备把他扶下主席台休息,可他一扭身,说我还没有讲完,我还要讲,就是死在主席台,我也要把话讲完。众人拗不过,只好扶着他重新走到红色主席台发言,他不坐别人端来的椅子,而是站立着,挺起胸,抬起头,抿了下口水,他说,“我们要人老心不老,体衰志不衰,要发扬高原精神,保持部队传统,珍惜战友情谊。”他的讲话,让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记住了他的名字:李恒星,安徽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真的成了这天光彩夺目的“永恒的明星”。

半年后,高原岁月留给他的“高原病”让他走完人生之路,而他把军人的热血与激情留在战友的思念中。

正是这次聚会后,从北京坐飞机到康巴高原的战友来了,从河南坐高铁到成都再到高原兵站的战友来了,从重庆、云南、陕西的战友们纷纷重走兵站路……他们千里赴藏,穿行边关,只因心中有那面永不降下的军旗!

当年的那面军旗已经降下,而铭刻于心的军旗却永远在飘扬!我作为其中一分子,为有这段军营之旅而自豪,为结识这些战友而荣幸!


  • 上一篇: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在福州开幕
  • 下一篇:新路海, 彩虹升起的地方(节选)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