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国人玩石由来已久

甘孜日报    2021年08月06日

◎张永才

一片顽石,奉作几案清供;叠石成山,造就园林壮美。石之冷硬清瘦,裹着的是不容被浸染、不愿被塑造的态度。抚摸一块块石头,如同抚摸一件件遗留千古的往事。从女娲炼石补天到精卫衔石填海、从徽宗爱石成殇到乾隆灵璧“天下第一石”、从孙悟空横空出世到贾宝玉华丽降生……如此等等,有史可考、有物可证、有文可读、有图可鉴的石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洋洋大观,放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华。

管窥五千年中华文明,不知道《史记》“轩辕赏玉”“舜赐玄圭”“臣贡怪石”以及《阚子》“宋人得燕石,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和《禹贡》“徐州贡泗滨浮磬、青州产怪石”是不是关于华夏祖先玩石的最早记载,然而从“殷商用灵璧琢虎纹石磬以供宫廷之乐”、“武王灭纣得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秦始皇建阿房覆压三百余里广植奇木怪石”、“汉武帝造上林四百里奇石点缀假山真水”的传说,足见古人爱石之热烈。以我研究之浅薄,自然不能考证出中国人玩石具体从何时开始,但对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为石如痴如醉、鸿儒硕彦为石著文赋诗的例子,还是可以信手拈来的。说起古代的“爱石达人”,我以为非卞和、陶渊明、白居易、米芾、苏轼这几位大佬莫属了。

春秋时期楚国奇石收藏家卞和,在家乡的荆山脚下采到一块“落凤石”献给楚王,雕琢成“和氏璧”,成就“完璧归赵”的故事千古流传。“和氏璧”被中国古代130余位帝王收藏1600余年,创造了奇石收藏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东晋大文人陶渊明,不堪政治腐败,毅然去职归隐,“采菊东篱下”之余,经常坐卧于菊花丛中纵横丈余的天然大岩石上赏菊、饮酒、赋诗。在陶大文人看来,这块菊花丛中的大石头具有醒脑提神激发灵感的功效,于是就给它取名为“醒石”。我们无需去考究陶大文人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么多千古名篇,到底与这块大石头有没有关联,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石头的热爱倒是千真万确的。陶渊明以自然石为欣赏对象,被奉为开创“赏石先河”的鼻祖,宋人程师孟有诗云:“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深爱太湖石,是唐代赏石鉴赏方法的创始人。他在《太湖石记》中说,“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退任后,白居易将自己收藏的五方太湖石运到香炉峰遗爱寺西面,临石建二室四窗的草堂作为自己垂暮之年的安身之处,并诗云:“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一生好石,精于鉴赏。任无为监军时,见衙署内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说,“此足以当吾拜。”随即换上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地便拜,并尊此石为“石丈”。后来,又听说城外河岸有一奇丑怪石,即令衙役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到这块石头后大为惊奇,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米芾爱石如此,后人称之为“石颠”。石颠爱石贵在其高度,他综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皱、廋、透、漏”四字赏石原则,至今被人遵循。与米芾同时代的北宋大文豪苏轼,为北宋爱石家的代表之一,所著《仇石笔记》中有大量的爱石诗及爱石纪事。苏轼在黄州任职时,发现“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温润如玉,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但很难得到,只有在江边嬉戏的孩子们常可摸到。他便想了个好主意,用糖块和小孩交易。这样,苏大文豪先后换得美石二百八十九枚,“大者经寸,小者如枣栗菱芡。”还特意用古铜盆注水供养,时常玩赏,怡然自得。晚年的苏轼爱石更甚,1092年他的表弟德儒送他岭南双石,“一为绿色,一为白玉,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苏轼借用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洞天”诗句将其命名为“仇池石”,每每观赏时都自豪地说,“仆所藏之仇池石,稀代之宝也。”1093年,苏轼被流放惠州途经九江湖口,在湖口人李正臣家中看到“壶中九华”石,准备以百金的高价购买,但苦于自己当时的流放身份而不得不痛心放弃,只好赋诗一首安慰自己。即使这样,苏轼仍然对那方“壶中九华”石一直念念不忘。直到八年后的1101年,哲宗驾崩,艺术天赋极高的赵佶继位,苏轼得以恢复名誉,回乡途中再到湖口,然而那块石头却早已被别人买走了。遗憾之中,苏轼又赋诗一首,不久辞世。苏轼爱石直到生命终结,可谓是对石头忠贞不渝了。

古人爱石尚且如此,今人玩石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7月“中国首届观赏石理论研讨会”确立“观赏石”一词以来,早已有上百万的国人加入到了观赏石收藏的行列之中。放眼当今的玩石状态,实在是中国有赏石史以来最繁荣、最蓬勃的了。成百上千种新石种被开发出来。各层次的赏石团体、赏石展览如山峦起伏连绵出现在神州大地。以交易奇石为特色的市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广西柳州,其客流量、日交易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山东临朐、安徽灵璧、江苏东海的观赏石市场也十分壮观,广州、上海、南京、南宁、济南、桂林、北京等地的奇石专营企业、专卖商店和特色集市中不乏有跨地区、跨国籍的交易活动,而近几年四川温江连续举办的奇石展也是颇具规模和影响的。

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那么多百姓大众玩石。与古人玩石不同,今人玩石造就了石头商业。当然,古代也有石头买卖,但这种买卖是依附于石头文化上的,今天的石头商业只是商业本身。过去的石文化仅仅属于少数人,属于权贵阶级和文人雅士,成就的是帝王石和文人石。现在是大众在玩石头,玩的是大众石。从帝王石、文人石过渡到大众石,一块自然之物,已清清楚楚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变。古人赏石的对象主要以园林石或园林石的衍生品为主,赏石艺术主要属于园林艺术的一部分或延伸部分,虽有相应的供石理论,但也属于大园林艺术的一个分支。古代的供石一直没有像青铜器、陶瓷、书画、古家具那样,成为古玩家们赏玩、收藏的大项,一般只能划入杂项类,在古人古玩圈里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今人将石头搬入室内,放进厅堂,配上灯光,与石对话、向石倾诉,凝视灯光下奇石的形状、质地、色彩、花纹,展开想象的翅膀。古人赏石在室外,有飞鸟、落花、流水、清风的陪衬;今人赏石在室内,是在灯光下营造一个全封闭的极其宁静的环境,让心灵进入一种“大音希声”的状态,“倾听”奇石无言地诉说大自然沧桑巨变、江河翻滚的往事……

在我看来,奇石是自然散落人间旳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孔子为石而乐,杜甫为石而醉,白居易为石而痴,米芾为石而颠,曹雪芹为石而叹……我和周华为石而不辞辛劳,不惜花掉大量的业余时间穿梭于高山、峡谷、河滩之间,只为融身大自然的那种舒畅和偶然寻得一方心仪石头的那份喜悦。一块满目疮痍的奇石,历经亿万年的磨难、承受无数次火与水的洗礼,如今犹如一位什么苦难都没有经历过的老者,默默地注视着你、凝望着你,好比知心的智者静静地劝慰你平和面对世事万变、抛弃贪婪欲念、放下浮躁回归本真。全身心地沉浸在奇石智者的抚慰里,生命的烦恼于无声处已烟消云散。

正所谓,得石者福,玩石者乐,品石者寿,藏石者福禄寿。


  • 上一篇:倚熏笼
  • 下一篇:瓦屋纸窗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