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9月17日
编者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到一年中秋节,香甜的月饼安抚的不光是我们的味蕾,还有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有“诗”有“月”、浪漫温馨的节日。“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蟾宫金桂、嫦娥飞天,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吟咏出浪漫想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句,寄托着无尽的思念与美好的怀想。在这诗文飘飞的日子里,原上草撷取佳作几篇,敬请垂注。
□萧习华
故乡叫萧家河坝,地处川西。
一座山,一个院落,一个大坝,一条河流,一个古渡口。
一座山叫白鹤梁,名字就传递出明确的信息,是白鹤的栖息地。清明时节,幼鹤出壳后,淡绿色的蛋壳和白色的粪便散落林间,其蛋壳有小鸡蛋那么大。繁殖期六至八个月,每窝产卵两枚。白鹤,故乡人视为仙鸟,吉祥之物,认为它能为人们赐福,能为人们带来好运。白鹤引颈为歌,呱呱呱地叫,飞飞落落,自舞自蹈,白鹤最多时达到数千只,把整个白鹤梁歇白了头。白鹤种群广大的白与树林无边的绿,相互映衬出各自的美好。白鹤单独、成对或呈家族群体活动。白鹤以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蚌、螺、鱼虾、蛙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白鹤属于候鸟,冬去春来,向往温暖之地。作为留鸟的斑鸠,在家乡种群也庞大,咕咕咕之声,感觉任何时候都在叫。山上林中生长着各种草药,有野沙参、土茯苓、何首乌、威灵仙、一支箭、蒲公英、白芨、三七、黄精等。
一个院落,在白鹤梁山脚下,这就是我的老家。故乡里的人家,居家的院落都散落在山脚下,住着萧姓人。煮饭的炊烟缭绕在故乡上空,或成柱直对天空,或搭桥联通院落,或被一阵风吹散形成薄雾笼罩……小孩嬉戏于家,鸡鸣狗吠人声不断,烟火气十足。
一个大坝,叫萧家河坝,其名大概因为萧姓人居住的缘故。数百亩土地之广,这是个冲积平原,就在居家的外边。大坝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一年四季土地都没有闲着。播种和收获,都是让人感奋的场景。庄稼成熟时的香味,飘荡河坝上空,飘进农舍,飘进庄稼人梦乡。土地生庄稼,是土地的伦理。农民爱土地,是农民的秉性。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人与土地相互割舍不下,整地、施肥、播种、浇灌、收获……重复着土地的历史,农民们虔诚地把汗水洒在土地里,把喘息藏在种子里,躬身大地,俯拾芬芳,把最美好的期盼根植在希望的田野里。
大坝外的一条河流叫凯江(涪江的支流),它发源于四川绵阳安州区的鹿爬山,流经罗江县、中江县后,穿过萧家河坝,再下行十公里在三台县城处汇入涪江。早年的凯江是萧家河坝的人走向外界的唯一通道……河流能通航的时候,运输的船只是这条河最雄性的表现。走上水是逆水行舟,风帆鼓满,借风力推动,以减少人力,队队纤夫奋力拉纤,赤身裸体行在荒滩上,低沉的号子冲击万古河道与激越浪头……我父亲和二叔,在十几岁时就随萧家河坝的男人们出去走船,特别是寒暑假时,为了挣书学费和生活费,他们把走船作为了实现人生奋斗目标的阶梯……
一个古渡口,摆渡着来来往往的乡人,沉寂与喧闹,都被滚滚波涛带走……
山村轮番上演的实景表演,让故乡生动非凡,令人难以忘怀。
其实,这一座山、一个院落、一个大坝、一条河流、一个古渡,等等,故乡的一切都被一轮明月收入胸怀,清辉之下的故乡山水静若处子。夜里的故乡,才是真实的故乡。白昼里显山露水的一切具象,在夜里消逝若无,显得灰暗、模糊、虚空,这是我记忆中真实的故乡图景。
至于说到中秋,家家要做馍馍,原料是麦面,把发酵的老麦饼用水稀释后,加水和面,揉成个大面团放在锅里,借灶里灰烬的余热,让锅有点热气,加速发酵。待中午时,将面团切成小块,搓圆擀薄状若圆饼,面饼压上芝麻,就是芝麻饼了。然后灶里加柴生火,随之烙熟,即可食用。食之,滋味无穷。晚上,要敬月亮,是一个祭月仪式。在月光下,放置一根独凳,独凳上放一只碗,碗里装有一叠馍馍,地上烧起一堆火纸,我们跟着大人念:月亮婆婆,请吃馍馍!内心虔诚,祈福许愿!我们小孩还在后边加上一句“月亮婆婆,莫割我耳朵”。这里有个故事,大人说,月亮是女的,男孩不能对着月亮撒尿,大不敬;否则,要割我们耳朵。
十七岁时,我就离开故乡了,离开后的四十年光景仿佛一晃而过。
现在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都不在了,故乡只留下一座空宅,让我们偶尔回家有一个落脚之处。为人生为事业,我们在不同的城市里漂泊,城里的月亮被高楼所遮蔽,也被我们奔忙的脚步忘却。
终于明白,离开生你养你,而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就叫故乡。我早已把一枚乡愁的月亮种在了故乡,那山、那水、那田园、那院落,清明的月亮,橘黄的光播撒四方;也把一轮月亮漂在水中,随少年而行,口中念着“月亮走,我也走,月亮是我的好朋友”而渐至老境。
乡愁中的月亮,是个大灯盏,照彻无尽的岁月。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