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 彭忠富
孔子曾说“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鸟兽草木”很自然地成了《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在《诗经》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首先是一个“鸟兽草木”的世界。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和社会、人的生活及情感相联系,是活生生的形象,也是人的生活及情感的象征、暗示、烘托或比照。现在看来,孔子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感发,也使得自然对人有所回应,强调人和自然之间品性、感情的相通性。
孔子的倡议得到了历代士人的积极回应,譬如文学巨匠鲁迅,如果不是因为文艺疗救国民精神这个更高的志趣,鲁迅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生物学家。鲁迅到日本留学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即从地质、化学等无生物科学向植物学、动物学、医学等生物科学转移。由于鲁迅丰富的生物学背景,他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往往不是把这些问题仅仅视为文学的主题而已,也不仅仅是把它们视为永恒的、尽人皆知的哲学命题。对鲁迅而言,生命和死亡是有其具体的生理内容的,他始终热心关注科学和文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从而搭建起来了自己的“进化论生命观”,并使之成为基本知识框架和世界观。
鲁迅的“进化论生命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杂文里都有体现,如《呐喊》夏瑜坟上的花圈、闰土儿子水生应有的新生活等。学者薛林荣长期致力于鲁迅的微观研究。他认为鲁迅一生热爱博物学,更钟爱树木花草。其笔下的树木营造了特殊的意境,透露了鲁迅的内心密码,值得我们密切关注。薛林荣最新出版的《鲁迅草木谱》分为上下两卷,收录了《童年的四季桂和百草园》等40篇文章,以花草树木为切入点,洞悉鲁迅的内心世界,力求发现一个有血肉、有温度、有人情的鲁迅。作者不仅广泛研读了鲁迅作品及研究论集,梳理出鲁迅作品中关于植物的线索,结合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而且将视野扩大到他的生平行迹,从细微处寻绎其一生和植物的关联,洞悉其内文世界。
譬如在《我想去学生物学》中,作者谈到了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以及他医学救国的梦想破灭后,转而致力于文艺救国来改造国民精神的转变。在《童年的四季桂和百草园》中,作者谈到了鲁迅的家族背景,百草园的真实情况与文学史上的“百草园”的区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于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成为了广为人知的名篇,书中呈现了大量有趣的动植物及与之相关的奇闻轶事。作者认为鲁迅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才在纸上构筑一个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以反衬私塾生活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草木春秋,别有洞天。本书以鲁迅生平时间线编排内容,叙说不同时期鲁迅与草木有关的文字和文化活动,挖掘了鲁迅对植物学的兴趣,勾勒了生活中少为人知的鲁迅形象。本书独辟蹊径,是研究鲁迅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的极有价值的史料。其小品文的形式,切口小而视角独特,语言平实质朴,充满意趣。书中有大量生动的结合文本的插图,增添了本书的趣味性,可观赏可揣摩可收藏。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