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璇玑图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05日

◎梁新会

漆水谣

说来也怪,苏蕙出生以后,苏道质家土地年年丰收,牛羊岁岁产崽,人人身体康健,日子越过越红火。就连从来没有想到要做官的苏道质,也时来运转,被举为孝廉,做了陈留县令。

苏道质起初并不相信女儿是什么织女星下凡,可是一连串的神奇之事让他不得不相信女儿确实异于常人。苏蕙从小天资聪颖,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一学就会,一点即通,可谓样样出类拔萃,事事走在人前。苏蕙绣出来的花儿,色彩鲜艳,得赶紧用手捂住,要不然蜜蜂、蝴蝶就飞过来了,赶也赶不走。苏蕙织好的锦缎,色彩绚烂,纹理细密,图案新颖,宛若天上的云霞,谁见了谁说好。

前些年,苏蕙一家住在陈留。陈留、襄邑的织锦业很发达,尤其是襄邑以给皇家提供御服而闻名于世。人常说:“襄邑睢、涣之水出文章,故曰黼黻藻锦。”苏蕙一看见新的织锦花样,就爱不释手,不管路途远近,一定要去绣娘家里取经,学不会绝不回家。不知不觉中,苏蕙就把当地人织锦的手艺全学到手了。

这几年,由于外祖母身体欠安,苏蕙姊妹几个便随母亲回乡安居,顺便也把在陈留学会的织锦技艺带到了始平郡。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见了苏蕙绣的花色彩和谐,栩栩如生,织的锦灿若云霞,花样繁多,都缠着要苏蕙教她们刺绣织锦。苏蕙来者不拒,耐心地给大家做示范,有时候还手把手地教大家。渐渐地,苏蕙的名声越传越远,就连长安城的绣女织工、村妇姑娘们都不顾路途遥远,专程来苏坊村拜师学艺。

苏蕙传授技艺不但分文不收,而且还要母亲好吃好喝的招待学艺者。由于战乱频仍,许多绣女的郎君打仗去了杳无音讯,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她们柔弱的肩上,她们只好没日没夜地纺纱织布贴补家用。这些可怜的女人学会了织锦的手艺,手工费见涨,个个都对苏蕙感恩戴德。

几年来,苏蕙不知道教会了多少人,也不知道解了多少贫苦人家的燃眉之急。这些贫寒的女子对苏蕙一家人感激不尽。她们无以回报,便逢人就夸苏蕙是织女下凡,是千年一遇的仙姑。

可是由于天旱,庄稼歉收,最近天王苻坚下令不准买卖锦缎。王后娘娘和后宫的嫔妃们带头不再采买绫罗绸缎,那些达官贵人们也不敢公开穿戴绸缎衣物。许多绣女织工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

前几天,一位西域商人牵着骆驼,一路打问着来到了苏蕙家,说是要重金购买苏蕙织的锦帕。女子的锦帕是爱情的信物,绝对不能随随便便卖给一个男子。苏蕙想也没想,便让禾苗把驮商打发走。恰巧,那天苏蕙家里有十几位学艺的绣女,她们一听有这等好事,立即将驮商团团围定。驮商却不理睬她们,只缠着要买苏蕙的锦帕。众绣女见状,一齐跪倒在地,请求驮商购买她们的锦帕绣品,可是那个长得高鼻深目的驮商死活都不答应。众女子苦苦哀求,驮商为难地说:“如果……苏家三姑娘愿意让出一条锦帕,你们的绣品嘛……可以考虑全要。”这些女子个个家贫如洗,就靠她们织布绣花为生,有些年纪轻轻已经患有眼疾。她们一听这话,转而都来求苏蕙。苏蕙知道大家都是靠着手艺养家糊口,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驮商的要求。驮商信守承诺,当场就付了大量的五铢钱和玉石,并约定以后常来苏坊村收购绣品。众绣女们喜笑颜开,苏蕙也替众人高兴,她让禾苗把卖锦帕所得之物全部散于众人,回闺房读书去了。

禾苗是苏蕙在陈留时遇到的孤儿。那天母亲带苏蕙姐妹三个和儿子苏桐去庙里烧香还愿,苏蕙看见一个小女孩饿晕在了庄稼地里,就赶紧把她送到附近的农户家中,亲自端汤喂饭。小女孩醒来过来之后说苏蕙是仙女,不知是在庙里,还是在梦里见过。苏蕙也觉得小女孩面熟,问起她的父母和姓氏,小姑娘直摇头,苏蕙就随口给她起名叫禾苗。一个过路的疯老婆婆看她们两个人投缘,就让苏蕙把禾苗收留下来。母亲见禾苗身世可怜,却机灵懂事,就答应了下来。禾苗听了,欢喜地倒头便拜主母。村里的人听说了此事,都来看热闹。



  • 上一篇:秦腔
  • 下一篇:康巴女土司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