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布谷声

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05日

◎邓荣河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陆游的笔下,夏天是伴着布谷的啼鸣悄然而至的。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立夏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立夏”,虽然标志着进入夏天,但仍留有暮春的气息,正如谢灵运所言,“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在《游开元精舍》中也做了相同的表述。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代诗人秦观告诉我们,春天固然烂漫,夏日也别有一番洞天。进入夏天,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在《初夏即事》中描绘了北方田野的情景。那么,南方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贾弇在《孟夏》一诗中做了生动的展示。

立夏时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进入立夏,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姚鼐在《山行》一诗中,就对这一时段的农忙情景,进行了生动地描述。相对来说,文人们悠闲得多。正如杨万里在《初夏睡起》所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自古以来就对“立夏”给以高度重视。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后代帝王,纷纷效仿。立夏这天,亲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立夏时节的饮食,也很讲究。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别有一番情趣。

五月天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暖暖的风儿。进入五月,风儿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最初,是飘荡在天地间的股股热流,后来演变成铺天盖地的热浪。那些滚滚的热浪稳不住片刻的心神,喜欢四处游荡。在热浪的袭击下,少男少女们最先脱掉春日的矜持,靓丽的夏衣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一望无际的麦田,顷刻间也被五月唤醒。吐苞、孕穗、灌浆是一个容不得半点停顿的连贯,每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令麦收大大打下折扣。看吧,随风起伏的绿色麦浪,鼓噪着,汹涌着,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场面。美丽的七星瓢虫,进入田间马上入田随俗,哪里有蚜虫就会在哪里出现。从这块麦田到那块麦田,不愿享受片刻的清闲。七星瓢虫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流浪也是一种浪漫。

火红的石榴花,是五月唤醒的艳。“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把盛开的石榴花,比作春日里的西施,由此足见古人对石榴的钟爱之情。是啊,在春花逐渐走向凋零的五月,火红的石榴花,犹如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热烈。

“咕咕——”被五月唤醒的,还有布谷鸟儿的那份悠闲。田间早已完成播种,勤快的布谷鸟儿不再一遍遍催促农人们走向田间。话虽这样说,勤劳的农人们仍然不敢在家赋闲。对于勤劳的农人们来说,有事没事到田间地头转转,看看小麦的长势,瞧瞧土地的墒情,就是最好的休闲。

当然,被五月唤醒的还有很多,比如雷电的激越,夜蛙的缠绵。突如其来的雷暴会让干渴的池塘一夜间精神焕发,着绿装亮碧眼。而青蛙们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夜里欢,“咕呱——”,爱听不听,百分之百方言版的《人间五月天》。


  • 上一篇:村子里, 每个人都有月亮的记忆
  • 下一篇:雨中即景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