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水墨牡丹写人生水墨牡丹写人生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03日

◎郑学富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的《水墨牡丹图》描绘了牡丹花“国色天香”的雍容华贵,表现了“花中之王”的高贵、高洁、典雅的精神品质。犹如唐朝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所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意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水墨牡丹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纵109.2厘米,横33厘米。画中的折枝牡丹由右向左延伸而来,以泼墨大写意的笔法表现了其巍然独立、一花独放的气魄。徐渭的写意牡丹可谓前无古人,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花头用蘸墨法点花瓣,花瓣内端深外端浅,花头中部浅周边深。花头点成后,趁湿用重墨点花蕊,留白和重墨色之间产生出花的层次,笔笔到位,笔笔精简。花叶用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用线条画出,灵动自如,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生动无比。画作立意鲜明,水墨润泽,生机盎然,构图、笔墨,泼辣豪放,气势逼人。看似驱墨如云,一气呵成,而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技法娴熟,用笔简洁轻松,墨色淡雅,文人气息浓郁,高风亮节,大气豪放。尽管是水墨点染而成,不着一色,但却不失富贵庄重、劲骨刚心之感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正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牡丹最早是生长在莽莽群山中,用以中药,而非观赏。大唐盛世,牡丹名冠天下。有研究者说牡丹花是大唐王朝的国花。牡丹盛开的时节在谷雨前后,所以又称为“谷雨花”。民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赏牡丹的习俗已经绵延一千余年。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感慨,刘禹锡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赞叹。

牡丹花型优美,色泽艳丽,缤纷多彩,富丽堂皇,而徐渭的牡丹画大都是水墨挥洒,这体现了他坎坷的人生和对艺术的独特追求。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得不到父母之爱,但其聪颖异常,文思敏捷,被誉为“神童”,闻名远近。在世态炎凉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成年后“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时常中夜呼啸,宣泄愤慨。徐渭一生命运多舛,将他的悲愤聚集于笔端,融入艺术创作中,绘出一幅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用水墨表现其怀才不遇,品格高洁,卓然而立的人格。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奇人,在诗文、书画、戏剧创作方面都造诣精深。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继承梁楷、林良、沈周诸家写意花鸟画的风格,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运笔放纵豪爽,施墨淋漓大胆,不求形似求生韵。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生动形象。在大写意绘画上以卓越的成就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清代“扬州八怪”及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墨牡丹图》大片留白,表现了徐渭在绘画上的浪漫主义色彩,也给观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其上,他自题款识:“四月九日,萧伯子觞吾辈于新复之兰亭,时费先生显父至自铅山,李兄子遂父至自建阳,并有作。余勉构一首,书小染似伯子。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分水邻封会,双珠明月胎。今朝修褉地,益见永和才。天池中漱者渭。铅建两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关,故颈联云。”详细记载了作者与好友在新修复的兰亭修禊流觞、赋诗作画的雅集过程,并亲录自作诗于其中。这段很长的题跋,既补缺了画面空白,又增强了画面的平衡,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画面内容更加丰富。画中有书,书中有诗,诗中有画。徐渭的书法如同其绘画一样,用笔姿态各异,奔放自由,不拘程式,端庄厚重,婉转优美,淋漓宕逸,充满着豪迈之气。


  • 上一篇:行走在花海
  • 下一篇:非虚构历史题材小说《阿扣》出版问世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