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大渡桥横水东渐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07日

◎楚江舒

车过二郎山就进入了泸定县境内,这也是G318线进入甘孜州的第一站。泸定因当年的泸定桥,特别是红军飞夺泸定桥而扬名天下。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名句让泸定的历史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和奠定。

作为大渡河边长大的孩子,第一次踏上泸定桥的情景至今还记得。那是40来年前,自己和几个玩伴搭乘村子里的拖拉机,满怀着对仰慕已久的泸定桥的向往,一路颠簸、欢闹和憧憬了15公里,到了老人们经常提到的“皇桥”—泸定桥。因为泸定桥是当年康熙皇帝降旨修建的,故当地的人们口口相传都称泸定桥为“皇桥”,并称到县城为“到皇桥”。据文史记载,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而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题字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河山”。泸定桥开始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因此而得名。

清晰记得首次瞻仰泸定桥的场景,当拖拉机开进泸定县城,奔过沙子坝后,远远的就看见雕龙绘彩、飞檐展翅的泸定桥东桥头。桥头门楼四角翘伸,形如飞鸟,轻盈活泼,富有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华丽壮观和飞动轻快的韵味,让人一见难忘。

抵达东桥头后,拖拉机还没有停稳,我们几个小玩伴就欢呼雀跃地跳下了拖拉机,直奔“皇桥”而去。踏过门楼高高的门槛,进入东桥头门楼,感觉一股凉风迎面而来,泸定桥直入眼帘,铁链环环相扣,桥板铺陈向前。门楼两侧有条石砌就的桥墩,两根巨大的龙首铁柱十分抢眼。踏上东桥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13根铁链,横拉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牢牢的固定在两岸桥头坚实的桥墩身上。来往行人络绎不绝,泸定桥的铁链随着行人们脚步波动发出阵阵铿锵有力的震动声。那声音仿佛是从远古走来,还带着亘古不变的风声气息;那声音又仿佛是从当年茶马古道络绎不绝的商旅的声音,还挟带着马啸牛哞和互市商贸的鼎沸;那声音还仿佛是当年修建泸定桥的工匠们熔铸铁环的声音,抽拉风箱的呼呼声和敲打熔铸铁环的叮当声不绝于耳;那声音还仿佛是当年的英勇的红四团勇士们徒手攀爬勇夺泸定桥的枪林弹雨声,枪声、炮声和冲锋声;那声音还仿佛是改革开放后往来泸定桥的各方人士和当地人民群众生生不息,惊叹、欢呼和铿锵誓言书写着繁荣发展……直击人灵魂深处。

我们一行小玩伴一路小跑踏上桥,摇摇晃晃地跨过了泸定桥,想象着当年红军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冒着浓烟烈火,徒手攀爬铁链,勇夺泸定桥的场景:身下是滚滚河水,手上是炽热铁链,前面是险恶枪口,后面是万千战友,凭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四团的勇士们夺取了泸定桥,为红军顺利渡过“鹅毛投水见底沉”的大渡河赢得了战机,也赢得了生命之光、光明之火绽放与延续。从那时开始,泸定桥也成为了一座英雄桥、光明桥和理想桥,《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也传遍了天下。

历史上曾有两支军队面对过大渡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1863年率军至此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1935年长征途中的红军,时隔72年,两支军队面对同一条大河时,结局却不同。

大渡河是一条“不可能”泅渡的大河,每逢夏天,几乎每天都会有号称游泳健将的外地人,眼见大渡河河面不宽,便试图横渡,以证明自己征服“天险”的能力。可绝大部分人刚一下水,就在湍急的水流中惊慌失措地上岸,只字不提下水前的豪言壮语。

1935年的大渡河畔,红军占领安顺场渡口后,只寻得一艘小船,如果靠它将全军渡过大渡河,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迟到”的国民党军薛岳部的追兵行军速度很快,已经到达德昌县,情况危急。此时的红军,如果再不调整战略,极有可能重蹈石达开的覆辙。安顺场畔石达开的悲剧当然没有重演,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安排了两条渡河线路:一部分由红一军团一师、军委干部团,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沿着大渡河东岸北上;另一路红一军团二师和红五军团从小路沿河而上夺取泸定桥。两支队伍就这样沿着大渡河两岸,继续向北进发,并于5月29日成功夺取了泸定桥。恰好2022年5月29日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87周年纪念日,泸定县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甘孜日报》《康巴传媒》也进行跟踪报道。当天早上,恰好在微信里看到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播报了《四川甘孜 海拔3000米处 俄色花开满山坡》的美景新闻。这则新闻介绍的是甘孜的美景,俄色花向阳绽放、迎风摇曳、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展示了让人神往的高原夏天美景。我想美丽的俄色花绽放在5月的季节,也是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87周年,是对我们英雄红军和伟大长征精神的一种礼赞和献礼!我会同《康巴传媒》的同仁们,第一时间转载了这条新闻,并要求结合康定折西片区的俄色花开美景和人文,制作精美短视频,积极宣传、推介。随笔以赞:

俄色花开央视闻,

甘孜美景四时见。

香气四溢沁心脾,

高原山水赛画卷。

(随笔以赞我们甘孜四时此处美景)

而就在5月27日上午,承载着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热切期盼的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此次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思想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三星堆和皮洛遗址等考古新发现影响广泛。”在对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具体内容中,报告中提到:“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统筹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统筹利用稻城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态、史前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报告两次提到与甘孜州“稻城、皮洛遗址”相关的内容,将甘孜州稻城县未来发展列入“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中,定位为“文化旅游新地标”,令人振奋!

就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当天,甘孜州组织本土优秀文艺工作者创作,本土知名歌手演唱的“皮洛·发现与奋进组歌”正式发布,《稻城传奇》《皮洛之歌》《梦回皮洛》《时光上的皮洛》《远古的石头会说话》《你从未走远》等六首全新歌曲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

浩瀚星辰令人向往,远古历史同样引人追寻。皮洛遗址的发掘可谓“石破天惊”,各界学者竞相前来探究,互联网“巨头”网易公司同样“相中”了这块穿越古今的风水宝地。据网易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已经与稻城县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实施“守护纯净星空”公益联动项目。由网易公司打造的热门网络游戏《逆水寒》将专门设置“元宇宙稻城”场景,通过在游戏内组织玩家开展活动支持稻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从远古走向未来的稻城,已经站在了“互联网世界”的前沿地带;统筹利用稻城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态、史前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未来已来。

雪山生态亚丁见,

史前文化皮洛现。

天文科研稻城县,

文旅地标新视线。

(随笔以赞省党代会报告打造稻城文化旅游新地标)

汹涌激浊的大渡河水,在我们的脚下奔涌翻滚,向着东方滚滚而去,铿锵有力的铁链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稚嫩的心里从此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是对毛主席“大渡桥横铁索寒”最深刻地领悟,也是对人生行程中要“翻越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承受千锤百炼”最贴切地解读。当面对千山万水、千军万马、千难万险之际,最需要的恰好是像泸定桥这样的“物质和精神的桥梁”来进行跨越和飞度。在首次瞻仰和跨过泸定桥之后,我又很多次跨过泸定桥,但每一次都让我特别震撼。在40多年人生历程中,自己从一个小孩成长为少年,再到青年、壮年,将来的路还长。泸定桥给我的启示很多,人生就是这样的,犹如一座桥一样,不断需通过时间来锤炼自己、承载一切、跨越时空。在人生的道路中,特别是在高寒牧区工作的十多年时间,还有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每当遇到困境和艰难的时候,泸定桥总会让我无限憧憬和充满希望,给我注入了新的无限力量。

曾多次陪同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瞻仰和游览泸定桥,也给宾客无数次介绍过泸定桥的故事,特别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艰苦卓绝、英勇无畏和忠诚坚毅,还有东岸的御制泸定桥碑文和西岸的康熙书写的“一统河山”碑。泸定桥东岸的《御制泸定桥碑记》记载道:“桥成……绘图来上,深惬朕怀,赐桥名泸定。”其实大渡河与泸水是两条河流,通过碑文,可见康熙皇帝弄错河名也是事出有因。当时,四川能泰并未实地了解情况,相信民间传说,认为大渡河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的泸水。建桥之前,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泸水三渡口,高崖夹峙,一水中流,雷奔矢激,不可摇舟行,行人援索悬渡。”后又上奏折说:他与提督岳升龙曾察看过地形,在距化林营八十余里的地方,地势稍平坦些,准备在此处建一座铁索桥,以便民众行走,并提请皇帝赐桥名。康熙根据奏折中所说的情况,把大渡河误当做泸水,便取了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桥名。

一座桥因河而生,一条河因水而名,一个故事因人而生,一段血脉因薪火传承。大渡河,滚滚向东,在历史的时空里边不断地书写着自己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人生。

由人们对天然湖湖泊为海子的称呼,可以看出泸定县、甘孜州是一个历史上多民族就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之地,更体现出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的独特区域文化,再现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之间互通、互助、互融的美好历史场景。

大渡河的水,四季不同,冬春舒缓绵延,水深不语,颜色呈现碧蓝;夏秋汹涌澎湃,急流翻滚,颜色多若金汤。

泸定因为泸定桥,特别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和毛主席“大渡桥横铁索寒”而闻名天下,所以又有“红色名城”之称;同时,泸定因地处横断山脉秀美的山川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特殊的地貌,属典型高山峡谷区,县境内高山林立,谷深壁陡,沟壑交错,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气候适宜,生态良好,所以说泸定又被誉为“绿谷”。由此可见泸定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红城绿谷”泸定从来不缺乏水,大渡河不仅是泸定县最大的河流,也是甘孜州最大的河流之一。泸定还有48条常年流水山溪,流域面积2020.7平方公里,其中: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磨西、湾东、磨河、木角4条。除去大河溪流之外,G318线泸定段的湖泊也十分丰富。离G318线甘谷地10多公里的兴隆镇海子村就因为天然的湖泊(海子)而命名的。

在甘孜州,人们称天然的湖泊为海子,这和藏语对天然湖泊叫“措”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荷花海叫“白玛措”、野人海叫“木格措”等,“措”在藏话中是海的意思。另外,我想这也许就是高原人们对大海的向往吧?据母亲讲,当年父亲工作之余还去助农,帮当地村民到海子里边去捞鱼草(水生植物),作为种庄稼的肥料。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父亲,自小就习水,水性十分了得,加上作为老军人和老党员,自然是助农的骨干之一。当年的海子十分浩渺,湖面广阔,湖水深邃,随着晨光和晚霞的光线变迁,幻变出不同的颜色,时而湛蓝碧绿,时而银光闪烁,时而金光灿灿,时而白云印照,时而青山倒映,十分美丽。海子里边有很多野生的鱼,还有莲藕和菱角等。父亲在当年助农捞完鱼草之后,还顺带给家里面带回来新鲜的菱角,十分香甜。长大以后,每次吃菱角时,剥开黑色的菱角,里边就是洁白无瑕香甜的菱角肉,都会想起我的父亲。

泸定县城对面的海子山上也有海子,但是近十多年来逐渐退化干涸,已经变成了一个干涸的泥坑。遇见夏季有雨的时候,会集聚一点雨水变成一个小水塘,偶尔可见水牛在里边打滚或停卧,还有鸭鹅嬉戏,弄得满身泥浆。现在人工引水,想恢复当年的场景,但毕竟也是人工的,而且面积也很小。

在我小时生长的村子上面也有海子,据说这海子十分广阔,就在皑皑雪山之下,海拔自然也十分高,是人烟罕至的地方。当年村子里边发生干旱的时候,乡里边的干部就会带着村子里的青壮年劳力,背着火箭筒爬到海拔很高的海子边上去,燃放火箭弹,通过火箭弹爆炸引发空气振动来将增加降雨,俗称“打海子”。后来服务农口工作以后,才知道这叫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是人工增雨。

大渡桥横承万千,

此方水土民众欢。

不负先驱理想坚,

红城绿谷定新颜。


  • 上一篇:洮河源笔记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