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康定的桥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26日

康定的夜。 范河川 摄

◎周华

虽然是小城

但康定真的很有名

是因为那首不老的情歌

更是因为张大哥和李大姐那穿越时空的浪漫爱情

还有溜溜跑马山和藏在人们心中的那轮弯弯月亮

康定,又称炉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更是一座很有个性的西部小城。炉城之名何来?坊间传说众多。据清乾隆年间松筠撰写的《卫藏通志》“打箭炉”条中载:“自后汉诸葛武侯征孟获时,遣将郭达往彼处造箭,因名……。”后来的汉族文人学士大都沿袭此传说,以讹传讹,称此地为“打箭炉”,亦称炉城,此为一说。也有人认为,康定藏语称“达折渚”,是因为康定所处地形为“三山夹二水”,“达”为雅拉河;“折”为折多河,二水交汇在郭达山脚下,成为康定河汇入大渡河。“渚”为二水交汇之地,所以称为“达折渚”,谐音“打箭炉”,此为二说。

不管炉城因何得名,“三山夹二水”的小城,最灵动的是从大山里奔涌而来的折多河和雅拉河。带着冰川雪山的清冷,在如屏青山的陪伴下,两条河一路蛇行而来,滋养着小城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滋育出了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穿城而过的河水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动如脱兔,把一路欢歌留在小城、留在了那片多情的土地。郭达山、跑马山、阿里布果山三山相对,对小城形成拱卫之势,守护着山下的这座城市,延续着城市的血脉。

多河自然就多桥。康定是一座多桥的城市,这里的桥大多很有名气,且蕴含着历史遗韵,公主桥便是其中之一。

公主桥是一座长度不足百米的小桥,桥虽然不长,但却有着长长的故事。桥下的折多河狂野汹涌,滔声如雷。与之相邻的是318国道上一座车水马龙的公路桥,国道上车流不断,南来北往的各型车辆,替代了当年的背夫马匹,续写着茶马古道的时代传奇。相传,公主桥是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而建。但事实上文成公主进藏是取道青藏线路,不过,人们还是信守着这一美丽传说。

东可观郭达停云,南可闻吉祥禅院晨钟,西可眺入云雪峰。任云去云归,雪落雪融,公主桥就这么静静的依偎着公路桥,延续着传唱千年的民族团结佳话。

流淌在折多河的故事还在传承和更新。

在流经公主桥后,折多河好像急着与雅拉河约会,马不停蹄在炉城卷起千堆雪,勾勒出四桥雪浪的景观。四桥分别是折多河上的将军桥、上桥、中桥、下桥,雪浪则是折多河水浪击石,腾起的如雪水花。穿城而过的折多河,河道狭窄,河床落差大、巨石横亘。每年冬天,碧水如练,小河显得相对静谧。而到了夏天,河水猛涨,挤满河道,百米之外即闻滔声。小河两岸杨柳依依,硕长的柳枝好像格外钟情河水,垂下婀娜身姿,与之相依相偎。

四桥之一的将军桥,是进入康定老城区后折多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也是康定一大名桥之一。先不说这座桥所处的位置位于繁华地带,仅听桥名就会让人生出许多遐想。据曾供职于甘孜州公安局的魏传伟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将军桥上的身影》一文讲述,关于将军桥之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被清乾隆皇帝称为“三朝武臣巨擘”的岳钟琪将军。清康熙年间,意气风发的岳钟琪刚好三十出头,便率先遣部队从“打箭炉”(今康定)出发,经理塘、巴塘、察雅、昌都等地直抵拉萨,抵御外敌入侵西藏;雍正年间,盛年的岳钟琪随年羹尧万里西征,平定果洛地区和青海全境的叛乱,之后被授宁远大将军;乾隆年间,岳钟琪先是参与平定大小金川战事,64岁时临危受命二出“打箭炉”,参与平定西川和西藏战事,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后来,当地政府在将军桥东桥头为岳将军塑了一座两米高的雕像,以示纪念。二说将军桥之名是因川军旅长陈遐龄而来。1918年,陈遐龄任川边镇守使,并封授为“福威将军”衔。1922年,陈遐龄驻守“打箭炉”,在修缮东关城门时,把“紫气门”改成“康定门”,并亲自手书匾额挂于城门之上,意为“康乐安定”。驻守康定后,陈遐龄在折多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被后人称之为将军桥。此木桥的原型,曾出现在已故康定画家谢禄康先生的百米长卷《康定全景图》中。

时光荏苒,光阴更迭,将军桥在经历了木桥、人行桥的变迁后,演变成了一座公路桥,并最终衍生成姊妹桥(双公路桥)加玻璃桥,其宽度已经远远超越了长度。当年威镇边关的两位将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他们而得名的将军桥,如今成了一处网红打卡点,成了康定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而同处同一河段的上桥,则成了一座彩虹桥,下桥则变成了公路桥,唯有中桥被复古成一座人行桥,人行桥外形酷似老木桥,透过此桥,多少还可以窥见康定老桥的影子。

折多、雅拉二河在郭达山下相会后,河面一下子就宽阔许多,河水也放慢了脚步。郭达山,因山巅有一箭杆高耸,所以又名“箭杆山”。相传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为了筹集军器,派遣部将郭达率部到西南方向寻一秘密之地打造弓箭。郭达领命便出成都向西一路寻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这样一个理想之地,四面环山,二水中流,人迹罕至,山青水秀。于是就在这个地方安顿下来,设炉造箭。郭达造箭的火炉就砌在一座雄伟陡峭的大山之下,风箱沿河向东而设,二水交汇之处就成了郭达打箭淬火之地。郭达在此处造箭,日复一日,炉火终日不断,风箱终日不息,直到有一天郭达因劳累过度在炉边吐血而亡。郭达累死了,但炉火依然燃着,风箱仍然开着,于是后人将炉边那座大山命名为郭达山。传说归传说,但郭达山实际上是康定的晴雨表,“郭达停云”则是康定一景,每当山顶云收雾散时,即是天气晴朗的预兆,每逢山巅云雾弥漫,则必有雨至。山下,一座以郭达将军命名的桥与向阳桥相依相守,成了康定市民前往农贸市场的必经之路。

不但多桥,其中不乏有个性的桥,这也是康定的一大特色。就在二水交汇的地方,还有一座不得不说的桥——三岔桥。这座桥是一座人行桥,一个桥墩、三个出口,凡到过此桥的人,大多都会在桥上拍照打卡。伫立此桥,可闻子耳樵歌,观柳岸残雪,聆城市律动,赏一水东流。一桥连三岸,彰显的是康定多元文化的个性,也表现出这座城市的大度和包容。

小城在变大,桥也在不断增多。沿折多河逆流而上,当年曾在远郊的驷马桥已经被高楼淹没。与喧嚣的新城和林立的高楼、越境而过的高速公路桥相比,河上的老桥显得单薄、瘦小。在雅拉沟,在有名的二道桥、三道桥附近,川藏线过境公路桥和铁路桥正在加速成形。而在康定入城大道,在雅康高速公路康定出口,在康新高速公路跑马山隧道出口,一座座更大规模、更为壮观的桥似一条条巨龙横亘在山谷,不断刷新着当地桥的历史,成为小城的新地标。

康定的桥,连接历史,畅通四方,装点风景,连通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喜欢康定的桥,不仅仅是因为它造型独特,让天堑变通途,而是因为它有太多的人文内涵、文化符号。



  • 上一篇:雅事生清凉
  • 下一篇:眺望甲居藏寨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