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8月25日
◎王朝书
先生和我转路,又遇到村里老人在山上砍柴。这些老人,尽管都被家里人叮嘱过,不要再去砍柴了,小心闪了腰,可他们依然控制不了自己。
村里老人砍柴,先生和我最初是从婆婆那里知道的。婆婆每天出门回来,会向先生我们讲述,当天,她和村里老人都做了什么。一天,婆婆对先生和我说,她和村里老人一起砍柴去了。雷表婶和几个老婆婆都砍不动了。一个近80岁的老头还有很强的劳力,他到山坡上去砍柴,几个老婆婆在山下等着。老头将柴砍下后,众人一起用力,把柴火拖拉了回来。婆婆骄傲地说,她也帮忙了。
当时听了婆婆的话,先生和我直劝她,今后不要再这样了。毕竟,婆婆已是80多岁的人了。往日没做过重体力活。蓦然一下,闪了腰就麻烦了。先生告诉婆婆,也劝劝她的好朋友雷表婶,今后也别去拉柴了。
砍柴,原本是年轻人做的事。记忆里,一入冬,村里的青壮年男女就上山砍柴。柴禾,曾是村里人活命的必需品之一。小时,村里人烧火做饭,全靠的是柴禾。后来,村子里有了煤,村里人也学会了打煤砖,但是,人们依然每年都必须砍大堆的柴禾。因为,煤炭是需要钱买的。而村里有的人家,吃饭尚且都没有解决。
小时候,我曾跟着父母上山砍柴。还记得,那天,我和父母很早就出发了。天快黑时,才返回。父亲拉着架子车。我和母亲坐在车后新砍的柴上。那天,第一次坐着架子车的我,虽然随车子在公路上起起伏伏,但从未有过地快乐了,可也第一次看到了砍柴是相当费时又费力的。
柴禾分两种。一种是细枝细丫,用于引火。还有一种是耐烧的大柴禾。这种柴,需要砍倒大树,然后将大树劈成段,再将段劈成块。做这些事情,只有青壮年男人才行。这个时候,显出了男人在村子里的重要性。仅砍柴一项,村子里就必须是男人和女人搭配着过活的。
离开村子前,每年看着父母仅仅因为砍柴而不得休息,我常想着能否减轻他们的负累。在能背动柴禾之后,我和母亲一同去砍过一次柴。我的手劲只能砍下松树的嫩枝。在离村子并不远的山坡上,我的手臂不久就酸了。柴禾砍好后,我用尽了全部的力量,仅背回了十多根柴禾。回到家,我彻底累瘫了,肩膀是疼的,手是疼的,背是疼的。瘫软的我清楚了凭劳力,是帮不了父母的。唯有的出路是,学习,是走出村子。
先生我们回家后,便宜的电能,已是村里人主要的生活能源。调温电炉早已为人们所惯常。调温电炉,操作方便,不管是否识字,都能使用。如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在十多年前就以调温电炉、电磁炉来做饭、烧水。村子里,入冬后,中年男子还会上山砍柴。他们所砍的柴禾,主要为停电做准备,同时满足村里老人烧柴禾的惯例。现今,砍柴已不是辛苦的事。油锯,让他们不到半天就可以砍够一年的柴禾。
砍柴,已不再是村子里每家每户的重大事件。有的人家甚至不再砍柴。比如,土地下放后,划分给我的家里还有伯父家里的林子里的木材,就多年没有人砍过了。且年轻人都已不再参与。可,砍柴对于村里老人来说,却是一种难以忘掉的习性。
听了先生的话后,婆婆劝了雷表婶别再砍柴了。雷表婶儿子回家后,也劝了她。此外,听小琴讲,石四哥也劝了他父母,萍姐也劝了她继母。可出门后,看到山上的柴禾时,老人们控制不了自己,习惯性地又想法将那些柴禾弄回家。
看着在山上忙碌的老人们,先生不由为他们而痛心。先生说,他们的一生都被柴禾、粮食等活命之物所困,即使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也放不下。我对先生说,这些老人辛苦一生,有些东西成了习惯,难以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