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5月09日
◎楚江舒
卓克基官寨座落于出马尔康县城东南约7公里,在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的高地上,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可见当年土司将官寨修于此地也是极具眼光的,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地区东去汶川到外地的必经之路,北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
到了卓克基官寨下,阿坝友人下车介绍说,这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在此住过和《尘埃落定》的拍摄地卓克基官寨了,我在涉藏地区工作也很久了,像这样的建筑也见过不少,但官寨神秘的面纱,一下勾起了我们的兴趣,也就饶有兴趣的举目四望起来。爬了几十级石阶,就到了官寨。近处从外观上看,这的确是一座非常雄伟,气势非凡,匠心独特的建筑。官寨的外部装饰以石块、片石的天然成色作为基调,墙体用石灰加糯米汁勾缝,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亦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整个建筑显得古朴凝重,与整个自然环境浑然天成。
据说这座坐北朝南的建筑,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于1918年组织修建的。整个建筑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封闭式的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单层面积达1500平方米。官寨的内部以木板或石墙隔成63间大小房间。
跨入大院是一个大天井,四围是走廊,天井旁的回廊由通顶廊柱、木质楼板及木栏杆组成。通顶廊柱总计21根,分布于天井四周,支撑着层层楼板和屋顶密梁及三角木行架。廊柱为上下两根树木重合构成,上下结合处采用暗子母榫套合,做工精细,如同整木一般。每根廊柱通长15米,下大上小,一气呵成。楼板则平铺于由墙体挑出且与廊柱穿斗而成的矩形梁上。栏杆则以镂刻雕花的木条构成几何形或吉祥如意的窗格图案,栏上大小窗格均装有五色玻璃。栏杆绕柱,柱撑栏杆,五色玻璃在夕阳的辉映下色彩斑斓,整个内院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可能是官寨维修,旅游讲解员一时不在,等了两分钟,缘于赶路昌平州长就给大家当起导游了,引领我们直奔二楼。楼梯是我在涉藏地区所见的房屋中算较为宽大的,透过此也可以一窥当年土司的显赫。
二楼主要是红色文化展示厅,恢复有中央红军在官寨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原貌,展示有红军在该县建立的13个乡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军用沙盘,县境内现存和流落的红军简介、老红军的题词及各种文史图片档案资料,展室中还挂着毛主席的图片。昌平州长介绍说,据说图片下的位置就是当年毛主席曾经坐过的。当年红军在该县留下的石刻标语、纸质标语、木板标语及钢盔、手枪、水壶、牛皮船、钱币以及红军发放的文件布告等,共10来个展室。刚把二楼看了一半,讲解员来了,是一位当地的藏族姑娘,我们又从头开始兴致勃勃的参观起来。
当到“蜀锦楼”时,我据文索意,当年的土司真会享受,还专门建了间房屋收藏绫罗绸缎。结果导游介绍说,这是当年索观瀛用来收藏大量藏文和汉文典籍用的。据说,索观瀛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联系到《三国演义》对郿坞的描述时,毛泽东曾击股而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在当年毛泽东曾经读书的大理石书桌上还摆放着一个笔筒,内置毛笔数支,我明白这或许是当年的场景重置,不过我还是按捺不住对伟人的敬仰。试想当年,毛泽东在长征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仍然不忘读书,这何尝不是中国之幸和民族之幸啊!
导游介绍,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时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的索观瀛亲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土兵枪法很准,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这样红军就占领了土司官寨。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
三楼主要展示的是土司文化:包括土司卧室、土司议政厅、官司房、客人住房、土司餐厅、土司大烟房、管家卧室等十四个展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土司议政厅,从厅内的布置可以看见当年的土司在此发号施令的威风,不过这一切都随历史的云烟消失在历史的时空里了。
踏入土司管家的工作室兼卧室,仔细端详了挂在墙壁上的管家的尊容和立在旁边的塑像,看上去的确深沉睿智,沉稳中又带些阴鸷,其身披的袈裟可以看出,这位管家还是一位僧侣。管家在土司的家庭里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基本上他是这个家族经济和政治的核心人物。房间里的起居并不奢华,甚而可以叫做朴素。但看上去简单的陈设中却处处显露出大管家的威仪。
走进土司用膳的房间,给人一种金碧辉煌又有些融融和和的感觉。土司用餐是严格地规定了座次尊卑的,主座自然是土司和正室夫人,他俩的座位居高临下,座前搁一长条几案,下面是一张长桌,桌凳上都铺着五彩织锦般的羊绒,桌子的左右两边的上方必须坐着土司的儿子,接下去是儿媳,儿孙,正对着土司和夫人的才是女儿和姐妹之辈。
土司的卧室,房间很宽很有气派,他们的卧具是整个官寨最好的,卧房里间是珍藏金银珠宝的所在,虽然是仿制品,仍可以看出当年宝物的晶莹闪烁,数不胜数,以及这个家族的鼎盛辉煌,但同时又会联想到这是由多少奴隶的骨血所凝固而成的繁荣、富贵。
五楼及四楼的部分房间为宗教文化展示厅,主要是按照原貌恢复了土司的家庙和经堂,银厅房、衣饰房等。
据了解,卓克基土司官寨已被正式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马尔康一次性投入500万元用于修缮。为达到修旧如旧,还特别邀请了索观瀛的妹妹索观涛和土司大管家、家寺主持高僧阿旺塔依、土司夫人柯玉霞等为顾问。同时,还重金聘请了青海、甘孜等全国涉藏地区的能工巧匠,专门从事官寨内外的装饰装潢工作。虽然经历了上百年之久,维修后的这座官寨看上去雄风不减,气势如昨。
一楼的屋里不过是些农具,器械,粮食之类。在官寨左面耸立着一座与西楼连通的四角形的碉楼,初建时共9层28米,现仅存6层、余高20米,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不仅是土司及家人在紧危情况储藏珍贵物资及藏身的防御性建筑,同时亦是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不经意间,一只飞鸟从官寨上方掠过,我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来。其实,在今天的涉藏地区,在民族政策的照耀下,像当年官寨一样的民居在寻常老百姓生活中和我们身边已比比皆是。
鹧鸪山下,梭磨河畔,卓克基土司官寨虎踞龙盘。其实一座官寨,也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透过这座官寨可以看见当年土司的权势可以称得上是盛极一时,威震八方。不过,这些都随历史的风尘被尘封在了当年那段特定的时空里,唯有官寨留存下来。这叫人不得不信服,建筑是时代的符号,当历史人物谢幕退场的时候,它还在默默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