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返璞归真的心灵之旅

甘孜日报    2023年05月26日

——读《西藏,西藏!》


◎王朝书

本评论,原是同事兼好友托付的。

原本,笔者想,出于情谊写个评论,也没什么。但拿到书阅读时,笔者感到,这本在微信读书上被评为“神作”的作品,的确值得笔者这么做,阅读这本书,能带给人一次返璞归真的心灵之旅。

说到书,首先要提到的是作者。本书作者卡布,《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单之蔷先生介绍道,卡布的人生轨迹几乎都在涉藏地区度过。

在笔者的记忆里,有一本书印象深刻,那是《五智喇嘛弥伴传奇》。该书以线性思维,讲述故事,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线性思维,对于从传统文化中走出的人,是了不起的。线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逻辑,就是从A到B,再到C。这样的逻辑,是严密的,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之上的。这样的逻辑,不是随心所欲的。《五智喇嘛弥伴传奇》让笔者看到,只要用心,严密的逻辑就可以被人所拥有,它并不是某一种人所专属的。

《西藏,西藏!》又一次带给笔者不同于传统叙事的线性思维,这样的思维,决定了卡布最终能直抵真相地讲述故事。

《西藏,西藏!》呈现的是西藏的样子。如何让人们看到西藏的全貌,卡布选择了依循季节的变幻,以旅人的脚步进行。他从海拔最低处藏东南开始。那里,是春天,西藏桃花最早开放的地方。皑皑白雪下,粉色桃花盛开,冬季与春季的交融,宛若新生与死亡的交融、人间与天堂的交融,那样的美景,除有名的西藏林芝外,上盐井村,也是其一。上盐井村,原因盐而出名,如今成为看桃花的好地方。那里流传下的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桃花盐”,让人可以遥想,茶马古道。如今,虽然茶马古道上马帮不再,可一种脚步依然在前行,那是旅人的步伐。

循着桃花的足迹,卡布的脚步上移,来到察隅。这里,有海拔4645米的德拉姆山,也有桃花树下的阿妈。慈祥的母亲,是高原上最温暖的底色。有了阿妈的祝福,远行的旅人被思念和牵挂包裹,心不再孤寂。这对旅人来说,是重要的。旅途是辛苦的,不仅有体力的考验,且要面对太多突发事件。泥石流、大雪、风暴,任何一种自然的突然,都可能给旅人带来灭顶之灾。而茶马古道上,当年无数的旅人为了人们能有一把盐吃、一壶茶喝,义无反顾地踏上旅程。如今,旅途的艰辛,以脚丈量西藏的卡布用文字,依然真真切切地传递出。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西藏的春天,不仅有桃花,还有藏波罗、杜鹃、绿绒嵩、塔黄等花朵,随着这些花朵,人也渐渐地走过了南迦巴瓦、普玛江塘、当惹雍错、藏南边境、帕羊,最后来到珠峰下,来到拉萨。至此,时间也就从春季进入了夏季。这样的精妙,没有在西藏生活多年的人,是无法总结出来的。

随着季节的更替,人也从拉萨出发,来到希夏邦马,那里有神圣的冈仁波齐。冈仁波齐,是无数人一生所想要到达的地方,而夏季,是朝拜冈仁波齐的好时节。夏季,气温不那么寒冷,冈仁波齐在夏日的夕阳下,镀上金色,庄严与神圣齐集在神山上。除参拜冈仁波齐外,登顶珠峰,也是无数人心向往的。而登顶珠峰,绕不过的是陈塘夏尔巴人。他们是登顶珠峰必须的向导。夏尔巴人,笔者也在电视里看到过不少,但卡布所讲述的,却是笔者首次所知,他们在夜幕来临时,聚在火塘边饮酒欢歌。歌声唱的是,“摊开你的手掌,再握紧,我们想要握在手中的叫作幸福”。那握起的拳头,大小和自己的心脏一样,是心房。这“三寸见方”的大小就是我们能容纳所有幸福的空间。夏尔巴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在短短的歌声里尽数传达。心安,即是幸福。这样的歌词,真是诗人也难以写出。

走过陈塘,是洛玛村,在这里,高原的另一面开始显现。它不再是波密、南迦巴瓦等地的温柔,而是粗粝的。那里人们脸上的风霜能说明一切。

夏天,生机勃勃的地方,还有墨脱、察雅、伊日峡谷、鲁朗小镇、象雄古道、樟木、雍布拉康等。当在雍布拉康过了望果节后,人该迎接的就是秋的到来了。此时,西藏之南的精彩,也差不多印在笔者心中了。

进入秋季,在旅途中行走的人,也该来到阿里了。这里的天文台,闻名中外。在这里,宇宙、生死,可以让人好好地去思考。进入藏北,旅途越发艰辛。在羌塘,车陷进沼泽,是难免的。抢救过程,则是惊心动魄的,稍有不慎,即会失去生命。如此的严酷,正是高原的真实面貌。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生命的可贵才显出。高原上,人们普遍都对生命心存敬畏,也许,跟严酷的生存环境相关吧。

秋季过了,该是冬季了。此时,旅人的脚步踏进了西藏古老文明的起点了。日土岩画、古格壁画,将人带进古老的时间,仿佛来到人类文明的起初。冬季,也是万物回归原点的时候。旅人也该回到西藏的心房,拉萨了。此时,西藏之旅,也就完成了一个大圆满。7个地级行政区,74个县级区划区域,如此广袤的区域,在卡布线性思维叙述下清晰地呈现出,毫无紊乱之感。而这在根本上,离不开卡布对世界返璞归真的认识。

什么是好的文章?也许,有的人会说,漂亮的修饰,华丽的辞藻,才是好文章。和那些文章相比,卡布的文字不算好。然而,持此种观念的人,忘记了一条“真、善、美”,是真在前,只有真,才有可能美。所以,那些没有真伪基础的华丽修饰,除了让人短暂地炫目外,难以长久地打动人心。而将真放在首位,这对卡布来说是不容易的。对此,笔者为卡布欣喜,也祝福他未来的前路。

因为返璞归真,所以,卡布将人带进美丽而又真实的西藏。在卡布的叙事里,他并不拔高,将西藏或藏民族单调地塑造为有信仰的地方或有信仰的人。他正视人性。他毫不遮掩地讲述,一个朝拜神山的僧人,在路途中,因美丽的姑娘而留下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让人在莞尔之际,不由想到仓央嘉措诗句“安得世间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为追寻真,所以必然要深入。在卡布的故事里,笔者第一次看到了金丝野牦牛。野牦牛,笔者是知道的。那牦牛常会在交配季节混入到家养牦牛群中,等交配季完后,会自行离去。不过,金丝野牦牛,笔者却是在卡布的故事里,才第一次知晓。在卡布的配图里,金丝野牦牛角上挑着的一缕毛发,还有吐出的舌头,让笔者对这稀有的生灵震撼。而能给笔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离不开的是卡布对真的追寻。追寻真,自然需要出生入死。那些图片,一眼看去即知道,没有经历惊心动魄的瞬间是无法拍出的。除金丝野牦牛外,车前站着的熊、老阿妈演奏的孔丝、年轻姑娘跳的孔雀舞等,都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记。

真实的,才是有力量的。当阅读着卡布抛弃了花里胡哨的修饰,以真相来叙述的文字,再欣赏着他深入拍摄对象的图片,笔者就沉浸在《西藏,西藏!》中了。阅读完毕,也就得到一次回归人心深处的旅行。

本书,还有不少值得述说的地方。如以对坛城的理解,来作为每一小节的引言,将藏民族传统中对世界的理解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拉拢时间距离,营造出过去、现在、未来一体,即永恒之感。这样的开端,是少见的,也是吸引人心的。

笔者说了不少,总而言之,卡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叙述,他的叙述,相信会流传后世!



  • 上一篇:葬花显高洁
  • 下一篇:我州作家岗旺扎西《守望家园(二)》出版发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