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味道的极致回归

甘孜日报    2023年10月11日

◎刘天文

如果不了解王祥夫,单单读《四方五味》,你铁定认为他是一位厨子。整整一本书,不外乎各种美食的渊源、烹制、品咂,且天南地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涉猎之广,不是术业有专攻,根本做不到信手拈来。读着读着,发现书中配有不少插图,一隅钤有“祥夫”二字的印章,不能不使人疑笃顿生,王祥夫是一位画家?一本书读完,又发觉作者文笔流畅,文字功底深厚,更是愕然,作者该不会是一位资深作家吧?

《四方五味》是一本中国民间饮食文化散记,收录短文73篇,都与饮食有关;而且是随性记的,大致是吃过什么而又兴味十足的记下来。

作者的随性那可真叫随性。《盐渍紫苏》一文,短短500余字,竟然有半数来写“马板肠”,如果叫语文老师读到,铁定判为跑题,得“0”分没跑了。但对于读者来说,就像跟着导游,只管走就行了,只要看到的是物华景明,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读《四方五味》,大可不必看每篇短文的题目。

但作者的“随性”不是漫天地抡扁担,可以胡抡,而是章法严谨。《来点韭菜花儿》一文,三分之一篇幅都是写在内蒙古吃羊肉。当写到全文的二分之一时,才来了这么一句,“这时候就要韭菜花儿出场,吃羊汤,最最要紧的就是韭菜花儿而不是芫荽,那味道才叫香,怎么个香?就是香。”把吃羊肉如此不吝笔墨渲染,就是为韭菜花儿隆重出场铺设奠基。就像古语“为山九仞”一样,韭菜花儿就是那最后一筐土,虽不起眼,却是关键所在。或者说,韭菜花儿是梁代画家张僧繇点的那个“睛”,一点,安乐寺墙壁上画的两条龙就腾空而起,活了。《四方五味》众多短文,这种写作叙事方式很多,极其铺垫之能事,把某种食材或美食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人读罢浮想翩翩,涎水连连。

书中插图达16幅之多,都是常见之物,萝卜、白菜、藕、谷子之类。画中之物大多偏居纸张一隅,或左上角,或右下角,或只占半幅纸张,寥寥数笔,神韵尽显。大片的留白, 如书中描述的美食,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徜徉书中文字,味觉禁锢于美食之上,当翻到某张插图赫然画的是一只蝈蝈时,思维惯性,竟然掂量着这只蝈蝈是红烧还是清蒸才能尽显其味。事后想起,不禁哑然失笑。

作者对各种美食味道的褒奖贯穿全书,以形容或者夸张诸多手法,让整本书活色生香。如写到三叶拌水面,作者这样说,“其味道之好,只令人张口结舌。”还有“那一碗泡馍真香,滋味至今犹不敢忘”。当写到吃夫妻肺片,作者直呼,“好家伙,简直就像是受到了袭击!”可以看出,作者称得上“美食家”,但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活脱脱的“吃货”,可爱至极。

《四方五味》不仅仅写饮食,还涉及风俗、民俗、社会学等,还有丝丝缕缕的禅意萦绕其中,让人惊叹作者的知识之渊博、阅历之丰富。才明白他能同时胜任“厨子”、“画家”、“作家”不无道理,才能在一本书中,让美食、美图、文字碰撞在一起,又生出“五味”之外的别样滋味。

资深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味道。”作者无论写到北京还是天津、山东等地的美味,全是绿叶,为最后落脚母亲的“炒嘎嘎”、母亲的“茄盒儿”、母亲的“芫荽鱼块”、母亲的“春饼”这支红花陪衬烘托。而这种味道的回归是极致的,连绵的,归于平静的……正如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真正能于饮食方面领略“滋味者”,大多是从狂饮滥食中省悟过来的。写作亦如此,真正华丽过的才能谈平淡。


  • 上一篇:赤壁怀古千年悠(下)
  • 下一篇:读懂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