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父亲的抗战

《甘孜日报》    2015年09月21日


杨有根生前工作照。左一为杨有根。

杨有根与战友合影。后排中为杨有根。
    人物档案:杨有根,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1942年5月参加民兵、1944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太岳军区、华北兵团十五纵队、步兵六十二军、西康军区、成都军区等所属卫生所(医院)当军医。2010年6月6日在成都军区陆军总医院病逝,享年85岁。生前享受正师级待遇。
    ■杨苏斌 讲述 本报记者 马建华 整理
    9月3日,北京天安门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当看到已是耄耋老人的抗战老兵激动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州文体广新闻出版局的杨苏斌先生心潮起伏,更加缅怀曾经参加过抗战的父亲,并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的抗战经历。
    被日军抓获
    急中生智逃出魔掌
    杨苏斌的父亲杨有根先生出生在山西省沁源县郭道乡龙门口村。祖上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因医术高明,且经常不收穷乡亲的药费,在当地颇有口碑。后来到了杨有根父亲那一代因故中断。杨有根从小家境贫苦,几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奔波,他孤零零地寄宿在亲戚家,无从接受文化教育。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杨有根参加了民兵,当了一名通讯员。1942年6月的一天,杨有根送信到邻近的马熊沟村后,因天色已晚就住在了老舅家,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回本村。结果,第二天天刚亮,日军忽然进村挨家挨户搜捕青壮年,住在老舅家的杨有根以及马熊沟村的大约40名青壮年被日军押走。为防止村民们途中溜走,日军用绳子将村民拴在一起,在山路上两、三人一排纵队前行,每隔几排便有一名持枪日军押着。杨有根联想到前些日子,八路军在山西境内打了几场阻击战,日军已经开始疯狂报复,因而判断此次有针对性的突袭抓捕凶多吉少。当他把自己的担忧悄悄告诉几名年长的村民后,这几名村民却认为,这次不过又是去帮日军修筑碉堡工事,应该问题不大,若贸然行动会招来杀身之祸。几番劝说无果,杨有根转而给其他几名青年村民悄悄商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死伺机脱逃。就在几名日军在一旁小便之时,杨有根及几名青年村民故意前推后搡,并趁乱挣断绳子,然后朝反方向分散往山林里奔逃。杨有根在奔逃中来不及细想跳进一处较深的丛生荆棘中,强忍着荆棘的刺痛,隐蔽其中,大气不敢出一声。随后追上来的日军气急败坏地朝荆棘丛中胡乱放了一通枪,然后叽里哇啦地骂了几句后撤走了。杨有根由此捡回了一条命,而其他被日军押走的几十名村民当天中午就被集体枪杀。杨有根后来才知道,那天同他一起逃脱的一共有5个村民,只是后来再未谋面。
    日军惨无人道
    全村人被活活烧死
    1943年9月的一天,民兵让杨有根给部队送信,在山上,他听见山下有一片嘈杂声,间或有妇女孩子的哭叫和日军的叫骂声,他隐蔽起来观察,发现山丘里一群日军正押着几十个村民往砖窑里赶。乡亲们被赶进砖窑后,日军马上把砖窑封闭起来,并且在外层糊上了稀泥巴,使其密不透风。杨有根知道日军又要开始集体屠杀了,而他能做的就只有赶紧报信,找人来解救乡亲们。于是,他赶快飞奔回去通知民兵。然而当时仅十多人的民兵的装备除几条老式步枪外,其余几乎全是火铳、刀棍,加之不清楚日军有多少兵力,如果贸然下山,既解救不了乡亲们,还只能白白送死。民兵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点燃堆在砖窑外的柴火。等到天色暗下来,日军离开后,民兵们赶紧摸下山。然而,当他们弄垮砖窑扒开泥土后,看见的是全村男女老少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的遗体。
    1944年3月,杨有根在家乡参加了八路军。因为祖上曾是中医,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在医术方面触类旁通,八路军急需医护人员,于是他被分配在太岳军区第一分区卫生处担任通讯员。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扛枪打仗,但部队首长告诉他,部队医护人员的责任重大,因为每救活一名伤员,让他们重返战场,就是对前方战斗的最大贡献。
    杨有根没有文化,但人很聪明、很机灵,十分勤奋,他学到的医术全靠自己长期仔细观察、揣摩、实际操作以及惊人的记忆力。为尽快培养大量部队急需的医护人员,战区医院还给他们送来经过简易(盐水)处理过的人体骨架供他们学习。为此,杨有根经常在深夜,大伙都睡着了,他还躺在床上静悄悄地闭着眼睛“摸”骨架,熟悉人体结构;解剖尸体时,他站在旁边观察,听军医讲解,搞清楚了人体血管和肌肉组织。他把别人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在了钻研医术上。
    村民自创土法
    牵制日军
    1943年9月,部队知道杨有根祖上是中医,家中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医书,就让他贡献出来用作培养更多的卫生人才。杨有根二话没说就自告奋勇回龙门口老屋,来回跑了数趟,悉数取来了祖上传承下来的全部医书和药罐药材等。他最后一次回龙门口时,看见全村上下、男女老少齐动员,在民兵的组织下,于进村的必经之道上埋起了“土地雷”。村民们甩开膀子,有的挖大坑,将大粪灌满大坑,上面用草做伪装;有的将木块削尖,埋在小坑里。他一打听,才知道民兵得到确切情报说,日军将于次日进村扫荡,让他们尽快转移乡亲们并做好必要防范。民兵们和村民们不想白白便宜了鬼子,于是就自创土办法让日军吃点苦头。乡亲们得到了及时转移,日军因为措手不及接二连三地掉进大粪坑狼狈不堪,有的日军踩进小坑脚被尖木刺穿,战斗力受到削弱。
    杨有根曾说,有时偶尔有十来人的日军进村后,发现没一个老百姓,屋里院内有不少打好的高粱、玉米,他们只顾往口袋里装粮食,把步枪全部架在门外,而躲藏在暗处的民兵青壮年出其不意地收缴了他们的枪支,使得意忘形的日军束手就擒,成了俘虏。
    杨有根带回来的医书和中药受到部队领导和军医的肯定和认可,因为这些医书不少是治疗外伤和枪伤的处方,药罐、药柜里的大部分中药可长时间保存,都不易过期。领导和军医说,有了这些宝贝,就能够医治好八路军伤员,让伤员很快得到康复后,投入战斗。
    执行任务
    战友悲壮牺牲
    1944年7月的一天,杨有根所在部队的医疗所派他和另外两名医护人员到邻近部队的医疗所去调剂一些急需使用的绷带和药品。走到一段必经之道时,杨有根凭着过去在民兵当通讯员的经验,认为那条道路离日军驻地近,比较危险,建议两名医护人员绕道前行。而两位战友认为日军刚刚进行了大扫荡,不大可能遇到日军,再说绕道太远,医疗所还等着这批药品救治伤员呢。争执不下,杨有根最后只得与两名医护人员“分道扬镳”。分开走没多久,杨有根便听见了一阵枪声,他知道两个战友出事了。几天后,当部队派人找到两个牺牲的战友时,发现他俩身上都遍布枪眼。杨有根悲痛不已,他责怪自己无能,让战友白白送死。2010年5月,杨有根在弥留之际还时不时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好多日本鬼子呀,我说不让你们去,你们就是不听,偏要去,连命也没有了。”说罢,感叹唏嘘,泪水连连,充满了对牺牲了的战友的歉疚。
    抗日战争结束后,杨有根在彭德怀所属第一野战军部队后勤医疗机构当医护人员,解放战争期间,他受部队医疗机构调遣,先后参与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战地伤员医疗护理。解放后,杨有根先生先后在西康军区、成都军区所属医院工作,后在巴塘四团卫生所任所长,并在巴塘娶妻生子。1987年,享受部队军医技术职称正师级待遇。
     
    
  • 上一篇:清华硕士王义鹏的青春逐梦路
  • 下一篇:把书当饭吃 视学问为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