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1月13日
■唐莉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我州石渠县阿日扎和温波两个乡镇的4个地点发现岩画。根据分析,这些岩画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岩画就藏在广袤的石渠县境内,近日由考古专家发现研究。据考证,这批岩画时间大约从公元前几百年延续至公元800年前后,大量耗牛、大脚鹿、马、虎等形象,生动反映了当地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密点凿刻、简洁肯定,带着浓郁的高原风。
四川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说,这是考古人员首次发现并系统调查的石渠岩画,这些涌动在崖壁上的“生命”,既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为游牧民族早期原始宗教和信仰提供暗示。
石渠县,藏语名“扎溪卡瓦”,意为雅砻江源头,四川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早在2010年至2012年,石渠县就因发现了壮观的吐蕃时期石刻群,受到考古界关注。石刻群形成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展现着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古藏文题记等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这是四川省境内首次发现成片的吐蕃时期石刻,首次在雅砻江沿岸发现吐蕃石刻,因而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揣着对石渠的好奇,四川省考古院人员再次踏入这片平均海拔4000米的大草原。
据考古人员李飞介绍,此次在石渠发现的岩画共有阿日扎和温波两地的4处。阿日扎乡的3处岩画,相距不足百米。在海拔4000多米裸露的山石上,可以看到密点凿刻的40余头动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头体型巨大的老虎,它的旁边是两人手持武器做搏击状。老虎不远处,有低头的牦牛,也有奔跑的大脚鹿。牦牛左上方,可见有人骑在马上的图案……其中一处岩画上,还能看到古藏文的题记,而另一处岩画上的大脚鹿,线条丰满生动,艺术价值颇高。
李飞说,经过与周边西藏、青海等地岩画的比较,以及对同一地点不同年代的岩画时间,时代上前后延续时间很长,再加上对其中古藏文题记,可以初步认定其时代从公元前 几百年一直延续至公元800年前后(相当于中原的战国到唐代)。再加上这些岩画所处都是广阔草原,因此岩画应该是当时古代游牧民族的遗留。而它的发现,可以推测周边肯定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西北大学考古专家王建新教授认为,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的基本要素就包括居住遗址、墓葬和岩画。石渠古岩画的发现,让全面提示当地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面貌成为可能。
据高大伦透露,作为一种从旧石器时代就存在的艺术,岩画在全世界学术界都很受重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今年7月还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作为首次考古发现的石渠岩画,同样极具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审美状态,也极可能和游牧民族早期原始宗教、原始信仰有关,具有精神方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