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6日
汽车止步于原始森林的边缘,余下的路程,得靠脚来完成。看着茂密而潮湿的原始森林,想着不知有多远的目的地,我感觉此行不会太轻松。
因为原始密林里并没有路。在我们茫然四顾中,右手是轰鸣的拉角沟河,左手边是陡峭的山崖,只有正前方的密林下,显出了一条路。不,这不是一条路,应该说只是一条畜道、牧道或兽道,后来的发现也证明了我们这一猜测的成立。
初入密林,迎接我们的是乱石。我们只得在乱石间跳跃,颇为惊险。好在马上就有了新的感受,当乱石路段结束,进入落叶密布的林间,那些不知累积了几十年几百年的落叶,大多数已经化为林间松软的腐植质,只有上面铺展着色彩新旧不一,形状大小不一的落叶,当一脚踩上这岁月的集大成者时,那种弹性,那种柔软,那种舒服,远超五星级酒店迎宾地毯的享受,同时当隐含着原始森林特有气息的清新空气钻入鼻腔时,瞬间就消弥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未知的点点紧张。只是柔软的路径较为狭窄,同时也时有乱石突立,所以我们的眼睛,多数注意到路面,少数注意到前方或左右的风景。其实,秘境里的风景,有时就在回头一望的刹那。
忽然,路面上出现了大量的花瓣落英,这是杜鹃花瓣!时至六月,高山杜鹃的花期快要过去。看到颇有点黯然消魂的花瓣,大家才蓦然警觉,我们正穿行于一片片美不胜收的杜鹃林。抬头望去,浓密的林荫之下,我们的头顶之上,还有杜鹃一丛丛、一簇簇地绽放,虽然艳得有些过了,但她的硕大、艳丽还是洋溢着一种惊人之美。说起来真是好笑,我们一行人,均在大渡河峡谷里生活了大半生,杜鹃花,几乎年年都能看见,但如此近距离地触摸、欣赏到杜鹃花,对于我等多数人来说竟然是“处子之行”!至于我自己,同样属于填补了人生的某项空白。
拍摄流连慢行,半刻之后,又进入了难行之处!只见路面早就没有了数百年累积下来的弹性与柔软,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巨大的乱石,在海拔至少3500米以上的地方,我们一行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可能跳上那些颇有些湿滑的乱石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自然总是潜藏着一线生机。因为,这些乱石或坑洞之上,密布着粗细不同的虬劲树根,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形状和方位搭在乱石和坑洞之上,供人踩踏前行。
这种由树根搭建的供人踩踏前行的道路,我把他称之为“根路”。这些树根,在其他地方都隐藏于地下,盘根错节不知多深多远,惟有在这种需要它显现与支撑的时候,它才露出自己有力的臂膀,为行人搭建起由此及彼的可能。这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人类文明史上那些久远的传承,它们平时并不会呈现于我们的生活,因为人的态势总是趋于前行,趋于新颖与时尚,但每到关键与危险时刻,这些传承都会浮显于人类的精神之中,成为拯救人类的福音。
跨过几处树根之路,我们进入到了一片苔藓区域,如绿毯一般的苔藓,由近及远向四周铺展,森林里的石头,无论大小,皆被蒙上一层生命盎然的苔藓,那种感觉新鲜而又奇妙。那些倒在密林里的枯树,同样被苔藓爬满了一身,有如一条条长满绿毛的长龙。
桫椤!就在苔藓区内,几株别致的植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桫椤,被称为“蕨类植物之王”,是唯一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蕨类植物,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等具有重要价值。能发现桫椤,能与桫椤为伴,我们此行收获不少。
又行一阵,来到一株半边树壁呈现出密密麻麻有如“蜂窝”状眼洞的大树面前。同行的陈帅问我知道这是啥么?我观察了一会儿后,说了“虫眼”。无疑,我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树上的那些“眼洞”,确实与虫有关,却不是“虫眼”,而是啄木鸟啄食虫子时,叮叮叮叮地留下的眼洞,细数一下,那“眼洞”竟然有数千个,由此可见啄木鸟的勤劳。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啄木小者如雀,大者如鸦,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刚爪利嘴。嘴如锥,长数寸。舌长于喙,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食之。”又有王元之诗曰:“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我不是故意要引这段古文古诗,而是只想说明一点,李时珍所见之地,王元之笔下的“淮南”,莫不是低海拔之地;而我与陈帅所见之啄木鸟痕迹,其高至少3500米上,这说明,啄木鸟在北半球的栖息范围,大体上属于与大型乔木的纬度与海拔高度完全一致。
原始密林的美,远不是上面几段文字所能表达。譬如它的物种万千,它的飞瀑流泉,它的清爽宜人,用眼观察,用心体验,皆可成鸿篇巨制。路遇一片桦树林,同行的杨帅看到我撕下一片桦树皮时说,有林区老乡将桦树皮揭下,可用于缝制盛装各类物资的“口袋”,我用力拉扯,果然发现其皮质除了轻薄、柔软、平滑之外,还非常绵密结实。其实,桦树材质也非常坚韧、绵密、结实,人们时常将之直径较大的桦树横切成20厘米左右厚度的圆形之树墩,并用秘法泡制,待成熟后便成餐厅、厨房之“菜墩”,而桦木做的菜墩,远比其他木质菜墩经久耐用。
桦木属于乔木,它没有林中的云杉、冷杉等高大通直,但也属高大之物,因为其树皮与色彩的特色,走进林中很容易发现这些桦树。原始密林里,除了高大之物外,更多的是低矮灌木,此前讲到的杜鹃林算一种,最不过三两人,在动不动高达三十米的云杉、冷杉面前,杜鹃林只能算是灌木了。
除杜鹃林外,还有一种林子与杜鹃林的高度相仿,如不注意分别,其树干甚至与杜鹃林相当,这就是著名的青杠林。我们食用的野生菌里,有一种营养价值极高、口味极好的青杠菌,就是在青杠木上长出来的。而这片原始密林里像青杠菌这样的野菌山珍或中藏药材,可谓是遍地皆是。
就在行路之时,有善于发现野菜的诸美,每人手上都扯了几把野菜,数量最多的当属与地里所种韭菜味道形状非常接近的“鹿儿韭”。它比家种的韭菜叶片宽大肥厚,香味更浓烈,纤维更粗长。在原始密林里,鹿儿韭是野山鹿、香獐和牛铃等动物们最喜欢觅食的一种野菜,所以山民们都叫它鹿儿韭。高山区的五月六月,属雨水季节,正是各类山野奇珍疯长之时,即使是我这样“五谷不分”之人,也偶尔在密林里发现了羌活、龙苞等野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