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和未来

甘孜日报    2018年07月20日

   ◎兰色拉姆

    12日,“文化甘孜 精彩荟萃---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览”在省美术馆拉开帷幕。藏文书法、噶玛嘎孜唐卡、格萨尔古籍及经典著作、雕版印刷术......我州非遗魅力尽显,引得广大观展者驻足点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全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州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解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未来等相关情况,记者专访州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丹。

    记者:截至目前,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丹:近年来,我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时机,乘势而为、奋力拼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同时,还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项目62个,州级项目138个;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5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95人。

    记者:保护好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王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州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工作,是进一步保护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民族文化品牌,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及民族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实现有效保护下的合理利用,促进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民族团结,共同进步”模范藏区州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甘孜州创建“生态经济第一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记者:我州的非物质文化遗是否存在“脆弱点”,具体方面是什么?

    王丹:存在。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迅速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记者:为开展好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丹:一是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领导有力、组织紧密;二是认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三是动员各方力量,壮大工作队伍;把握主要环节,确保工作质量;营造舆论强势,宣传深入人心;四是区分不同类型,注重活态保护。此外,还明确保护重点、强化档案管理;制定规章制度,依法开展工作;坚持在保护中打造推介品牌、在保护中进行自身宣传。

    记者:我州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有无总结一定经验?

    王丹:经验可概括为“五个有”。一是保护工作有力度。在“甘孜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全州共投入相关骨干200余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二是保护范围有宽度。共涉及10个门类,几乎涵盖甘孜州全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是保护对象有广度。全州排摸线索基本达到每县100条以上,做到种类、线索、艺人、村镇“四不漏”。

    四是保护内容有深度。对保护项目特别是重点调查项目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记录,如实反映原貌,力争不走样。

    五是保护声势有强度。利用各种途经和手段,大造普查声势,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

    记者:我州拥有哪些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较完整的区域?如何对这些区域进行有效的保护。

    王丹:我州独特的历史因素和地理条件,形成了德格文化圈、嘉绒文化圈、木雅文化圈、汉藏商贸文化圈、游牧文化圈、扎巴文化圈、帕错文化圈、彝文化圈等多个“亚文化圈”,从而使我州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区域性特点。

    要有效保护以上“圈子”,就要邀请有关专家认真调研考察,并由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一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并申报为省和国家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

    同时,要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的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地党委政府重要议的事日程,以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也要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相应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协会,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依法制定保护实施细则,克服乱建设、滥开发的违法破坏现象;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基金,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记者:今后,将如何更好地开展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王丹:不断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濒危项目进行“消防式”紧急抢救,政府提供适当行政作为,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

    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 上一篇:嘎孜派的产生及其风格简述
  • 下一篇:打“金钱板”的田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