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2月01日
◎噶玛降村 向秋卓玛
《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为《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木刻经版是在德格印经院完工之前就已经雕刻完毕,目前已经是全世界仅存的孤本,对研究佛教传播发展、梵文演变以及藏文书法、雕刻艺术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版本价值和观赏价值。
此经是释迦牟尼在灵鹫山、王舍城等处采用与舍利子、须菩提、帝释天等互相问答的形式,对诸菩萨僧众演说的经典,一般分为十万颂、两万五千颂、八千颂等,八千颂因其长度适中而在藏区最为流行。它是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为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之一。“般若”指智慧,“波罗”指到彼岸,“蜜多”意为无极。《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的中心思想在于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如,超越生死苦海,达到觉悟解脱的涅槃之彼岸。
佛教徒诵读《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就是为了通达空性的智慧。所谓“八千颂”是指其诗颂调约八千句的长度,是最早的《般若经》的形式,大约出现于公元1世纪中叶,那个时期抄写于桦树皮之上的《八千颂般若经》犍陀罗语写本残片是现存最早的大乘佛经。在雪域藏区于赤松德赞执政时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版本的梵译藏。由于八千颂内容刚好一函的分量,在印度、西藏等地常见信徒施财书写《八千颂般若经》。由此可见其内容为古印本典籍。
据《德格世谱》记载:“德格第十代土司第四代法王赤钦桑杰登巴时完成雕刻梵文、梵文转写藏文和意译藏文三种合壁的《三体合璧八千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由第二十四代俄尔堪布桑杰彭措(1649-1704)主持开光仪式并编写了目录”。此版本后记中记载:“这部典籍于藏历第十二绕迥的木猴年(1704年)4月始刻,当年11月在龚垭桑珠则宗圆满完成。此书的刻印在藏区尚属首次,愿佛法典籍雕版印刷事业在德格兴旺发达……。”
据该版本目录中详细记载:“赤钦桑杰登巴曾先后出资上万头牦牛为《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筹备雕刻,调集了区内外的著名书法家根嘎伦珠、彭措曲扎负责,由扎鲁、舒玛扎西和吴金甘具体书写样版;由欧金益西、扎西旺修等负责梵文审校;由阿拉负责绘制附图及插画;由拉夏、阿沛拉加、理加和珠格等五位负责雕版,共有50多位刻工;全项目由比丘根秋勒、龚垭桑珠则宗官员桑杰根嘎和丹觉色夏负责,近7个月的紧张工作圆满完成雕版任务,随后由堪布桑杰彭措主持开光仪式并编写目录。未修印经院之前存藏于龚垭桑珠则宗。”
此版本为梵夹版式,共有555块,均为双面刻版,每一块经版长77.5厘米,宽19厘米,厚3厘米左右,除去手柄10.5厘米,净长67厘米,与其他类似版本要大些。每块单面刻有12行,每三行为梵文乌尔都文、藏文转写、意译藏文三文合壁对照为1组计四组,每行字数不便确定,四周边框划为双界线,每块正、背左右两边版尾上有本经有关的板题,分别标有梵、藏对照章节名和页码。封面和封底内页有释迦牟尼佛十二宏化的附图5幅,全套书的两边或中间有65幅插图。
其版本的主要特点:字体不但俊美、而且为端庄凝重的梵、藏楷字;雕刻精良、校对严密、装帧精美,版式设计简洁、美观、大方。另外,值得一提的:此版本中一字一句的梵藏对照是为了佛经内容更加准确、更加可靠、更好地传播。而梵文的字体都留在藏文木刻版本里,可想而知,当时连梵文故乡印度都处于梵文消失之境况,更谈不上在其它民族的文字中还继续保留。
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消亡,佛教的梵语原典在印度也消失殆尽。这些写本几乎全部失传,仅有极少的发现。如近年来德国的“犍陀罗出土早期佛教写本项目”与巴基斯坦合作发现了一批早期大乘经典,包括《八千颂般若经》和《阿含佛国经》等残叶,成为轰动学术界的一个事件,对于研究大乘佛教文献和思想的起源与流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不仅是对印度,这是藏民族对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该版本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图文并重,它与佛教崇经拜像的传统有关。所以此版本从一开始出现,就总伴随着佛像插图,这些插图是向人们通俗易懂的讲解了佛教教义和历史记录的有效手段,扮演了照亮世界的角色。无论是佛像、经咒,还是上下文,都可以作为画版艺术的杰作,是一件非常成熟的作品。因此,此版本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版本中明确刻有施刻人的施刻愿文,写、校、刻工的姓名,雕版年月,刊刻地点,以及《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梵译藏经历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古代印刷史极为珍贵的史史料。
《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完成于公元1704年11月,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时间,它仍保存完好的原因:其一在于历代官方对文化的认同。包括历代德格土司家族,对藏传佛教各个宗派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有关;其二在于当地百姓的精神需求。藏族人民一直拥有虔诚的宗教信仰,雕版印刷经书和保护经书对于藏民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其三在于藏经版房即印经院的传统木造建筑风格和版架的科学合理;其四在于原料就地采制和精良的刻制等。
此古老的版本是全世界仅存的独一无二的孤本,于2002年3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该经典的雕版印刷对后期德格地区佛教文化和雕版印刷佛教典籍事业的普及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产生过重大影响,自《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刻印以来,德格印经院得到德格土司的护持,成为藏区的代表。目前权威专家评价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孤本三体合璧的古老木质刻版,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09年,德格印经院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遗产,我们相信它在未来仍然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
摘自《藏文雕版印刷传承和保护——康区印经院》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