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不得不说的化林坪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08日

      ◎陈建

    “两面倚山,两面绝壁,中间阔数百亩,土肥而腴,流泉甘美……”——出泸定县城,沿大渡河南下,在沈村分路进山十多公里,就是兴隆镇化林坪,它曾是康巴高原茶马古道上“西陲首府、第一重镇”。从明清到民国年间,数代背客负重茶包,出雅州,经荥经,走汉源,翻过飞越岭,落脚就在化林坪。

    “背不完的汉源县,填不满的打箭炉。”驼铃叮当,山路蜿蜒。人头攒动,缓缓前行,背客们在化林坪歇脚、住宿,补充粮草,摆摊设点,以物易物。年复一年,背伕子们踏出了茶马互市的兴盛繁华。草鞋印、拐子窝,见证了深山峡谷里商铺旅社的门庭若市。

    “激战飞越岭,千古留芳名。”化林坪,是革命征途中的要塞重地。1935年5月底,红军将士飞夺泸定桥,乘胜赶到飞越岭,面对“岭脊薄削如刀背,高险狭促”的险势,正面佯攻,侧翼奇兵,昼夜激战,攻下阵地。

夺天全,打芦山,取宝兴;翻雪山,过草地,一路北上,成功会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今,沉寂了大半个世纪,化林坪开启了发展新模式,焕发生机,魅力无穷,重登历史舞台,续写致富奔康新篇章。

山间美景、土货特产和传统美食,是化林坪的“非常之观”。每到初夏,飞越岭山上艳丽的水仙花儿就在那“险远”之处:腰俯身,艰难攀登。如当年背伕子一般,崎岖路上,气喘如牛,汗湿衣衫;转过山梁,又见山梁,突然趔趄,手脚并用;山风拂来,神清气爽,吆喝一番,继续前行……

    劳累至极,正想放弃之时,悄然间已到“牛门处”,眼前之景,震撼无比:远望近看,蔚为壮观。无以计数的水仙花连片成海,或掩映在灌木丛中,或绽放于高树之下。

    花红叶绿,交相辉映,鲜亮红艳,刺激眼球;和风轻拂,摇曳多姿,蜂儿蝶儿,翩跹飞舞。惊喜之余,奔向花海,抬首举步,嬉戏追逐;一袭纱巾,轻绕腕上,搭在双肩,飘扬胸前;迎风翻飞,如旗招展,似云像霞,美不胜收。

    若吃得苦受得累,一鼓作气翻过飞越岭,下到青石包凼,枝干粗壮的水仙花亭亭玉立,高过人头,茂密如林。穿梭其间,仰望蓝天,张开双臂,奔跑一番;花枝颤动,时隐时现,芳香四溢,如影随形;唯闻其声,不见其人,别样感受,流连忘返!

     看够了,疯累了,耍饿了,下得山来,早有化林坪美食款待你:高山土猪、跑山鸡、田间地头莲花白、洋芋、白菜、大白豆,渠边坡地的核桃须、折耳根、脚基苔、香椿芽、刺茏苞、灰灰菜、山竹笋、野菌子……还有经凉拌、小炒、蒸煮、炖汤、油炸、烧烤等方法烹制的美食犒劳饥饿的肠胃,种种美味刺激麻木的味蕾:洋芋坨坨烧鸡公、雪山大豆炖猪蹄、莲花白打底蒸元子、盐菜丝炒老腊肉……

这就不得不说那化林坪独有的盐白菜:暑天,从地里收回白菜,斩掉根须,掰去黄叶,一棵棵随意放在房前屋后柴草堆上,或悬挂在搭起的竹竿上。无须暴晒,三五天后发蔫之时,水洗,沥干,晾晒,撒上盐巴、花椒,轻搓慢揉,一棵棵整齐码放进木桶、石缸里。接下来的时光,就交给只有化林坪才有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它们将合力完成盐白菜美味的转化嬗变:咸淡适宜,甘甜醇香,回味悠长。

    曾有人将化林坪白菜带到异地他乡,制作盐菜,均不得其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者何也?水土异也。”盐白菜的最佳搭档,是那灶头上方烟熏火燎多日的老腊肉、五花肉或是二刀肉,山泉水煮八分熟,切薄片,柴火大锅里微煎慢熬,“吱、吱”吐油、渐渐蜷曲之际,放进一些蒜瓣、姜片、煸香;倒入经沸水泡发、漂洗、切细的盐白菜丝,翻炒;起锅时轻撒毛毛盐、香葱末,就大功告成了!

    细长的白菜丝,吸足了猪肉香油,咀嚼之时,白菜滋润可口,腊肉肥而不腻,大快朵颐,满口余香。常见的食材,简单的制作,就是世间最美的味道。冬去春来,花谢花开,找点时间,抽个空闲,就去化林坪吧。呼朋唤友,结伴而行,或独自前往,彳亍而行。沿着茶马古道,爬山流汗;咏史怀古,瞻仰遗迹;观赏高山美景,品尝乡村美食,享受淳朴民风洗礼……

     千年古镇化林坪,一直就在那里。


  • 上一篇:郎卡杰唐卡的精微与广大
  • 下一篇:那年  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