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08日
◎郭昌平
其实《康定情歌》是达州宣汉人李依若创作的说法,最早还不是他们四位提出来的。最早是自贡市的熊仲文先生提出来的。那是1996年的6月,当时《甘孜报》寻找《康定情歌》作者的文章才刊出不到两个月,熊仲文先生就与《甘孜报》他说:”《康定情歌》的作者是达州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的才子李天陆,又名李伊若,毕业于四川大学,此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通。他在成都读大学时,与来自康定的李姓女同学相恋。一次假期,随恋人到康定游玩,在那里灵感突发,遂以己之恋情作情歌一首,以抒胸臆。广为传唱后,常人不知何名,只在后来才称之为《康定情歌》。歌词中先是‘李家溜溜的大哥,李家溜溜的大姐’,后觉不妥,同姓易混,才又改为了‘张家溜溜的大哥和李家溜溜的大姐’。李伊若后来一直在宣汉县供职,文革中返乡退隐。文革末,上级欲重用之,下乡调查,李伊若误以为将被批斗,畏而病终。“
熊仲文先生说,这些情况是他听自贡市晨光一厂人事科粟文明介绍的。粟是宣汉县人,与李天禄是同乡。粟所介绍的这些情况是他年少时听其祖父和当地的乡亲们所讲。熊仲文先生的信来了之后不久,又有一位当时在自贡市轻化工学院管理系任教的宋方信老师来信也讲到了同一件事,他也说《康定情歌》是达州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的李天禄所作,这条信息的来源仍然是粟光明,因粟光明是自贡市四川轻化工学院化工系93级专科毕业生,而他是轻化工学院管理系的副教授。
粟光明说这事是他在当地听一位老人83年时对他讲的。这一次宋方信老师说得就更具体了,他专门写了一篇《两情依依情歌荡锦江》的文章来介绍。这篇文章的署名是:粟光明口述,宋方信执笔。由于这篇文章没有在报纸上刊发出来,所以我在这里作全文转录:
“据传《康定情歌》被评为世界十大著名歌曲,在我国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首优美动听的情歌自四十年代传唱以来,一直被音乐界认定为‘西康民歌’,并附会为是康定劳动青年张大哥、李大姐所传。其实不是‘西康民歌’,而是四川大学的两位学生李天禄和李大姐共同创作。1944年,艺术家戴爱莲在康定读书时,听一位年轻女子传唱后记录下来的。当初情歌的歌名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或《跑马山上一朵云》,解放后改名为《康定情歌》。
据自贡市四川轻化工学院原化工系93级学生粟文明介绍:《康定情歌》是我家乡的李天禄创作的,这个情况又是八十年代初我家乡的一位七旬老人告诉我的。李天禄别名依若,四川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粟文明家几代都是百丈村的人。解放前李家是百丈村的大户,远近闻名,生活条件优越。村上的老人都知道李家大少爷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在成都读书。李天禄在四川大学读书时,与同班同学李XX恋爱。
李天禄身材高大,脸皮白净,一表人才,并喜欢吹拉弹唱,很有艺术修养。李大姐是康定人,能歌善舞,聪慧能干,是康定城里的富家小姐。有一年暑假,李大姐邀李天禄去康定李家耍了十来天。他们同去跑马山上、康定河边看山玩水,望云赏月,两人一唱一和,情投意合。这首优美的情歌,很可能就是在这一年的暑假创作成功的。
半年后,李天禄回老家过春节。刚踏进马渡乡百丈村,就听见乡邻说他母亲的是非短长,心里很生气,在吃饭桌上与母亲闹翻了脸。从此,他母亲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流。最后半年李天禄没钱上学,迟迟不能成行。后来,是靠李大姐和其他朋友的资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学结业后,因为种种原因,无奈李大哥只好回川东北的宣汉,李大姐回到康定,一东一西,遥遥三千里,相互音信全无。李天禄回乡不久,与姓赵的女子完婚,以前那段美好恋情终于成了一个不堪回首的梦。
解放后李天禄在宣汉街上工作,听说是在剧团或县文化部门工作。由于他与母亲关系紧张,婚姻不美满,加上背个大地主出身的包袱,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于50年代末去世,享年46岁左右。发妻赵莲芝为天禄生一女,名李纪全,在简阳工作。李天禄去世后,赵与本县双河镇上的李XX结婚。李是贵州的铁路工人,与赵结婚后生有一儿一女,儿子李纪元,是宣汉县人民银行炊事员,女儿李纪琼,在贵州六盘水市火车站工作。李天禄有弟弟李天顺,其具体情况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