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29日
◎刘忠俊
卫藏地区的画家们在经过对西藏文化的长期学习和研究后认为:“西藏封闭的地理构造和山川屏障强,烈地影响了西藏民族思维的构架,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这就是:封闭性、起伏性、突发性。这种严峻的自然环境,培养了藏民族正直勇敢、豪迈强悍、不畏艰险的顽强性格,又使他们具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即对生命的高度崇拜、极为热忱和视死如生的大无畏。也许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还助长了西藏人的宗教意识和热情,甚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心灵深处,使人觉得宗教与非宗教、神话与现实只有微弱的差别。
这样一种历史与社会气氛下产生的艺术,不论是那些气势恢弘的寺庙建筑,那些古朴怪异的人神面具,那些热情犷放的民间歌舞,那些庄重生动的铜雕泥塑,那些绚丽辉煌的壁画,以及那些典雅精妙的唐卡,无不充满着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形而上思考,充满对生命的崇高热情和把握生命形式的坚定信念”。[ 该段文字引用自《藏地·藏人·藏画——简言西藏现代布面重彩的缘起与成就》作者余友心,《美术》杂志2004年第七期。]
这些画家被西藏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他们一步一叩首地虔诚走进博大精深的西藏传统文化。他们学习、整理西藏传统艺术,并编撰出版了《西藏雕刻艺术展》、《西藏艺术》三卷集和《西藏艺术集萃》。在此过程中,这些美术家们逐渐感悟到卫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为布面重彩画的启蒙及创作奠定了基础。
和甘孜藏画创作组一样,这批画家也是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团结无间的队伍。社会环境已比他们的前辈根敦群培、安多强巴所处的时代更为开放与包容。所以这些西藏的画家们游艺于传统及现代之间,纵观古典与现代。他们深深扎根于民族美术的沃土、将本土与外界相互融汇交流作双向吸收,不仅从传统艺术中继承唐卡画布、矿物颜料的使用方法,还从当代绘画中吸收新的创作理念,从而在人杰地灵的西藏造就出“布面重彩”这一新兴画种。
韩书力,男,1948年生于北京,现代画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3年进入西藏从事美术工作至今,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 理事、中国美协理事、西藏文联主席,西藏美协主席、西藏书画院院长。
韩书力先生是这批画家中重要的组织者、创作者,他于1973年从北京来到西藏从事美术工作,198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再次从首都回到条件艰苦的边疆,此后一直在西藏从事美术组织、创作、培养等工作,被吴作人先生赞誉为“嫁给西藏”的艺术家。
在“善取不如善舍”的创作理念指导下,他的作品不仅吸取了西藏文化艺术和汉地文化艺术的精华,还把西方写实艺术与东方传统艺术相结合,其艺术创作具有多元性,既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又有个人鲜明的个性特征。为当今中国画的创新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代表作有《圣山神湖之间》、连环画《邦锦美朵》(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以及中国画《小鸟》(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等等。
在藏区工作40年中,韩书力还先后培养了大批的藏族画家,并带领西藏的画家们成就了“西藏画派”的绘画样式。可以说,在西藏美术史上,韩书力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中国画坛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