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巴塘团结包子

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23日

   ◎范河川

   说起巴塘团结包子,那可是包子中的巨无霸,馅量大,内容丰富,一个包子可供部队一个班的人吃饱。

   团结包子的来历也已经流传为了一段佳话,时间回到1950年6月的端午节,山林刚刚染色,成熟的冬麦,让整个金沙江河谷弥漫着丰收的喜悦,18军进藏南路先遣支队进驻巴塘。

   当地的县工委、县军事代表办事处,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的盟员、小学生、人民群众、寺庙僧侣等数百人夹道欢迎。部队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深受藏民爱戴,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于是,就尊称他们为“金珠玛”。

   为了表达对“金珠玛”的深情厚谊,当时几位妇女就在一起商量,做什么为18军战士接风呢?有人说做面,有人说做包子。就在这时,县工委的领导听到大家的议论,就说:“我们不是杀了猪嘛,我建议用排骨、肥肉、面粉、玉米粉、洋芋、葱、蒜、姜、花椒、豆瓣、八角等材料,用面做皮,包成一个大圆形或五角形的大包子为18军将士洗尘”。

   大家听后都说好,就用当地特色蒸制“蒸肉”来款待。但是,家用的笼屉小,蒸出的数量有限,就到寺庙借来大笼屉,因为寺庙僧人多,多用大笼屉,一屉就够十几个人食用。

   接着大家分好工,有的和面,有的切肉,有点切香料,对如何做包子,大家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刚才书记建议做成五角星状,边上不能合笼怎么办?”

   “我们不能像原来包包子一样,应该把面先放在笼屉上,然后将肉和菜放在面上然后做成五角状。”一位年长的叫志玛的大姐说道,她经常帮助别人家做饭,经验丰富。她还说:“这样做的包子合不上不要紧,里面的馅是不会出来的”。

   于是,第一个包子由志玛大姐示范,先在笼屉上撒上一层面粉,接着将擀好的面皮放在笼屉上,将香料拌好的肉和菜堆放在面皮上,然后按照五角形状把面盖放在肉菜上,加盖上火蒸熟。第一笼出锅的时候大家紧张又兴奋,看到成功出锅的包子后大家欢呼雀跃,异常高兴。

   当大包子热气腾腾上桌的时候,18军首长看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包子。工委领导介绍说:“这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巴塘是塞外江南,盛产面食,你们的来到,我们非常高兴,杀了几头猪,为你们做个大包子,大家团团圆圆”。

   18军首长非常高兴,他说:“这是团结包子,里面融合了藏汉民族的深厚感情”。

   当打开包子,香气扑鼻,或面食夹以排骨,或夹以肥肉,或直接食用洋芋,再蘸上巴塘地方特色辣椒和香料,军民共食蒸肉,畅叙友情,洋溢着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欢快气氛。

   从此,巴塘团结包子就成为了巴塘的一道名小吃,而且还成了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


  • 上一篇:太阳谷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泸定传统建房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