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康定转山会

甘孜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紫夫

跑马山是“转山会”主会场之一。

公元779年莲师弟子白若赞纳大师,由丹巴经康定在拉姆则修法时,传说感动了八位仙女即时现前,因此得名为仙女山。此仙女为金刚亥母的化身。后因康定明政土司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山上跑马祭祀山神“金刚亥母”,举办赛马会而得名“跑马山”。 跑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康定情歌》赋予了它情歌文化,使人们有了对张大哥、李大姐式浪漫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跑马山也是民族文化的荟萃地,这里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现了高原藏族人民生活和劳作的点点滴滴;跑马山的另一条主线是藏传佛教文化,九龙寺、吉祥禅院、凌云白塔以及林中禅修的小屋,对浮躁繁忙的都市人而言,无疑是身心双修的世外桃源。

在康定转山会期间举行的佛教文化活动已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固有的内涵,从而更具有社会性和群众参与性的地方特色。

转八角——在西藏有“转八廓”之说。都说在拉萨必做六件事情,其中有一条就是随着人流在八廓街转经。八廓街上,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互不相识、来自各地的信徒就如同接到无声的命令,按照顺时针方向沿着环形路走下去。而康定的“转八角”所指并非是转一条街,这里有“四方八角”之意。这个活动分大转和小转两种。小转就是围着七座寺庙(南无寺、金刚寺、安觉寺、益邛寺、杜扎寺、俄巴寺、萨迦寺)转,最后到瓦斯碉洞科结束。大转则是绕着康定城周围的几座山顺时针方向转。

农历“四月初八”清晨,人们来到东门聚集在仪仗队后,随着诵经声、莽号声一起从跑马山东面开始转山,到半山的“登托拉”后,人们口颂经文,以顺时针围着白塔、嘛呢石堆转经。在白塔下方筑有煨桑台,转山的人来到这里点柏枝“煨桑”。在康巴,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寺院,有寺院就燃桑烟。所以无论你走到寺院或百姓家,你都会发现煨桑炉,而不管桑炉设在院落中央、房顶还是墙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之处。煨桑时,先将柏树枝放置桑炉内点燃,然后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等,最后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煨桑者口诵“六字真言”。传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解脱。“转八角”飘扬的桑烟升腾在林间灌丛上空。在山路口、白塔周围,人们也把五颜六色的“龙达”抛向天空,意为“放风马”。在转经路上风马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组合成阵,飘飘扬扬,蔚为壮观。风马系藏文的译音,藏语称“隆达”。风马有3种寓义:首先是指人有气数、命运或者特指五行;其次是指插在屋顶、房头、堤岸、山顶象征命运的五彩旗帜(经幡);有时也等同于屋顶的祭神台或山顶的山神石垛。典型的风马幡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纸幡。尺寸10—60厘米不等,图案由木刻版捺印。幡布有白、红、绿、蓝、黄5种颜色,分别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大地,其组合要严格按此顺序排列。有的风马幡上绘有经文和5种动物,中央描绘一匹奔驰的骏马,马背上驮有佛、法、僧三宝。其右上方是大鹏鸟,下方是狮子;左上方是天龙,下方是红虎,象征金、木、水、火、土。放风马,以乞求保佑。放风马时,往往先煨桑,在滚滚腾起的烟雾中,抛洒风马,念诵祝词: “今日风马升起来,袅袅升向空中,没有升起的风马,请连连升起。天地满是吉祥风马哟,愿你升入高空”。传说风马是天神、山神需要的骏马。放风马是向天神、山神献贡,乞求保佑,也含有盼望增长运气的意思。

林间风口处新挂的嘛呢经幡随风舞动,“六字真言”的祈福声四野飘拂。转山的人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从跑马山下山,经公主桥绕金刚寺、南无寺上白土坎转子耳坡,再从北门转到瓦斯碉洞科结束。转山之人甚为虔诚,一路吟着经文,转着经筒,祈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无灾无病。整个场面环绕康定四周大山,转山群众首尾相接,起伏盘恒,尉为壮观。“大转”一天完成,约十五公里路程。






  • 上一篇:甘孜州美术70年的发展历程
  • 下一篇:秋虫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