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7月31日
2008年10月8日《甘孜日报》。
图为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
◎本网记者 冯丽娜 文/图
翻开2008年10月8日《甘孜日报》第一版,头条新闻《制定和实施牧民定居计划》中载明,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推进富民安康工程的重点,在全省涉藏地区牧区推行“牧民定居计划”,力求在2012年结束全省涉藏地区牧民的游牧无定居生活。2009年1月,甘孜州的摸底数据表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会让当地5.7万户、26万牧民直接获益。
时光飞逝,曾经简陋的帐篷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美观、坚固舒适的定居房。曾经为生活发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定居点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牧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美好的新生活正伴随着他们一路前行。
定居牧民生活攀新高
在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曾经逐水草而居、以帐篷和草坯房为家的牧民们,如今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新生活。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红顶白墙砖房和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些房屋不仅外观漂亮,内部更是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舒适的卧室、干净整洁的厨房和卫生间,让牧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简陋的居住环境。
俄达门巴村在藏语中意为“迁徙过来的部落”,平均海拔3550米,属于纯牧区。过去,牧民们流动性大且居住分散,收入主要依赖采挖虫草、销售牦牛奶,生活条件艰苦。村民巴切回忆起往昔在草场游牧的日子,感慨不已:“以前住在草场帐篷里,风餐露宿,生活艰辛。现在有了漂亮的房子,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他家在路边经营着一家加水站,再加上村里的分红,一家年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俄达门巴村坐拥美轮美奂的高原风光,穿村而过的318国道上更是游人如织。2015年,当地政府积极搭台,成功引进旅游企业,合力开发打造以俄达门巴村为核心的木雅圣地景区。经过企业、村民和村“两委”干部充分协商,达成了创新的合作模式。企业出资金,村集体以土地等集体资产入股,将49套空置的牧民定居房以每套5万元的租金租给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包装。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临近国道318线的优势,开设了观景台综合服务区、临时停车场、洗车服务点和旅游产品展销屋等集体经营项目。
同村的牧民日泽对此感受颇深,他笑着告诉记者:“我把空置的房子租给景区,他们负责花钱装修开发,我轻轻松松坐在家里就能领钱。”走进日泽的家,现代化的电器应有尽有,卫生间设施完善。
俄达门巴村不仅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村里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卫生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村民们看病不再需要长途跋涉。
日泽告诉记者:“景区每年出资40余万元为全村村民购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们一家没有了后顾之忧。”2018年,他的老伴腿上的老毛病复发,在康定市人民医院住院近两个月,个人支付的医药费仅为总费用的5%,医保好政策切实为他们解除了看病就医的压力。
此外,定居点通了水电,有了稳定的通信网络。许多牧民开始利用互联网学习新知识、了解市场信息,有的还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家的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日泽的大女儿尼玛卓玛通过抖音直播带货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二女儿在景区上班,一家年收入约25万元,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悉,俄达门巴村共有185户856人。2014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过3000元,40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约1800元。而到2023年底,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26000余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康定市政府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引进龙头企业,让俄达门巴村成功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旅游发展新路,为牧民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旅资源叩开致富门
在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木雅圣地景区的打造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据康定市呷巴乡副乡长、俄达门巴村包片负责人方旭介绍,为将俄达门巴村木雅圣地景区打造成山地观光、阳光宝地、净化身体旅游的目的地,旅游公司自2015年6月至今,投资超2亿元。
在此过程中,建成了16.5公里旅游和牧民出行道路,还打造了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骑马场等景点设施。修建完成了松赞贡布迎娶木雅公主嘉姆尊雕塑的木雅文化展示广场、木雅藏族风情街和嘉姆尊酒店,形成了两大特色旅游带和一条风情街,成功构建起旅游支柱产业。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原牧区成为重要课题。方旭表示,经过政府和公司协商,木雅圣地景区在规划理念和项目实施中,严格遵循保留涉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原貌的原则,依山打造旅游景点。同时,政府整合牧民定居、易地扶贫搬迁等资金,帮助牧区群众修建住房,完善功能,并鼓励适当发展牧家乐。在景区中,牧民放牧、生活与游客旅游、体验生活完美融合,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省委统战部作为帮扶部门,全力当好俄达门巴村的“总协调人”。一方面积极协调高等院校、专家团队和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制定发展方案,做好企业对接服务。另一方面协调交通、电力、水务、电网等部门,着力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制约牧区和景区发展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帮扶单位还积极协调改建折多山垭口综合服务区,完善14个路沿加水点,打造出覆盖餐饮、停车、住宿、加油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此外,俄达门巴村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资产,与景区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利益机制,让37户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实现了“牧民变股民”。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入股,村上以草场、滩涂、房屋、牲畜等自然资源和公共设施入股景区。公司从景区项目建设开工之月起,每年对村上进行一定款项的补偿。并且,村上和公司签订协定,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双方议定收益按每年保底分红85万元,每十年增加10万元。
阔步走在致富大道上
在曾经的岁月里,俄达门巴村的牧民们过着艰苦的游牧生活。日泽回忆起往昔,感慨万千,那时因为放牧大多住在帐篷,家里仅有的简易石头房没电没水,生活设施简陋。
易地扶贫搬迁,让像日泽这样的牧民住进了新房。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和光亮工程的实施,使家里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喝上干净自来水。
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巨变。过去,从日泽家到318国道,道路状况极差,不通客车,步行9公里需3个多小时。而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出门就能坐小客车,去康定城从过去的一天缩短至1个多小时。
在就业方面,旅游公司在木雅圣地景区建设和运营期间,优先安排当地牧民,尤其是37户贫困户在景区保安、保洁、餐厅、游乐项目等岗位工作,同工同酬。为促进更好就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免费组织村里青壮年到成都培训,目前已上岗68人,预计明年达200人,全村青壮年几乎可全部就业。这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风气。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康定市委市政府1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下,村上自筹260万元,共投资360万元提升改造温泉产业,每年获租金40万元。同时,在帮扶部门引导下,为37户购买饲养牦牛481头,全村牦牛存栏量达12000头,所产牛奶由蓝逸公司统一收购,彻底解决销售难问题。
牧民定居工程改变的不只是居住环境,更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下一步,俄扎巴村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持续优化畜牧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电商产业扶持,培养电商人才。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