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7月30日
“背包警务“民辅警送警务服务到基层。
“背包警务“民辅警行走在为民服务的路上。
◎张雨 文/图
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摞防诈、户籍、车管业务办理宣传资料,一摞户口簿、一张警民联系卡……这就是乡城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民辅警“背包警务”中的物品。
一个小小的警务背包,承载了一方的平安。这个看似简单的背包,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安业务都装在了里面。在基层民辅警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时,肩上承载的不只是民情、民意和群众的重托与期待,同时也肩扛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独特“枫”景,正悄悄以以点及面的方式迅速在香巴拉大地绽放。
“背包警务” 背起为民服务“零距离”
当初“背包警务”的模型里面只是装一些简单的文件、宣传资料和办好的身份证等,随着业务和工作的需要,“背包警务”的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除各种宣传资料、派出所问卷调查、反诈“APP”二维码、人员信息采集表、户籍办理明白纸、矛盾纠纷排查表、记录本、户口簿、警民联系卡外,照相机和拍摄照片用的白底布也囊括其中。从此,民辅警肩上的“警务背包”几乎变成了一个“流动派出所”,它把公安办理的许多业务延伸到了群众和企业的家门口,让最基层、最偏僻、最需要服务的群众也能在自家门口办理相关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乡城县仍有不少乡村地处偏远,群众出行不便,有些老人到派出所办理一项业务往往需要花费半天以上的时间。交通不便不仅为群众到派出所办理业务带来困难,同时也影响到基层一线民辅警对警务资源的收集。今年以来,乡城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品牌亮点创建工作,县局党委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借鉴学习,最终将“背包警务”这一举措搬上了桌面,“背包警务”一面世就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自“背包警务”推广以来,乡城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部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实行民辅警稍带办、就近办、及时办的便民利民措施,在各基层派出所推行“车进村、人到户,背包背平安、背包背服务”的“背包警务”工作理念,把民辅警的职责同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不但有效掌握了社情民意,巩固了治安基础,更重要的是延伸了社会治理和服务触角,使许多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许多困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许多证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办理、许多困惑在第一时间得到答复,较好地实现了让警察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的后顾之忧。
“背包警务”推行以来,共为群众送证上门264枚、发放宣传资料2450余份、免费送户口薄封皮249个、捎带办理群众业务335笔。一个小小的背包,不仅把公安业务装了进去,更多的是把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所求背了进去,真正实现了“警察背包有群众,群众心里有警察”,小小的背包“背”出了平安稳定,“背”出了党和人民的满意和肯定。
“背包警务”
背出派出所“主防”战斗力
近年来,乡城县公安局聚焦派出所主防定位,按照“体制不变机制变、编制不动人员动”的思路,积极推行基层派出所合署办公,优化警力配置、盘活警力资源,“背包警务”的推行,让基层一线民辅警成为了流动的“民情联系点”。
在此基础上,乡城县公安局始终坚持“理念更新、内涵更广、管理更强、机制更活、基础更牢”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警务前移、推动警力下层,聚焦做实农村警务工作基础,以“背包警务”为突破口,大力夯实基层基础数据的集中采集,将基层“人、地、物、事、网、组织”等涉及基层治安管理的基本要素精准录入、动态更新,紧扣“实、勤、情、新”农村警务“四字”工作法,用心听民声、用力排矛盾、用情化纠纷、精准管住人,促进“背包警务”派出所主防战斗力,做实平安防护,落实基层一线农村警务实体化运行,为“背包警务”插上腾飞的翅膀。
“背包警务”
背好群众守法“风向标”
该局始终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转变警务理念、拓展警务方式、提升警务能力,通过延伸挖掘“背包警务”潜在效能,不断突破过往老旧宣传手段理念束缚,实现了“把法律知识背下去,把社情民意背上来;把群众意识背下去,把平安建设背回来”的警务工作目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同时、将各辖区所有村组按人口结构、治安特点和社情民情进行综合分析,打造不同主题的“普法背包”,让普法更有针对性,在“普什么上”突出普法重点。紧抓“特殊人群”类重点普法对象,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政策咨询、法律知识解答,以群众身边事例警示,在家门口讲解等不断强化群众普法工作。将“大警务”装入“小背包”,实现在走村入户普法宣传中“民意即访、警务即办、困难立帮、纠纷即调”,通过“背包警务”将调解室搬到群众身边,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