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一针一线绣出奔康“格桑花”

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12日

——我州以扎实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本网记者 陈杨

   盛夏的康巴高原处处生机盎然。7月3日至5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我州调研,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他强调,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各方面部署要求都已明确,关键在真抓实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帮助解决物质上的贫穷,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训,帮助藏区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文化,做新型农牧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夯实藏区长治久安的民心基础。

   74日至6日,州委书记刘成鸣前往道孚县调研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书记王东明来州调研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围绕脱贫奔康目标任务,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让农牧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争做新型农牧民。

   我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全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重要组成部分,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近年来,我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参加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去年实现280个村退出、821233985人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今年以来,面对脱贫攻坚越往后攻坚难度越大的实际,我州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进一步下足“绣花”功夫、做好“过细”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擂鼓攻坚拔寨 剑指脱贫奔康

   泸定县加郡乡海子村虽然临近省道211线,但过去,村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出山路。“过去家里养一头大肥猪,五六个壮劳力抬到山下去卖。山下的猪贩子知道我们住在山腰,就把价钱压得很低,摸准我们不会把肥猪再抬回山上。”谈起不通公路的心酸,村支书陆正高总是滔滔不绝。

路,是海子村人最大的期待。改变,也从路开始。201310月,海子村公路动工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协商“民办公助”形式,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政府补贴水泥、砂石等材料费用,全长5.5公里、宽4.5米的海子村公路硬化工程全线完工。路通了,出路就有了。高半山区高海拔、多日照、宜种植的优势也显现了出来,村民们的干劲足了。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种核桃,种黑木耳,种药材……一辆辆货车开进了村庄,一辆辆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

   在海子村的入口处,村民们用红漆在墙上醒目地写着“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一行大字,作为泸定县极具半高山区特点的海子村,正是紧紧地按照“山腰挣票子”这一思路,发展多种产业,让全村老百姓收入年年翻番。

   在宏运林下养殖合作社,杜瑞平老两口乐呵呵地正在采摘长在木棒上的黑木耳,“今年雨水多,黑木耳长势好,关键是今年的行情不错,每公斤干木耳能卖到480元”。 杜瑞平告诉记者,他家所有的土地都流转出去种植核桃、药材、黑木耳,去年还养了100只鸡,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

   “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000多元,20152000多元,去年3000多元,今年能够轻松跨过4000元,”村支部陆正高掰着指头为记者算着细帐。收入增加了,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提高。现在的海子村,1/3的家庭购买了汽车,家家户户都拥有摩托车;宽带网络通到家中,很多产品在网上就预定一空。

   海子村仅是全州脱贫攻坚路上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州紧紧围绕“泸定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48524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成效明显,夏季攻势全面铺开。

   紧扣“精准”强化工作落实。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难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我州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突出目标精准,按照“起步于一季度、快上于二季度、大干于三季度、收官于四季度”的工作思路,将年度脱贫任务横向分解到州级干部和州级部门,纵向分解到县市、乡镇、村组、户头和人头。突出项目精准,按照“3月底完成前期、4月初全面开工、11月底全部竣工”的项目推进要求,整合各类资金45亿元,落实产业扶持等四项基金11亿元,撬动金融资本200多亿元,全面开工建设项目1800余个。突出责任精准,制定“1+22+N”的年度“作战方案”,推行“挂图制+挂牌制”“清单制+责任制”“点位制+时序制”“方案制+项目制”“督查制+考核制”“周报制+月会制”“分步制+销号制”“14制连+”方式推进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突出帮扶精准,全覆盖落实非贫困村“1名第一书记、1支农技服务小分队、1名帮扶责任人”的“三个一”帮扶力量,加大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度,实现如期稳定脱贫。突出督查精准,制定倒排日程、倒排工序的“作战表”“路线图”,严格实行“日监测、周通报、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制度,确保年度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看、查、问、算、评、验”。

   紧扣“两不愁”发展增收产业。全州立足自身优势,对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多元增收产业。深化“旅游+扶贫”模式,围绕全域旅游“两环一带”布局,确立91 个旅游扶贫村,成立54个涉旅专业合作社,打造26个特色旅游乡镇和46个精品旅游村寨,开发20余个“名、特、精、优”系列旅游商品。深化“生态+扶贫”模式,扎实推进“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实施国有林管护7127.31万亩、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923.47万亩、巩固未到期退耕还林面积40.18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16万亩、培育林业产业基地94.96万亩。深化“农牧业+扶贫”模式,围绕农牧业“一圈一带一走廊”布局,启动3个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加快建设6个州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特色产业基地63.56万亩,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培育366个村集体经济。深化“电商+扶贫”模式,依托“圣洁甘孜”品牌,发展“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申报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8个,加快建设1个州级、2个县级、5个乡级电商服务中心。布点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142个。深化“就业+扶贫”模式,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截至目前,完成各类培训50余场次、培训449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42个、安置532人,开发公益类岗位2195个、安置1457人。

   紧扣“三保障”补齐民生短板。全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着眼住房安全有保障,按照“三结合”“五靠”“五统”要求,全力推进323212654人建档立卡搬迁户和19129796人非建档立卡随迁户“两类”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截至目前,建档立卡搬迁户易地扶贫搬迁开工率100%、建成住房5272313人、搬迁入住225965人。非建档立卡户的易地搬迁规划项目开工率21.5%、建成住房23151人、搬迁入住20136人。开工危房改造3084户,开工率100%。着眼义务教育有保障,围绕“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目标,实施15年免费教育,深化“9+3”免费中职教育,100%资助贫困学生家庭,开工建设41所幼儿园。加快数字化、信息化、优质化办学进程,提升甘孜教育优先、跨越、均衡发展水平。着眼基本医疗有保障,加快推进“健康甘孜2020”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开工建设319个村卫生室,加大包虫病综合防治,有效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着眼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191个贫困村2602公里通村硬化路建设,完成42个贫困村789.4公里通村硬化路建设。推进283个村20933名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完工56个。推进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项目61个,完成工程量的33%。推进贫困村通讯建设,开工111个通信扶贫项目,开通36个。

   紧扣“四个好”激发内生动力。我州注重发挥贫困户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切实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有质量的脱贫。深入开展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纸网移微博视”六位一体的新媒矩阵优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州基层宣讲“十个讲清楚”和新闻宣传“六条主线”,层层组建群众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宣讲。扎实办好农民“夜校”,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截至目前,开办农民“夜校”2.6万余学时,55.58万余人次农牧民群众受益。引导群众革除陋习,把“四好”标准细化写入《村规民约》,切实抓好290个省级、374个州级、213个县级“四好村”创建,大力开展环境“脏乱差”、黄赌毒、大操大办等专项整治,真正让各族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小村落大变化 “四好村”扎根藏区

   过上好日子,从搬进好房子开始。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房拔地而起,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伸向远方,在绿树、红瓦、白墙下,老人怡然自乐,孩子追逐嬉闹……7月,走进康定市瓦泽乡营官村,宽阔的村道连着公路,平整的入户道路通向各家。

   “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是我一辈子都没敢想过的生活。”在瓦泽乡营官村,村民扎洛对现今的居住环境很是满意。

   扎洛告诉笔者说,“以前住的土坯房,四处漏风,冬天屋里和外边一样冷。家里这么穷,谁还能想住楼房的事儿。每年一到6月份,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特别是下雨天,每晚都得起来看三五次,担心漏雨把棉被、糌粑弄湿。”

   走进扎洛的新房子,院墙旁,扎洛的妻子种上了美丽的格桑花,花开正艳。在卫生间,冲水式的厕所打扫得干净卫生,水管里哗啦啦的山泉水,流得叮当作响。房子采光好,铺上隔湿气的木板,保暖舒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过上好日子,富民产业拔穷根。

   今年初,《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出台,确定根据东、南、北部资源和发展基础,着力打造3个百公里州级产业发展示范带,涉及12县(市)1局。其中,东部大渡河流域的康定、泸定(含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丹巴3县(市)1局以发展万亩羊肚菌产业为主,还包括泸定县10000亩核桃、花椒生态林果产业带建设。南部以雅江的生态食用菌产业园、理塘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集体牧场、巴塘的核桃种植示范基地以及巴塘、得荣的光伏提灌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北部以道孚、炉霍、甘孜三县的高原农业示范园和石渠县的集体牧场建设为主。

   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是联接农牧户与市场的有效载体,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信心十足:“全州力争今年培育涉农企业突破100户、农民合作社达到2220个、家庭农场达到80个以上,种粮大户达到2500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达到400户、特色畜禽养殖大户达到1100户。

   6月,炉霍的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园区里很是多彩,绿的黄瓜、红的番茄在这里竞相生长。2016年,依托炉霍县“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斯木镇吉绒、若海两个村流转土地500亩,集中种植高原生态有机蔬菜。通过土地出租、资产入股等方式,使“飞地”成为贫困村产业支撑,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90元,成功实现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除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园内打工的收入也是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来自炉霍县包初村的村民柔吉就是在园内长期打工的工人之一,已在园内工作了8个月,工价每天100元,如此一来,每个月仅工资收入就有2000余元。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全州各族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好习惯蔚然成风,好风气越来越浓。

   今年4月,一条题为《折多山交通恢复村民自发捡拾遗留垃圾》的新闻登上了各大网站。说起地处折多山麓的榆林街道折多塘村村民自发组织捡垃圾,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四好村”养成的好习惯和形成的好风气。

   据了解,折多山由于堵车遗留的垃圾在青山绿水中特别显眼。429日上午8点开始,在折多塘村全村男女老少沿着路边、渠道进行垃圾清理,不少志愿者和执勤警察也加入到队伍当中。一整天过去,折多塘村基本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容颜。

   该村支部书记张布处说,村民对此并没有怨言,堵了那么久车要求大家把所有垃圾带走是不切实际的,村民都很理解。

   折多塘村的羊群每天早晨就要赶上山放养,羊群从畜圈中放出来之后会经过国道318,再往后面的山上去。每天羊群经过后,路上就会留下羊粪,现在只要羊群通过国道318后,村民们都会自觉地把门前羊群留下的羊粪清理干净。要是放到以前,房前屋后满山羊粪和牛粪,那都是常事。现在,村民们你追我赶,看的是哪家的院落打扫的干净,比的是哪家的庭院花开得更美丽。

   今年以来,我州把“四好村”创建作为三农工作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注重宣传引导,创新工作举措,狠抓督促检查。全州紧随全州农业农村工作会后,召开了幸福美丽新村暨四好村创建推进会,进一步对“四好村”创建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下达了省、州、县三级分别新创建290个、374个、213个(累计600个)的“四好村”创建任务。根据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对20172020年全州创建目标作了重新规划编制。

   全州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农民夜校、工作检查等形式,大力宣传“四好村”创建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组织动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争创,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开展“四好村”创建交流活动,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努力营造创建氛围。

   全州将“四好村”创建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厘清幸福美丽新村与“四好村”的内在联系,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和“四化”工程,围绕“四个好”努力将一般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将幸福美丽新村提升成“四好村”。以集中授课、分散学习和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向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业务工作人员、驻村第一书记、村组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培训讲解幸福美丽新村和“四好村”创建工作措施、相关政策和申报要求。截止6月中旬,全州已开展专题培训32场次,培训3000余人。在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四个好”的基础上,结合优势,突出重点,创建各具特色、形态各异的“四好村”。以文化节庆活动和自然禀赋为载体,着力打造一批建筑风貌特别的民居村、藏彝民族风情村,保护一批文化浓郁的传统村和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村,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村。

   全州对成效明显、示范带动有力的县(市)进行通报表扬,对推动不力、行动迟缓的县(市)进行通报批评、督促限期整改,将“四好村”创建活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全力推动“四好村”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上半年,结合脱贫攻坚,部门单独或多部门联合组成工作组,对“四好村”创建进行了4次专项督查,切实推进工作落实。目前,全州创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中。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格桑花”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唯有下足“绣花”功夫,做足扶贫功课,以民心为己任,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一针一线才能绣出奔康“格桑花”。

  • 上一篇:四川探索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学历比照认定制度
  • 下一篇: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专题听取21个市(州)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