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用好党建“指挥棒” 谱写脱贫新篇章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25日

    ■贺文怡

    以前,色达县旭日乡江达村在全乡是出了名的“弱村”,村级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如今,该村党建工作犹如一根“指挥棒”,释放出强大活力,成为引领和指挥当地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色达县江达村逐步完善党建机制,建强组织,强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精准扶贫”的新路子,为精准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夜校 为贫困户拓宽致富门路

    在农民夜校,村民俄色江勒完全“停”不下来。他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学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如有一技在手,以后我们既不缺吃 ,收入也会连年增加。”

    还未等记者提问,村民俄色江勒接着告诉记者:“变化大得很,原来我们没有学习种植技术,一亩地只能收到百把斤,自从我们学了种植技术,一亩地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近年来,色达县坚持把“扶智、扶志”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办“农民夜校”,开设藏汉双语、法律政策、医疗卫生等课程, 帮助贫困群众学习汉语交流、技术技能,开阔视野、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该所农民夜校选聘兼职教师 7名,每月平均开展三次以上教学活动,每次都有上百人接受培训。

    采访中,村民宋翁“自报家门”:“我是江达村共产党员,农民夜校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大家都有好处。我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日子也越过越好。”

    如今,江达村坚持把创办“农民夜校”作为农村党组织活动和精准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兼职、聘请等方式,从乡镇、村干部、村第一书记、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中,精选政治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和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农民夜校”师资库,并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确保每所夜校有相对固定的专(兼)职教师。

    党员带头 贫困村搭上产业快车

    记者在色达看到,大棚里的各种蔬菜长势良好。这里充足的日照和村民们悉心的照料让蔬菜的口感非常美味,这些大棚蔬菜销路也非常好。

    贫困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2016年,江达村流转土地60余亩,引进色达金实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投入300万元,建成高原特色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截止目前,该村共建成高架大棚7个,面积8000余平方米,种植蔬菜30亩,引进优质蔬菜品种10余种。

    贫困党员则噶是村里的文书,曾经他家的六分地全用来种植青稞,但是靠天吃饭,每一年的收成并不理想。去年,村里决定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蔬菜大棚。刚开始,村民们并不放心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则噶作为一名党员,不假思索的将自家的六分地流转出去,并和村支书长青一起,挨家挨户说服村民。通过思想工作,村民们陆续将土地拿出来流转。如今,村民们不仅学到种植技术,还可以在蔬菜大棚里短期务工,获得一份收入。

    则噶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自己种青稞,小苗豌豆,收入不高;我作为基层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每亩流转费700元;大家还可以在那里务工,收入比以前高很多。”

    党员干部 夯实基层党建展望未来

    谈到党建工作的“指挥棒”作用,色达县旭日乡人大主席合四满对记者说:“我们推行‘干部下帮、民事代办’制度,切实转变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让干部职工主动深入基层,找问题,找发展思路,手把手带领群众脱贫;我们以党建促脱贫,通过驻村帮扶力量,办好农牧民夜校,抓好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转变观念,提升技能,致富增收;我们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农牧民群众围着支部转、围着产业干。

    下一步,江达村将借力全域旅游,重点打造以格萨尔藏寨为主要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建乡村酒店,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队伍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色达县旭日乡江达村通过基层党建的示范效应,引导和带动广大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促使该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 上一篇:我国在四省藏区完成 270多万人的包虫病筛查
  • 下一篇:攻坚决胜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