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7年10月17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文化建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植根脉,在提升群众获得感中优化服务,凝聚治蜀兴川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10月11日晚,两部“四川造”少数民族题材舞台剧亮相蓉城:《丝路恋歌》带领观众领略“民族文化走廊”的魅力;《彝彩》通过歌舞展现凉山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台上衣袂翻飞,演员倾力献艺;台下喝彩连连,观众如痴如醉。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四川已成“家常便饭”。
润物无声而又沁人心脾,这正是文化的奇妙之处。“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如是阐发,振聋发聩。党的十八大以来,凭借各种有力举措,四川的“铸魂”之路蹄疾步稳,凝聚起治蜀兴川的强大精神力量。“铸魂”需回望传统——百万余人次参观,“丝路之魂”大展盛况犹在昨日,“中印雕塑艺术大展”“四川博物院藏书画精品展”等又联翩而至。“铸魂”需紧随时代——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持续登原攀峰。纪录片《二十二》获“五一个工程”特别奖;舞剧《家》、川剧《尘埃落定》同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铸魂”需着眼未来——省长领衔音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四季音乐节”擦亮金字招牌,“春去乐山,夏到红原,秋往康定,冬来凉山”渐成乐迷共识。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铸魂”到凝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四川着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川的响应,可谓手笔不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0余个政策文件出台,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加强。如今,四川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和西部文化消费指数,均位列西部首位。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省财政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亿元资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化惠民扶贫行动。。深入实施省级文化集团(单位)产业倍增计划和“文化文化++”发展战略发展战略,,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约1300亿元亿元、、占GDP比重约4%。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出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蜀文明保护传承、、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藏羌彝文化发展等17项工程项工程,,力图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起来,,真正走出真正走出历史、融入当代,走出四川、走向世界。五年来,川人的文化“获得感”实实在在: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建成,5100多个场馆免费开放;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启动4年有余,“文化发展繁荣”工程已累计投入超过17亿元……无数个“文化院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承载着人们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回首五年,四川文化仰取俯拾,稇载而归。文化铸魂,四川正以无比自信的姿态逐梦前行!
获得感
●省财政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亿元公共文化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省5100余个美术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传承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位居全国第5位
国家级非遗项目139 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9人,省级非遗项目522 个,省级非遗传承人764 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7个
增加值
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约1300亿元、占GDP比重约4%
辐射力
●2016年,全省21个演出展览项目,被纳入文化部2016海外“欢乐春节”品牌项目框架
●第六届中国国际非遗节,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突破100个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院坝接地气有活力
镜头:10月12日,眉山丹棱县丹棱镇桂花村村民王作平,和他的作平艺术团团员们,正忙着在作平文化院坝里筹备当地举行的一系列喜迎十九大群众文艺活动。每场演出,演员们全部都是来自各个文化院坝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眉山丹棱,正在通过文化院坝这一创新性文化惠民措施,引入社会力量,探索多元筹资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激活基层文化热情,惠及更多群众。走进作平文化院坝,这个由王作平利用自家院坝改造创立而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里,十分热闹,不少人在看书看报、上网查阅信息、唱歌跳舞。在王作平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村民习惯在业余时间享受文化生活,村民们还组建起艺术团,自行编创节目50多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艺术团运营得风生水起。以作平文化院坝为样本,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自办、共建共享、服务群众”的模式,各种各样的主题院坝,在丹棱遍地开花。2015年,丹棱文化院坝项目入选文化部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此后,丹棱县专门出台多项政策,依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大力开展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农产品、园艺、书画等专业类文化院坝及综合性文化院坝80个,基本覆盖全县村和社区。全面小康离不开文化小康,不仅在丹棱,截至2016年,我省已建成4万多个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构建起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5100多个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这一切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产业创新
“四川音乐季”奏响增长音符
镜头:今年2月,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歌曲中提到的成都小酒馆也随之成为景点地标,这来自四川音乐产业发展积累的底蕴,更是源于文化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打造音乐产业,四川率先吹响号角:由省长出任音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四川是全国唯一;2016年8月,成都在全国率先出台全面扶持音乐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时光倒回至2015年,音乐界“大腕”咪咕音乐有限公司落户成都。该公司副总经理袁敏惊讶地发现,这两年里,公司不仅留住了省内音乐院校的毕业生,还吸引了很多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才,其合作伙伴也逐渐落户成都。9月26日,2017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上,达成10个音乐产业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揽金”超220亿元,香港老牌演艺公司香港艺能特高集团宣布落户成都,意味着该公司将一些优质的演出从“香港造”转变成“成都造”,实现成都自创、自制、自产、自销。为了支持四川音乐产业发展,省财政更是设立2000万元规模的省级音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项目也正在引导文化消费的方向——据省文化厅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本土打造的“四川音乐季”共吸引超500位国内外知名艺人、220位民间歌手参加展演,共计有40余万人次观众赴现场参加,累计480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拉动文化、旅游、交通等各类消费达50亿元。
文化传承
桃坪羌寨还是以前那个味儿
镜头: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大假,理县桃坪羌寨再度成为四方游客踏访之地。12年前曾造访桃坪羌寨的南京驴友贺力感叹,“桃坪羌寨还是以前的那个味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四川在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工作有了清楚的方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桃坪羌寨受到不同程度损毁。近年来,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灾后重建时立足整体保护,原汁原味恢复了羌寨独特的民俗建筑,并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当地杨家院子的主人,每月凭门票分成和讲解,就能月入上万。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桃坪羌寨的保护与复原获得杰出项目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奖项的项目。桃坪羌寨的保护,只是四川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力图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真正走出历史、融入当代。最近五年,四川已先后有“蜀道”“中国白酒老作坊”“藏羌碉楼与村寨”“古蜀文明遗址”等4个项目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蜀道、茶马古道等9处大遗址全部纳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全省还建成了7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精品力作
文化川军为人民抒写
镜头:9月26日,四川省文联投入制作的杂技剧《蜀国英雄》在北京成功演出。该剧融合了杂技、戏剧、舞蹈等多种手法,讲述“小人物、大情怀”的四川故事,被中国杂协列为2017年“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重点扶持工程。“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四川文艺界时刻铭记于心。今年初,四川省作家协会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精准聚焦脱贫攻坚,组织实施“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四川省文联组织大批文艺家“重走长征路”、深入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开展系列创作采风活动,“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影视小屋”“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温暖家园——最美全家福’摄影活动”……文艺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五年来,四川实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巴蜀文化名家培养工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影《天上的菊美》、电影纪录片《二十二》等14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彝海结盟》《我的1997》《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等多部影视精品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2015央视中秋晚会在江油成功举办,2017央视春晚在西昌设立分会场。
文化走出去
讲好中国故事的四川篇章
镜头:今年7月6日,“感知中国·环球灯会——中华彩灯汉堡行”活动在德国汉堡市开展。这次吸引了无数当地民众的灯会,共展出彩灯23组,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为主,包括花卉、大熊猫、生肖、昆虫和青花瓷等主题。彩灯全部来自享有“天下第一灯”美誉的四川自贡。“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总书记的嘱托,四川一直践行——自贡灯会始于唐宋,久负盛名,是中国彩灯的优秀代表。最近几年来,彩灯节也成为四川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四川就有13个彩灯展进入亚洲、北美和西欧文化娱乐市场。而以灯展为载体,四川的民间文艺表演、非遗展示,甚至川菜,让体验中国民俗文化成为当地民众休闲文化生活的一个新热点。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四川篇章,川剧、四川特色歌舞、非遗、出版纷纷进军海外。仅2017年春节,四川就在澳大利亚、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3项文化交流活动。今年,四川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的合作也正式启动,未来将推动动漫、美术、文创、舞蹈、民乐、川剧、木偶、非遗手工艺等多个项目走向澳大利亚。
给总书记捎句话
●阿来(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对您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忆犹新。这几年,作为文艺工作者,作为省作协这样一个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单位,我们有责任提供更多更具创新性的、更具审美价值的作品。我们努力加强队伍建设,传达总书记的指示和期望,树立大家的文化自信,鼓励大家的创作激情。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您开了很多书单,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鼓励四川的文学创作者多读书、多学习。省作协开办了很多期中青年作家培训班、采风活动,专门聘请国内的作家、学者来授课,这些工作就是为了让大家得到专业的指导,切实提高写作水平。您说:“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我们的作家现在正静下心来,确确实实地去“深扎”人民,纯粹地去写作。我们努力把故事讲好,讲出好故事,期待四川文学界更好的未来。
●何志勇(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出版人,我们想告诉总书记,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文化传媒企业,一直坚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着出版发行主业,在出版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双效益均佳的精品出版物,在发行领域坚守文化传播主渠道主阵地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做好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不懈努力。
●高大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总书记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您曾提出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四川考古近年快速发展,正是在国力强大和国家重视之下才取得各种成就。无论是三星堆考古发掘等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工程,还是彭山张献忠江口沉银等遗址的发掘,无不显示出四川考古近年呈现项目大、项目多,以及考古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多、考古效率高、成果转化快等诸多特点,也因此创下了四川考古最辉煌的时代。国力昌盛,文化欣逢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