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废墟上,见证伟大的国家力量

甘孜日报    2017年11月21日

——写在康定“11·22”地震三周年之际

  初冬,虽然气温骤降,但是,康定,依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希望与感动。

  20141122日到今天,党和人民牵挂,祖国上下援建,各族人民齐心合力,经历整整三年的涅槃,贡嘎山下、雪域草原,一个崭新的康定从地震的废墟上崛起。

  崛起的是基础设施:学校、家园、医院、街市、道路;崛起的是发展后劲:绿色多功能教室、远程会诊系统、联网工程、绿化工程、后续产业;崛起的是伟大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崛起的是雄心壮志:建设新康定,创造新生活,全面奔小康。

  而支撑这一切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社会主义的力量、改革开放的力量、伟大祖国的力量、各族人民的力量。

  ■本网记者 袁飞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

  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11·22”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与康定、与地震、与大爱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感动、无数的力量。

  三年前的1122165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来,倾刻之间,大地震颤,房屋摇晃,人员伤亡,康定、道孚、丹巴、九龙、泸定、雅江等县震感强烈。

  当时,一组数字显示,康定11·22”重大地震造成5人死亡、55人受伤。康定、道孚、丹巴、九龙、泸定、雅江655个乡(镇)受灾严重,地震灾区面积1106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166407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36亿元。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当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人民倾力支援、大力支持,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和支持。

  第一时间,正在斐济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四川省和民政部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军队、武警等有关方面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要加强震情监测,密切防范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基本生活,确保安全过冬。

  第一时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示,康定地震高寒灾区和民族地区,要抓紧核实灾情,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救援,最大限度,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隆冬以至,天气寒冷,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余震检测和次生灾害防范,保障道路和通讯畅通。

  第一时间,省委书记王东明指示,省有关方面和当地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灾情,并对启动相应预案、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第一时间,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对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同时,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启动II级应急响应,立即作出抗震救灾全面部署,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一线指导帮助救灾。

  第一时间,省政府召开康定6.3级地震抗震救灾应急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抗震救灾和应急抢险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受灾群众救助安置、危重伤员救治、道路抢通保通等12项重点工作。

  第一时间,我州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全力组织实施救灾抢险工作。并立即成立由州委书记任总指挥,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任指挥长的应急指挥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率武警、公安、消防450名官兵和医疗小组连夜赶赴震中,组织抢险救灾、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第一时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指导康定地震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第一时间,全州6500余名党员干部紧急行动,奔赴灾区,带头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带头帮助受灾群众解决问题、带头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上千名部队官兵和民兵紧急驰援震中开展抗震救灾;上千名结对认亲干部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赶往农牧民亲戚家中参与救灾;广大灾区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第一时间,交通运输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也已启动应急机制,指导当地有关部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并向灾区紧急调运棉被、帐篷等救灾物资。中国地震局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灾区。

  东航首架民航救援客机飞赴康定地震灾区运送救灾人员和物资。作为目前唯一一家执飞成都—康定往返航班的航空公司,东航四川分公司第一时间调集运力架起空中生命线。

  2014122日至3日,省委书记王东明顶风冒雪,深入康定地震灾区的镇村、集中安置点、学校、医院和寺庙,实地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研究部署灾区安全温暖过冬和灾后重建有关工作,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人民教师、医疗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并强调,抓好安全温暖过冬和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和谐新家园。

  2015年月78日,履新甘孜州委书记不到一个月时间,刘成鸣便带着对灾区群众的深情牵挂,专程前往康定、道孚地震重灾区,看望慰问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干部群众、工程建设者,勉励当地干部群众和施工队伍要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早日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

  ……

  可以说,从中央到省州县、从军队到地方、从一线到后方,整个指挥系统政令畅通、高效运转,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最好效果救治伤员,最优服务安置群众,最强措施恢复秩序,最快速度启动重建,全国各地向康定捐赠款物……

  说不清有多少个第一时间,说不清有多少心在为康定祈祷,也说不清有多少人为康定重建流汗、流血,但有一点可以说清楚: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对康定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对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特殊支持,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和感天动地的无疆大爱。

  

  2015317日,十届省委常务委员会第1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为康定地震灾区科学重建定下蓝图:居民拥有新家园,生态迈上新台阶,设施得到新改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呈现新面貌,社会和谐新局面。

  《实施规划》从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地质灾害防治5个方面确定了392个项目,总投资40.9亿元。明确用三年时间完成灾区恢复重建任务,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力争2016年底基本完成26683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3027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2017年底完成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宗教场所重建及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结合省上《规划》,州政府制定了《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方案》、《康定“11·22”地震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等8个方案措施,2015318日,经州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重建任务分解到县、海管局和州级相关部门,做到任务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位、督促有力。

  结合灾区特点,《规划》提出重建实行省统筹指导、地方主导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优先解决受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规划》明确了重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坚持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坚持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坚持团结进步,安定和谐。

  灾区生态环境脆弱,《规划》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重建。立足灾区实际,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有效避让地震断裂活动带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灾区地处地震活跃地带,《规划》提出要坚持安全第一,保证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恢复重建经得起历史检验。《规划》对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5422日上午,阳光照耀着雪山草原,希望升腾在牧区藏寨。康定“11·22”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项目奠基仪式在康定市塔公镇夺拉嘎姆村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集中安置点有8个,分别是塔公镇江巴、夺拉嘎姆,雅拉乡中谷,瓦泽乡鱼子西三村,道孚八美镇中古村1队和5队、协德乡先锋村,康定城区北门集中安置点,标志着康定“11·22”地震灾后科学恢复重建正式拉开序幕。震中农牧民群众纷纷用松柏煨桑,用最淳朴的方式感恩党委、感谢政府。

  面对繁重的重建任务,州委、州政府郑重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承诺:坚持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顽强作风,苦干三年,早日让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康定伫立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康定这方土地,我们欣慰地看到,经历了一场自然劫难,经历了整整三年的涅槃后,人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恢复重建已然达到了预期目的,康定的壮美山川、辽阔草原、蔚蓝天空、圣洁雪山,显得更加壮美、更加动人。

  康定重建中,最漂亮的、最具藏族风格的是农牧民住房,而最坚固的、最具人文特色和科技含量的是学校。

  我们很多次去过学校。康定夺拉嘎姆九年一贯制小学独有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教学楼主体结构抗震防烈度为7度,正常情况下,抵抗9级地震没问题。

  我们曾经去过塔公镇夺让一村。夺让一村建在靠近公路的开阔地上,你会发现不管是平房、还是小楼,一应坚固的石头外墙、双层玻璃窗,房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屋内布置虽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家家户户的大钢炉,茶壶里的熬茶冒着热气,木制藏式沙发、茶几、柜子宽大洁净。

  上面的见闻仅仅是个例,如今的康定,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节点,骨干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建设实现一区一景,农村建设实现一村一景,纵横交错的道路让康定更加通达……

  看着新校园、新家园,藏族小学生吉拉措格外高兴:“我们的新学校、新家很结实,很漂亮,谢谢来给我们修房子、修学校的叔叔阿姨,他们是我心中最可爱、最可敬的人,等他们离开康定时,我要给他们送上大大的鲜花!”

  看着新校园、新家园,感动在康定人的心田流淌。干部群众给建设者献哈达、赠送锦旗、唱民族歌曲,以表达对援建工作者的谢意。

  

  三年来,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灾群众住房重建正在紧张进行,浴火重生的新家园升腾起新的希望……

  三年来,作为康定灾后重建的承建者,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广大员工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华西人的智慧、勤劳和汗水,在康定重建美丽家园的战斗中,演绎出一曲最美的“康定情歌”。

  灾区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心,同样也牵动着华西集团广大员工的心。面对灾难,面对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为了藏区群众的幸福和安宁,勇于担当的华西集团领导主动请缨,勇敢面对挑战,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在雪域高原打响。

  华西集团作为历史悠久的特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不仅有着成熟丰富的建设经验,更有着国企脊梁的责任担当,在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4·20”雅安芦山地震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圆满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予他们的各项任务。

  “华西集团此次承担康定灾后重建任务,一定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充分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华西人的智慧、勤劳和汗水,优质、高效、按时、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为康定人民重建美丽家园,为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贵林告诉记者。

  “由于甘孜州地处高原,有着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项目有效施工期较短,一年只有不足7个月,施工条件极其艰苦。但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们华西人。我们一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在接受采访时陈贵林充满着必胜信心。

  据了解,在此次灾后重建工作中,华西集团省建机司、省建十三公司等参建单位分别承担了康定市塔公镇江巴、夺拉嘎姆,雅拉乡中谷,瓦泽乡鱼子西三村,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1队和5队、协德乡先锋村等126个工程项目。

  从那时起,他们在震后废墟上不顾疲劳、日夜工作,用央企人的执著和豪情,创造了高原奇迹,以顶天立地的豪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以朴实无华的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充满无私精神和大爱的壮丽诗章。

  在灾后重建中,道孚县因地制宜科学重建。“我们组建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将办公地点设在受灾前线八美镇,实行重建办、项管公司、施工企业、监理单位集中办公,做到“靠前指挥、靠前管理、靠前协调”。科学制定了《道孚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方案》,坚持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每月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每半月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和现场会,重建办每周召开例会,及时发现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力促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推进有力。”道孚县项目推进中心主任皮斌说。

  据了解,道孚县在重建规划中,坚持把灾后重建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精准扶贫相结合,将八美小集镇建设作为亮点工程来推进,配套完善八美小集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旅游设施等,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全力打造“百镇试点”;将石林安置点与石林景区开发相结合,打造旅游新村,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将先锋安置点与木雅嘎达创4A景区相结合,打造赏木雅风情、观宝地宏伟、拜惠远灵气、品藏家风味的一体化旅游。充分体现吃住游玩不出村,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康定11·22”地震波及泸定县大部分地区,在灾后重建中,泸定创新方法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充分借鉴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科学制定《泸定县康定“11·22”地震灾后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实施方案》,明确总体任务、基本原则、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统一加固标准和补助政策,严格加固方式及程序,严把进度、安全、质量、廉洁、档案“五个关口”,强化监督、强效问责,保证了维修加固工作统筹指挥、科学决策、高效推进、廉洁重建。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重建原则,多次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农户进行广泛调研,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征求乡镇、村组、部门意见。结合实际,以加快建设“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美、生产更现代、城乡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家园为目标,坚持突出优先解决民生这一重点,注重将维修加固与高半山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群众工作全覆盖、乡村治理等“四个结合”,全面推进住房维修加固工作。

  ……

  截至20171115日,康定“11·22”地震39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370个,在建22个,完工率94.39%3027户城乡住房重建和26683户城乡住房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7.1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0.84%,实现了省政府确定的2017年完成90%以上建设任务的目标。

  康定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再一次印证了一条真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再一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的骨肉感情。

  实践证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是推进灾后重建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这种援建方式,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才有可能,才成现实。

  

  三年过去,蓝图徐徐展开,灾区旧貌换新颜。新家园在曾经的废墟上拔地而起,走过灾难的人们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

  在大灾大难面前,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闪耀着熠熠生辉的精神品质,这品质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这就是康定抗震救灾精神。同时,康定重建也让世人领略了一个民族的坚强与不屈,感受了大气磅礴、大智大勇、大爱无疆,展示了勇往无前的中国力量!

  康定重建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这一切,汇聚成浩浩荡荡的中国力量。

  康定重建告诉我们,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引领航向的领导能力,就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私奉献,就是人民军队冲锋在前、无往不胜的战斗意志,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具有突出的先进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人民不断创造伟大业绩。

  灾难铸就民族风骨,困苦砥砺民族精神。建设新甘孜,创造新生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无论事实多么纷繁复杂,无论发展多么艰难曲折,我们都应该把梦想和希望,把光明和微笑,带给即将来临的美好明天,因为我们的身旁始终有共产党的力量、社会主义的力量、改革开放的力量、伟大祖国的力量、各族人民的力量。


  • 上一篇:习近平: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 将改革推向深入
  • 下一篇:我省连续43个月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