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25日
访州政协副主席、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
按照“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新闻访谈有关要求,日前,笔者采访了州政协副主席、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
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中,甘孜县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雷建平:当前,甘孜县脱贫攻坚正处在既要巩固前两年成果,又要啃完剩下“硬骨头”的关键决战期,面临着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既要全面准确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要深刻认识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的现实,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难题:一是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困难。由于受交通设施滞后、市场规模小、产业水平低等影响,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尤其是贫困群众要发展产业更是难上加难。贫困群众受自身条件的约束,完全靠自己发展产业几乎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干部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为贫困群众选一个靠得住、能脱贫、管长效的好产业。二是民生短板依然存在。虽然经过全县干部群众两年的不懈努力,贫困村的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由于通讯设施、电力设施、幼儿园等民生基础欠账大,民生短板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还有2000多人,需要实施藏区新居建设还有400多户,补齐民生短板,仍需加力加劲。三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甘孜县搞脱贫攻坚有“三不扶”,懒人、恶人和破坏民族团结的三种人坚决不扶。虽然大部分的贫困群众思想已经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但是还有个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思想意识“贫困”、“等靠要”依赖心理依然顽固。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切实加以解决。甘孜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了怎样的有效措施确保贫困村顺利脱贫?
雷建平: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决策部署,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努力,确保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胜。近年来,我们强化工作统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脱贫攻坚双组长、4名县级领导负责具体抓,全覆盖选派129名“第一书记”,积极构建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大合力;两年整合涉农资金近4亿元,实施1300余个项目,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我们坚持“精准施策、重点发力,缺啥补啥”的原则 ,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总要求,以及贫困县“1低3有”、贫困村“1低5有”、贫困户“1超6有”的标准,列出问题清单,排出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每项目标任务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小结合、长短结合、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旅则旅“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产业培育,在适宜贫困村大力发展现代集体牧场,建成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大户、便民超市、藏鸡养殖等,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群众脱贫奔康信心。我们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加大技能培训,加强宣传力度,破除“等、靠、要”思想,大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4+2”群众宣讲的工作模式,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开展“两园一改”建设,引导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大力开展就业精准扶贫技能和劳务品牌培训,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00余个,促进就业的同时树立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我们强化机制建设,设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督查组,拟定《甘孜县脱贫攻坚考核办法》,把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分解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做到“五个结合”;建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不力或重点脱贫工作推进缓慢的乡镇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约谈制度,责成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通过这些举措实施,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组织机构有力,制度保障到位,扶贫队伍发力,党建引领能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民生工作保障不断夯实。
甘孜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什么创新探索?
雷建平: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贫困群众长效发展,从而杜绝脱贫政策一过,贫困群众就可能大面积返贫的难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创新。为此,甘孜县委、县政府以格萨尔文化为基调,以“百村产业基地”为载体,于2016年10月启动实施了贫困村的“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格萨尔王城建筑由三十个寨子128栋房屋构成,房屋业主为129个贫困村,总投资近5亿元,主要包括整合龙泉驿区对口援助资金、贫困村产业资金、群众自筹资金、信用贷款资金等。下一步格萨尔文化城建成后,我们将大力引导贫困群众投入到产业中来,从而实现村民脱贫,百村脱贫,实现区域整体脱贫,一次性彻底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困局,助推脱贫攻坚,确保我县2020年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奔康。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来州调研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盯脱贫攻坚任务,做实过细工作、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干出实绩、干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