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9日
新引擎激发新活力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我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东部发挥区位优势率先发展、南部立足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北部挖掘后发潜力追赶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区域规划管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45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州坚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产业发展平稳上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投资消费同步发力,先行指标稳步向好,呈总体向好态势。
东部:发挥区位优势 大胆开创新意
“这一片仙桃有1200亩,全部已经挂果了,仙桃成熟的时候,商贩就在基地来收购,一个仙桃可卖一元钱,品相好的,价钱更高,一亩地就算种100棵仙桃,一棵挂果200个,就是200元,一亩仙桃保守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泸定县冷碛镇桐子林村村主任杨德华开心地说。精准脱贫开展以来,桐子林村委会通过市场调研后发现,仙桃产量和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风险不大,于是在村里红红火火种起了仙桃。
据了解,这成片的仙桃林地属于桐子林村集体林地,“以前这片地是杂草丛生的山坡,坡度都在80度以上,干旱、土地贫瘠、乱石嶙峋,毫无开发利用价值。但恰恰这样的土地却最适宜仙桃种植。”杨德华告诉记者。仙桃试种成功后,村委会动员村民种植,鼓励村民勤劳致富,不划界不打桩,多种多得。先期种植仙桃致富的村民带动了贫困村民广泛种植。
“扶贫”与“扶志”并重,“脱贫”与“脱困”齐抓,既注重“外扶帮拉”, 更注重内生动力激发。在风生水起的仙桃种植过程中,桐子林村还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土质较好的地方发展水果。“我们在河谷地带发展枇杷、麻李子,通过成片发展,已经见到了效益,麻李子放在冰箱里,20多天不会变质腐烂,口感好,销售不愁。水果产业带动了村民致富。”杨德华笑着告诉记者,“国家的惠民政策好,但不养懒人。”
当前,水果和仙桃产业已成为村民长期稳定的致富产业。杨德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2万元一亩的仙桃收入计算,1200亩的产值就在2400万元以上。随着我村仙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带动了用工量,雇佣的村民每天有200元的收入,仅务工收入就能够让贫困户挣到一大笔钱。接下来,我们打算再发展400亩仙桃,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收益,激发了村民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杨德华说,仙桃成规模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引进涉农企业对仙桃进行深加工,村民已经打出了“幸福仙桃”品牌,若通过企业深加工,不仅可以打响“幸福仙桃”品牌,而且还能够大幅提高仙桃的市场价格。
泸定县冷碛镇桐子林村村民的增收不仅得益于自身的勤劳创新,还是得益于泸定县政府坚持“强农优工大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以资源为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2012年以来,泸定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县情“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了《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开展以“三个五万亩”提质增效工程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两个基地”建设内容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计划”,率先打响“高半山脱贫攻坚战”。发展特色农业助脱贫,依托“绿色、无公害、原生态、纯自然”“四张名片”,持续实施“三个五万亩”提质增效工程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两个基地”建设“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建成特色农林产业22万余亩,建成1个省级、7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实施农特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全县获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4个,培育杵坭“红樱桃”“泸定核桃”等系列“泸定品牌”;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3个,培育农业产业大户20家,初步形成“乡乡有示范、村村有品牌”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围绕“脱贫巩固”,落实专项资金240余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个体种植和小家禽养殖产业。优化工业产业助脱贫,引进永安兴魔芋开发等5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实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发展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扩大产业经营,提升了农产品商品价值。做大旅游产业助脱贫,探索“全域旅游+美丽乡村”模式,打造“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新品牌,深挖“红+绿”旅游资源,举办“红樱桃节”“高原苹果节”等活动,开展杵坭、田坝、德威“康养休闲产业试验区”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泸定县的发展只是我州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一个缩影。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决定》(以下称为《决定》)明确:我州东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率先发展,加快推进川藏铁路、康新高速、泸石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打造进藏重要交通枢纽;大力推动贡嘎山旅游环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迎接年内雅康高速通车至康定做好充分准备。以大渡河干流开发为重点,着力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体系。全力打造新都桥物流园、鸳鸯坝药业园、甲基卡锂业园,规划建设千亿级锂业高新材料基地、绿色高载能园区,探索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截止今年6月底,我州东部四县市(康定、泸定、丹巴、九龙)GDP总量占全州的54.93%。
南部:立足产业基础 增添后劲动力
“过去一年到头在地里忙,赚不了几个钱。如今村里大面积种植苹果后,实现产业转型,腾出更多时间来编制背篓,可以挣更多的钱补贴家用了。”乡城县固松村仲达组倾中告诉记者。一根根竹条在倾中手里就像玩具一样上下翻飞,穿进引出,看得眼花缭乱,不到三个小时时间,一个美观实用的背篓雏形呈现在倾中手里。
固松村离县城有40多公里,气候干燥、人均耕地面积少,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固松村民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使整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我和妈妈两人一天可以编制4个背篓,平均每天编制背篓都可以收入300元左右,一个季节我们差不多可以挣4000元以上。”倾中告诉记者。特有的野竹成为了固松村村民发家致富的资源,也成就了洞松乡的特色产业。
编织背篼售卖是固松村一项由来已久的产业,他们编制的背篓轻巧耐装、结实好看,不仅受到本县群众的青睐,还要销售到稻城等地。如今,这项产业已实行定制化服务,村民不需出村就能够挣钱。每年3、4月份,当地村民都会从山里砍来野生竹条编制背篓售卖以增加收入。
近年来,乡城县把精准扶贫与农牧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乡城自然资源禀赋,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互补、循环利用”的立体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优质资源作为特色农牧产业,注重特色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打造百公里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化进程,促进农牧民稳步长效增收。建成优质蔬菜种植基地8152亩、特色水果种植2.6万亩、中药材(毛桃子)种植5000亩、芫根种植基地3000亩,启动建设6个规模化藏猪、藏鸡、藏系绵羊养殖基地,1座太阳能提灌站,改造提升3个苹果示范园,新建150亩芫根种植示范基地、260亩花椒基地,1333亩新植毛桃树,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产业,促进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配套设施,保障特色农牧产业“产的出、有销路”。
同时,通过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政策扶持,建立科技扶贫示范户255户、科技示范基地4个,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正确引导群众参与特色农牧产业建设,使之成为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成为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从而成为促进特色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决定》明确:我州南部以亚丁机场为核心,着力构建南部“四通八达”交通体系,促进潜力发掘、次级突破。围绕中国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区定位,以稻城亚丁和理塘格聂为重点,推动重点景区(点)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亚丁和格聂旅游环线。以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水电资源和南部光伏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开发基地。提升拓展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带和雅砻江、金沙江流域示范带建设。突出打造南部特色农业走廊、景观农业基地、特色林果基地,提升康南农特产品集中加工区,高起点打造理塘康藏现代农牧业加工贸易园区、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区。
北部:挖掘后发潜力 实现升级发展
“我们致力将孔萨农庄打造成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体验馆。”甘孜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孔萨农庄孔萨农庄位于甘孜县拖坝乡拖坝村东侧,是甘孜县今年规划建造的高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紧邻国道317线,距离甘孜县城9公里,规划面积1100亩,配套孔萨酒店、人工湖泊、游客中心、锅庄广场、步游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融入甘孜土司文化,以孔萨家族故事为历史背景,开创性地结合了农、文、旅等主题元素,以成都市对口援建的农作物大棚基地为依托,结合有青稞田园、水系等现状自然条件,打造具有休闲、娱乐、餐饮、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我带孩子来摘点草莓吃,顺便来看看热带风情馆。”拖坝村村民格桑告诉记者。孔萨农庄的热带风情馆设置于智能温室大棚内,培育有酒瓶椰、金钱榕、长寿花、天堂鸟、芦荟等热带植物,有金鱼、乌龟等动物。馆内设有7个不同主题的包间,在包间内提供特色茶饮及藏餐等服务。此外,孔萨农庄以成都市对口援建的农作物大棚基地为依托,设了10个温室大棚和一个智能温室大棚。其中有四个大棚种植草莓,还有五个主要用于有机蔬菜的育苗工作。
“孔萨农庄是集农业观光、科普、旅游、餐饮、文创、农产品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大型体验式消费项目,附近的村民下午散步就会到这里来逛逛,吃点草莓,看看热带风情馆。这儿务工的村民也会经常带草莓回去给孩子们吃。”甘孜粤旺雪山农旅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笑着向记者介绍道。
孔萨农庄计划投入建设资金6500万元,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为周边农牧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劳务收入。在有机蔬菜育苗大棚内,记者正巧遇上两名村民在国家级种植专家汤培忠的指导下培育新苗。据汤培忠介绍,他还将为10名当地村民培训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据公司测算,该项目每年可帮助当地农民每人增收1000元。据了解,孔萨农庄建成后,将惠及拖坝乡8个村150户贫困户,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甘孜县孔萨农庄的建造得益于我州坚持总体工作格局,实施六大战略,坚持“加快北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决定》明确:我州北部把握甘孜格萨尔机场年内实现试飞机遇,立足“做活市场、做强产业、做旺人气”。鲜明绿色发展主题,以精准脱贫为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沿金沙江公路、沿雅砻江公路、连接青海、阿坝公路建设,建设“内畅外达”交通体系。以格萨尔文化为主线,提升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故里品牌,着力打造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和中国高原最美湿地。以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上游水电资源和北部光伏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培育生态能源产业。突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着力打造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依托德格中藏药和民族民间手工艺深厚底蕴,着力打造康北生态特色产品加工区,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着力底部突围、奋力追赶发展。抢抓机遇追赶发展。精选、挖掘、生成一批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基层政权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大项目。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我州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静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巨变。
本网见习记者 汪青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