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唐子晴 郝勇 陈松
10月27日14时30分,苍溪县44岁居民李静走进苍溪县总工会主办的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学习家政服务专业知识。此次培训,是省总工会为提高困难职工(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实施的“订单式”培训,由苍溪县总工会向省总工会实行项目化申报。目前,李静已与县里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提前签约,培训结业后即可上岗,每月可挣3000元。
李静的经历,是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关爱、服务全省农民工的一个生动缩影。
四川省党政代表团日前在广州召开川籍农民工座谈会后,省总工会结合我省特点,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将农民工群体的需求作为着力点,在关爱、服务农民工方面想举措、出实招。省总工会主要负责人专门召集省总工会党组及相关部门,对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进行认真研究,明确部署加强农民工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关爱服务、权益维护等14项重点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扎实做好农民工帮扶工作,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已行动起来,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工心坎上。
增强服务 让农民工有更多技能“傍身”
最近,农民工黄国富回到中江县富民技校看望老师。去年初,他在这所学校里参加了中江县总工会为农民工开设的“订单式”免费培训,来自45个乡镇的88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培训。怀揣着结业证,又通过组织方推荐,黄国富收到某电器制造公司的聘书。“过去,每个月挣2000多元。有了这个学历证,现在月薪近万。”黄国富既感谢工会组织的培训,又感恩教授他的老师授业解惑。
提升农民工素质,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锻造储备高质量产业人才队伍,始终是我省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重心。省总工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所省级农民工培训基地为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助力,使农民工有更多技能“傍身”。每年帮助4万农民工晋升技能等级,8万农民工转移就业。
全省工会一盘棋。近年来,从省级工会到县级工会开展的“工会就业援助月”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通过现场招聘会、网上招聘、送岗位进乡村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在市级层面,达州市总工会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每年帮助近2000名农民工晋升技能等级。
排忧解难总是出现在农民工最需要的地方。农民工在外务工,有时会遇到劳动纠纷。为此,省总工会在全国首创省(城)际联动维权机制,覆盖24个省(区、市)、133个市(州)和162个县(市、区),健全“部门互动、上下启动、线上线下联动”维权服务体系。同时,四川各级工会今年3月开展“集中要约月”活动,以“关爱农民工·协商促和谐”为主题,从源头上促进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园区、行业和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做梦都没想到拖欠这么久的工资能追讨回来,我们112名农民工兄弟要向工会这个‘娘家人’掏心窝地道一声感谢,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拿着拖欠的工资,陈良华激动地说。今年2月,凉山州总工会举行清欠农民工工资发放仪式,为农民工代表发放370万元现金。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各出“妙招”,成都市总工会制定《成都市工会职工维权补贴办法(试行)》,对通过法定途径维权的农民工给予2000-3000元维权补贴,协助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绵阳市总工会、北川县总工会联合维权工作组赴新疆伊吾县,协调解决北川籍农民工欠薪158.5万元,启动工会法律援助诉讼113万元。
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增强服务,让农民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爱有加 帮扶农民工做实“暖心事”
“我们身在异乡的农民工最惦念的,除合适的工作,收入能不能按时拿到手,更重要的还是家中的亲人。”在广东务工的川籍农民工胡波说。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关心他们的惦念,近年来深入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帮助解决困难农民工在生活、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今年全省工会资助8000名贫困农民工子女上学。
农民工的“泪点”“痛点”拨动着我省各级工会组织的心弦。简阳市总工会组织城区孩子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联谊,帮助城乡儿童建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真挚友谊,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节日慰问,并组织有专业特长的职工志愿者,为留守村民开展免费义诊、维权讲座等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省总工会将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重点。今年全省工会筹集脱贫资金8000万余元,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助力4000余名贫困农民工脱贫解困。针对省内春节期间留守岗位的农民工,深入生产车间、工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协助农民工子女进城团聚;加强与省外输入地工会沟通协调,举办川籍外出农民工亲子活动,帮助外出农民工团聚。
一枝一叶总关情。四川工会大力挖掘、表彰、宣传农民工先进典型。积极培养和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先进代表,加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推荐评选中的农民工比例,努力营造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工会组织每年给农民工写一封信,与川籍农民工建立共同联系机制;分赴本地农民工相对集中省市,走访探望川籍农民工……传递“暖心话”,做实“暖心事”,让农民工离开家乡也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