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18年11月20日
■新华社记者 康锦谦 张海磊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金沙乡安置点(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海磊 摄
“只要人都在就好。”记者第一次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金沙乡安置点见到其麦拥金时,她正与家人一起围坐在烧得吱吱作响的炭火旁烤着火。虽然前几天刚经历过一场生死转移,但此时的她已经平静了许多:“等回家以后,得再把青稞和土豆种起,日子要继续好好过。”
10月11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交界处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最大蓄水量达到5.78亿立方米,严重威胁沿江群众的安危。
其麦拥金所在的金沙乡八吉村,是受两次堰塞湖影响最为严重的村子之一。漫上江岸的水不仅毁掉了村里重要的经济来源——200亩的高原紫皮马铃薯种植基地,还使村民的房屋受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八吉村37户177人除了少数投亲靠友外,其他大部分均被安排到这个安置点。
当记者提出要去八吉村看看时,安置点不少村民也要求一同前往,八吉村正在进行危房核查、卫生防疫工作,村民们也想看看自己房屋现在的情况。
骑着摩托穿行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边,只见路旁不少防护栏严重受损,有些路段只留下光秃秃的峭壁,若不是有经验丰富的村民骑手,想去八吉村恐怕很难成行。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金沙乡安置点,八吉村村民在准备午饭(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海磊 摄
初进八吉村,放眼望去是一个美丽的藏家村落,一条条建设完整的街道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外形和规划都十分美丽的藏式建筑。但那白墙土砖上残留着的水渍和随处可见的防汛沙袋却又提醒记者,这次堰塞湖险情给这里带来了多大的破坏。
村民邓珠扎西拉着记者去看她今年刚装修完的房子。在高原湛蓝的天空下,邓珠扎西的家漂亮得像藏族版画上的图画,色彩浓郁而简洁。邓珠扎西告诉记者,灾情发生后,乡上干部来叫她赶紧搬走时,怕她放心不下家里的东西,又调来拖拉机帮她拉家里的贵重物品。
“村民们大都牵挂自己家中的物品,转移走了又总是想跑回来看。”金沙乡乡长王胜说。为此,他带着8个乡干部,在通往村子的路中间搭了个帐篷,给村民们讲:“我们不走,我们不睡觉,看着你们的东西。”连续几天值守,直到乡上的拖拉机把村民们家中的贵重物资都转移走后,他们才离开。
记者回到安置点时,已临近午饭时间,安置点的村民们又忙活起来。有村民从帐篷里搬出来一箱箱的食材,有村民削着马铃薯,一名村民边搅拌着锅里的肉汤边笑着告诉记者,这锅还是他们从水里捞回来的。
炊烟升起,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大家都在为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忙活着。一位藏族小姑娘哼起了陌生的歌谣。
八吉村村民邓珠扎西站在自家门口(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康锦谦 摄
饭做好了,村民们吆喝着不远处电力服务点的电力工人来吃饭。记者问起安置点供电情况,国网四川省白玉县供电分公司的四郎巴登告诉记者,他们昨天下午刚刚给安置点通上电:“之前都靠运过来的柴油发电机发电,为了保证安置点的正常发电和用电安全,我连续几天每晚只睡2个小时。”而恢复通电以后,不仅村民们的用电更有保障,他也能好好休息了。
骤然间空中又刮起了雪,藏区高原天气瞬息万变,村民们回到帐篷中,为了保障灾区群众温暖过冬,地方政府送来了棉被、棉衣裤、垫子。
记者走出帐篷看到,在风雪中炊烟经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