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州“院州”合作 建川藏高原高端农产品示范区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16日

农业科技之花破寒而绽 10年助农增收9.64亿元

◎杨琦

“平均亩产492.7斤,没想到,荒地也能种出好‘钱景’,有科技支撑就是不一样!”近日,在康定市章古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当听到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团队现场测产的数据,基地负责人华庆祥喜滋滋地说。

据华庆祥介绍,去年在章古村流转了300余亩土地,由于地瘦土薄、基础设施差,发展产业难度不小,当时还有点后悔;但在“院州”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土壤改良,添加现代农业设施,因地制宜种上水果、中藏药材、羊肚菌,现在100亩羊肚菌相继出菇,预计将实现产值240多万元,带动400多户村民增收,自己是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了。

华庆祥是甘孜农民受益于 “院州”农业科技合作的一个代表。

从2008年开始,省农科院与州政府开展了两轮 “院州”农业科技合作,10年来,经过 “院州”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良繁体系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效促进了甘孜农业增效、农民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

据州农科所所长杨开俊介绍, “院州”农业科技合作10年来,为我州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10年来助农增收9.64亿元,有力地加快了藏区脱贫奔康步伐。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羊肚菌驯化和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两个科研项目还分别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

千里沃野,绿地藏金,10年来, “院州”农业科技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务实合作 藏区群众吃上“科技增收饭”

我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的主战场之一。受气候、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州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特别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压力大,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精心指导,务实合作,注重实效是 ‘院州’合作秉持的理念。”州农科所副所长刘军告诉笔者,自 “院州”农业科技合作以来,为促进农业科研成果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双方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在资源信息上共享,共同致力推动 “院州”农业科技合作见成效。

2015年4月,在省农业厅组织的对康定羊肚菌高产攻关田(10亩)进行现场测产中,康定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508公斤,创大田栽培羊肚菌单产新纪录。

康定羊肚菌的高产,是甘孜 “院州”合作结出的一枚硕果。

2018年底,我州人工种植羊肚菌面积达到1.42万亩,平均亩产达150公斤,预计产值将突破1.7亿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藏区群众吃上了“科技增收饭”。

“院州”合作10年来,有效打通了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科技培训在农民中间,现场指导到田间地头,建立“专家大院”,培育了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院州”还选派出多名专家多次深入项目实施区调研指导,为发展相关领域产业“把脉问诊”,增强了高原藏区选择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针对性。

与此同时,甘孜 “院州”合作课题组也派出多人次分别参加国家食用菌等产业创新团队的研讨、培训,并组织专家对各县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有效拓展了科研人员的视野,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10年来,省农科院和甘孜州政府密切沟通,科学选定合作项目,每年召开座谈会对合作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确保了‘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成效卓著、硕果累累。”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成果转化 建川藏高原高端农产品示范区

一路合作,一路探索,一路歌。

从2008年8月 “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十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农牧业科技大推广、大培训、大示范活动,加大良种推广、农技推广和农机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甘孜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探索出了“科技+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路子。

——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的步伐,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尤其在农作物育种攻关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快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食用菌生态栽培、甜樱桃、酿酒葡萄种植、地产中藏药材人工驯化与推广等方面成效明显。

——提高了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在全州掀起了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潮,理塘、炉霍等县相继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探索出了科技助农脱贫增收的新路子,实现科研、推广、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为整合人才资源搭建了平台,通过扎实开展“技术走基层”和“科技结对认亲”活动,全州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以上。通过引智借脑,有效弥补了科技力量不足的“短板”,带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一批州属农业科技人才,为全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0年来,通过“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审定农作物品种12个(青稞2个、玉米4个、马铃薯3个、食用菌3个);获奖成果10项(省一等奖2项、省三等奖2项、厅州奖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5项已授权,4项正在审查期);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新增经济效益9.64亿元;出版专著3部,合作专著2部,发表论文49篇,编写技术手册15本;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规程10个,正在制订的地方标准1个;打造了2个国家级品牌(雅江县获得中国松茸之乡,康定市获得高原羊肚菌之乡);创造了脱毒马铃薯原种繁殖亩产3023公斤记录,玉米亩产1282.12公斤创西南地区高产纪录;羊肚菌亩产达595.2公斤,创造了全国和四川羊肚菌单产新纪录;累计培养人才7.5万人次。

“院州”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助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大大提升了民族地区的科技研发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

“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甘孜迎来了发展高端特色农牧业的黄金机遇期。希望甘孜州和省农科院在‘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上坚定信心,在高原特色农牧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率先打造高原特色‘藏字号’农牧公共品牌,努力建设川藏高原高端农产品示范区、高原农业多功能开发示范区和中藏药功能食品优势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座谈会上对“院州”合作寄予了厚望。


  • 上一篇:我州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暨......
  • 下一篇: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