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千里高原织锦绣——我州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08日

从空中鸟瞰康定市色龙村。

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确立的总体工作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三创联动”,脱贫攻坚创造了我州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依法治州战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产业富民战略助推了群众增收;交通先行战略让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城乡提升战略让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蓝图变为了现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使“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实施“六大战略”和“三创联动”提升了我州发展的气势和形象,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锻炼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即日起,本网推出《实施“六大战略” 推进“三创联动” 半年报》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今年上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六大战略”、推进“三创联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敬请垂注。

◎本网记者 马建华/文 肖宵/图

广袤的甘孜高原,群山莽莽,林峰苍翠。

盛夏甘孜,绿意盎然、美景如画,静静的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缓缓流过……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薰衣草地与远处的雪山、蓝天、白云,如梦如幻的童话场景,令人美不胜收。进入6月中旬,位于康定市新都桥镇东俄洛二村的薰衣草花开满地,晴时明媚,恍若幻境,雨时清丽、香薰宜人。雨后的空气异常清新,浓郁的馨香被清爽的风裹挟着掠过一望无际的田野,梦幻般的美景引得每天近2000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我州因地制宜,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山为“梁”,以水为“源”,州、县(市)林草部门和森工企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面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全力实施增绿添景,守护花草树木,筑牢生态屏障,助推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

厚植大美甘孜新高度

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大地遍染绿色,七月的稻城,曼妙的风景醉了天下人。极目远眺,青黛色的群山连绵不断,蜿蜒的河水静静流过。群山、河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态秀美、绿意盎然的动人画卷。

金珠湿地公园内绿树成行,道路干净整洁,鸟语花香,游人笑逐颜开,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喜人景象。家住金珠镇的市民登巴在公园内哼着小曲,听着潺潺流水声,看着晚霞照亮了整个天空。他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夏避暑,冬玩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登巴坦言:“以前这里曾经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市民散步的地方也没有。现在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如今,一排排冷杉沿着河滩向远处延伸,与对岸的白杨把沿河两岸装点得分外妖娆;河流清澈、花丛掩映,公园里晨练的市民与树上早起的小鸟相映成趣。

游览了圣洁亚丁,在县城宾馆居住的福建游客周先生一大早就到公园里来散步:“这里湖光山色,非常漂亮。让人赏心悦目。”

稻城的生态美景,得益于决策者的顶层设计。稻城县委、县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域旅游、绿化全川和精准扶贫进行有机结合,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和花海花湖、林草保护工程,遵循“保护优先、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树则树”的原则,城乡生态大变样,美了村赛美了景。

“发展全域旅游,让老百姓端稳生态‘饭碗’,需要生态美景支撑。”稻城县委书记曾关和表示,稻城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不断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厚植“大美稻城”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群众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

大美甘孜,风景如画。今年,我州计划实施公益林建设14万亩,森林抚育21.5万亩,省级财政人工造林3.8万亩,庭院及节点绿化800亩。截止目前,已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4万亩,森林抚育36.2万亩,人工造林7.31万亩,庭院及节点绿化1510亩。围绕国道317、318、227沿线、连接线和旅游沿线计划实施道路绿化153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187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22%。开展道孚孜龙湿地续建,完成泸定贡嘎东湖湿地公园沿线节点生态植被项目施工招标,启动海子山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工程清单编制、招标等工作。

州委书记刘成鸣强调,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甘孜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定位,明确支持我州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州上下要在思想上树牢生态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面上与重点的关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在战略上坚持生态优先,让生态甘孜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美丽甘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要在行动上落实生态要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要在效果上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我州将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着力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到2023年全面建成甘孜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甘孜生态文明建设全省领先。

生态惠民

幸福指数节节高

“再过几年,我家种植的花椒就可以挂果出售了,到那时,我家的经济收入一定很可观。”7月20日,望着满目葱茏的花椒树林,泸定县兴隆镇下马厂村村民刘显禄拉着驻村农技员、县林草局绿化造林科技产业股股长、林业高级工程师黄宇的手,信心满满地说:“如果不是你给我们找到这个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我们一大家人可能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在管护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随喊随到。”对待每一位果农,黄宇都会这样叮嘱。

刘显禄的父亲刘代林今年89岁,家里有7口人,父母亲因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他和妻子在家务农,两个儿子在上初中,女儿外出务工。刘显禄没有技术,有承包地16亩,退耕还林及自留山林地7亩,依靠传统种养殖业艰难度日,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黄宇帮助他家发展花椒、大樱桃、核桃种植,花椒4年即可挂果,盛果期较长,通过采取老树更新技术,生产周期能达到20年,且花椒销售市场前景稳中有升,能持续地增加收入,顺利脱贫。同时,黄宇将刘显禄纳入科技示范户及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养,不仅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而且推荐其参加“川西藏区深度贫困县林业技术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与林业专家面对面的学习,提升了他的实际操作水平及科技意识,增强了其通过发展林业产业脱贫奔康的信心。

“我家领到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620元,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702.75元,草原生态奖补资金806.2元……”丹巴县巴旺乡瓦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布初杜吉泽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生态保护政策性资金,是农牧民群众重要的政策性收入,是生态效益的最直接体现。该县天保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丹巴县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和国有林面积136.1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7.9万亩。通过精准核实补偿对象,足额兑现集体公益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助资金2562.03万元,让广大的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直接受益。

丹巴泽郎的父亲年老多病,自己又患上慢性病,加之瓦苏村山高坡陡,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一家人生活极其困难。“感谢政府把我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收入稳定了,还可以就近照顾年老的父亲,我会尽自己的职责把这片林区守好”。

自2016年以来,丹巴县按照“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的要求,采取“造血式扶贫”的精准扶贫模式,共投入资金522.34万元,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868名,每人每年可获6000元的管护补助金。

我州紧扣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契机,充分依托我州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扶贫”,实现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记者从州林草局获悉,近年来,州林草局严格执行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指导督促贫困人员开展公益林管护、草原禁牧等工作,以“一卡通”形式及时发放“林补”“草补”等生态补偿资金。去年,全州兑现补偿8.5565亿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67元。

着眼绿化美化,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州林草局积极争取资金,全州共选聘了1196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同时遴选了300名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年人均可增收5800余元。同时,林草部门和森工企业领建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128个,贫困社员人数4714人,通过承接造林任务,预计可获得劳务收入2300余万元。

生态建设

世外桃源乡村美

远山有冷杉、近坡有经济林,通村路旁有人工湖泊、花卉走廊,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世外桃源般的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花在院中、人在景中”的秀丽画卷扑面而来。

近几年,色龙村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造林、打造精品”的总体思路,及早规划春季植树造林,短时间内完成了土地流转、苗木预定等工作,大力实施了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播绿护绿工程,使绿色成为最厚实的底色。截至目前,该村栽种景观树3700株,栽种花卉45亩。

“金色峡谷望山,世外桃源看水,天界仙居忆乡愁。”这是色龙新的起点,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也正憧憬着“诗和远方”。

“我们在色龙村后方山上,发现了通往‘金汤野牛沟自然保护区’的徒步路线,这条路穿越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天然海子,一路可观雪峰、看云海、‘偶遇’野生动物,壮美至极。”村支书陈永强表示,在第二期规划中,将开发“色龙至野牛沟最美徒步线路”。这意味着,色龙村已经具备发展山地旅游的条件。

“看山水、赏夜景、品美食、泡温泉,欢迎全国游客到色龙仙居来游玩。”陈永强不遗余力地为色龙村“代言”,他同时透露说,“在州市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色龙村将全力争取创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渡河旅游第一村!”

“色龙村曾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文明村镇。现在,色龙村已是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康定市孔玉乡党委书记贺冬介绍,“去年以来,色龙村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总体思路,以‘金色峡谷、色龙仙居’为品牌,统筹村落、民居、山林、谷地等资源,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现已成功打造以‘古寨村落+农耕田园’为核心,以鱼通—嘉绒民族文化走廊为路径, 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为一体的藏地原乡休闲度假地。”

“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村里接待游客1200人次,实现了5.7万元的营业收入。5月至今,全国各地2万多名游客到此处观光旅游。”说起村里“跨越发展”的“诀窍”,陈永强兴奋不已,“现已规划建设4个云海酒店,4个温泉酒店,4个体验酒店,将多户民房改造为高端民宿用于旅游接待。”

大渡河波光粼粼唱欢歌,铁索桥荡荡悠悠诉风情。隔岸观景,绿树掩映中,康定市时济乡若吉村造型各异的建筑偶露峥嵘,眼前的景象令人陶醉。若吉村以山为景,水为源,形成“背枕高山、前瞰大河,田村相融”的山水格局,环境相对独立,再加上近距州府康定、连接雅康高速、海拔低、光照足、土地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有离尘不离城的世外桃源之意境。该村强力打造的“水涧渔村”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区,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全村95户整村进行了流转打造,每户可获年租金5000元,每户可缴纳了1万元在公司占10股股份。

“‘水涧渔村’将以大渡河野钓、水果采摘、康养休闲为主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春来踏青赏花、夏来乘凉摘果、秋来观景赏月、冬来休养生息,无论哪一个季节到这里来,都不会让人失望。”时济乡党委书记徐超说,将通过丰富的物产、特色的民宿、愉悦的体验,打造闻名的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区,真正成为“成都后花园”中的最佳打卡地。

我州大力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州林草局全力参与其中,制定并落实实施方案,筹集了2286万元资金,投入“后花园”打造,在康定市6处道路节点,共计栽植红叶李、木春菊等10余种景观树种、花卉27.3余万株。在泸定县7处道路节点、82户庭院,栽植三角梅、玛格丽特等20余种景观树种、花卉49.7余万株。在丹巴县8处道路节点、237户庭院,栽植红枫、炮仗花等10余种景观树种、花卉60.9余万株。

在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战略中,我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抓到底的韧劲,清除生态环保领域的沉疴顽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全民爱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 上一篇:叶壮率队在我州调研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 下一篇:世警会今日在蓉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