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9年09月11日
甘孜州稻城县吉呷镇呷拉村的水,来自“雪山制造”,灌溉着900亩农业产业园。川报记者 魏冯 摄
□郭荞璐 川报记者 阮长安 魏冯
9月7日,甘孜州稻城县吉呷镇呷拉村,15岁的村民四郎泽仁打完篮球,到洗手池洗了手。
水管里的水,来头不小——是从20公里以外的雪山引来的。
随时用水,在过去,四郎泽仁从不敢想。呷拉村是典型贫困村、旱山村,交通不便,饮水、灌溉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从喝水看天到喝水无忧,是泸州援藏力量带来的改变之一。近段时间,记者走访泸州对口帮扶的甘孜州乡城县、稻城县发现,泸州5批400余名援藏队员接力,给两地带来巨变——取雪山水,建太阳能提灌站,解决用水难;鼓励村民,种从未种过的酿酒葡萄,助产业发展;支持特色民宿和乡村酒店建设,让旅游有加分项……
用水有保障从“靠天吃水”到喝上“雪山制造”
“前些年,用水要看天。”四郎泽仁指着高山陡坡一个老蓄水池说,过去,水源不足,下雨,老蓄水池就向老天爷“借水”;没雨,得挨家挨户找他人“借水”。
转变发生在2017年。泸州利用援藏资金1800余万元,从20公里外的雪山引水,呷拉村全村300余村民喝水有了保障。四郎泽仁母亲斯中感慨,做饭喂猪,足不出户,打开新水管,就能用上“雪山制造”。
不仅解决饮水难,还解决了灌溉难,当地发展产业有了底气。呷拉村附近,一个900亩农业产业园雏形已现——200亩地种上了金银花,200亩地将种花椒,500亩将发展黄牛养殖和麻纺织产业。泸州市第五批对口帮扶稻城县工作队领队王刚举例,几名管理金银花的村民,每月能挣4000元。
同样,在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卡心坝子,75岁的崩地对泸州援藏队心怀感激:“过去喝水、灌溉果树得跑到18公里外背水,如今在家就能用水。”去年,泸州投资400余万元,在热斗村就地取“阳光”,建太阳能提灌站,解决325名村民用水,285亩水果产业园用水难问题也迎刃而解。
增收有底气高原试种酿酒葡萄
在甘孜州乡城县青麦乡巴乌村,几名泸州援藏队队员手把手地教种植户俄尚巴如何剪枝。这片110亩的葡萄园,是几批泸州援藏队接力建起来的,主要种植酿酒葡萄赤霞珠。去年葡萄基地产出78吨葡萄,35户种植户增收近47万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最高达4.7万多元。
泸州援藏队队员、挂职乡城县水务局副局长的张寻说,过去,当地人只种玉米、青稞,而酿酒葡萄从未接触过。但这一带位于干热河谷地带,年日照时间长,很适合种酿酒葡萄。2013年至今,泸州投入援藏资金600多万元,为当地建了506亩葡萄种植基地。去年,基地销售酿酒葡萄293.1吨,群众收入达175.8万元。为延长产业链,泸州整合援藏资金还配套扶持建加工厂,搬入新厂房的亚丁红酒庄已将酒卖到成都、广州等地。
同样,在稻城县省母乡,村民干起从没干过的土豆粉加工,乡里还建起甘孜州首个土豆粉加工厂。省母乡党委书记罗旭说,泸州整合援藏资金140万元,从投资、建厂到找销路,都“一手包办”。
“以前土豆价低、难销,村民都不愿种。”罗旭坦言,加工厂建起后,大家算了笔账:“10斤土豆只卖10元,做成1斤土豆粉能卖30元,除掉成本,多挣17元。大家一下都愿种了。”
2018年,加工厂收了3000亩的土豆,产出5万斤土豆粉,种土豆的村民人均增收400元。在泸州帮扶下,高原土豆还摆上了永辉超市、红旗超市。8月底,近50家稻城高原食品专卖店还将开进广东省珠海市。
乡村有新貌支持特色民宿和乡村酒店建设
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7辆法拉利跑车在“网红”民宿——皈院门前一字排开,附近游客纷纷拍照。民宿是传统白藏房,内部装修现代化,简约明净,与雪山遥望,紧邻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景地,每个角落都是打卡点。
皈院和电影取景地,均位于青德镇仲德村民族风情园内。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县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叶仕良介绍,泸州投入援藏资金300万元用于这里风貌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于皈院,青麦乡巴乌村康萨庄园走的是“传统藏居”路子,外观是白藏房,装修采用木雕彩绘。这家庄园是乡城县两家四星级乡村酒店之一,泸州投入援藏资金50万元。
这些地点成为游客“打卡”点,也成了乡城县旅游的新名片。自2012年开始,泸州规划投入援藏资金1.17亿元扶持乡城旅游产业发展。其中,规划投入5400万元,在青德、青麦、然乌、尼斯4个乡镇11个村打造旅游新村,发展民宿,修建旅游厕所、特色农牧产品交易市场等,促进群众增收。
同样,稻城县巨龙乡然央村,村子也大变样。以前下雨,泥巴多得没法下脚,如今,青石板路铺到每家门口,路两旁全是格桑花。王刚说,泸州投入援藏资金300万元,打造水梯景观、游客步游道等,这里的传统藏族村落变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新村样本。今年,泸州还将在稻城县赤土乡子定村建藏文化体验点,让游客体验藏房、藏酒、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