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巴蜀巨变远超想象 祝福四川明天更加美好

四川日报    2019年09月30日

  □川报记者 伍力 任鸿

9月28日,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的党的建设厅,展厅顶上有一块四川地图,当观众在屏幕前按下拍照键,自己的照片就能投影在地图上,随着拍照的人越来越多,地图会被大家的照片填满。 本报记者 郝飞 摄

  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观展群众感言——

  拿着手机,在展区长时间驻足,对着展板拍照……9月28日,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参观。记录着70年巨变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激荡起观众内心的自豪感与无限感慨。

  “巴蜀巨变,远远超乎想象!”观展的成都退休教师童华池说。

   城乡巨变 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川人的奋斗不息

  省级综合馆经济建设板块,一张张清晰的柱状图让四川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目了然”,多张城市新旧面貌对比图展示着城市变迁。“36年前,天府广场周边都是低矮的建筑,现在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变化太大了。”不少观众走到这里都会拿出手机拍下这组天府广场对比图。

  再往里走,上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自家田地上举着新分田地面积牌子的照片,吸引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退休员工文高仕的注意。“我今年77岁了,分田地的时候才几岁,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家里分了几亩水田,当时我的父母觉得,有地种,日子就有盼头了。”

  老家在南充的文高仕专门来到南充馆参观,看到“南充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的成绩,文高仕由衷的自豪,“我最近才回仪陇农村老家看了,毛坯房没有了,砖瓦房建在青山绿水间,简直赶得上城里人住的别墅。”

  展览还有个令文高仕自豪的展品——成飞制造的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机头图片。“我的儿子参与了这个飞机头的制造,他负责检验工作。”文高仕特意拍下照片带回家跟儿子分享。

  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川人的奋斗不息。

  参观完省级综合馆,28岁的省直机关公务员雷宇来到展馆尾部的互动台旁,按下点赞按钮,一幅四川地图模型的电子屏上出现了雷宇的照片和“第11名,点亮四川逐梦者”的文字。“参观到这里,我看到了前辈们的奋斗历程,是他们点点滴滴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四川今天的成就,这个点赞送给前辈们。我也要为我们新时代的逐梦人点赞,希望以后新中国成立80年、90年、100年的成就展上,也有我们这一代的成就。”雷宇告诉记者,这次参观带给自己莫大的鼓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前辈们一样,成为四川发展的中流砥柱。

  生活巨变 体现在衣食住行,也体现在社会风尚

  对观展,74岁的童华池格外期盼。“我捐出了不少老物件,想来看看有没有在展览中呈现。”1978年的高考体检单、1977年的缝纫机、自己看的第一张电影票、上世纪80年代的电报……他将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物件悉心收藏。“这些老物件也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见证。以前,觉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美好生活应该有的样子了,现在的生活场景远远超乎想象。”

  童华池告诉记者,自己已换了更大的住房,买了车,自驾游了大半个中国。“以前,这些想都不敢想。”

  在时光情景厅,他看到了自己捐出的一台1999年购买的台式电脑。“这是互联网时代开启的见证。有了互联网,我的生活可以说完全被改变了。”童华池告诉记者,以前都是通过电报和省外的好友联系,现在,一条微信、一个视频,就能拉近大家的距离。

  也是在时光情景厅,58岁的成都市民刘玉玲找回了不少回忆。“我们以前的结婚证就是这样的。这样的粮票,我家里都还有。”刘玉玲感慨。

  “以前我们关注的都是吃饭穿衣,每天上班、下班,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我们也开始关心生活环境了。”刘玉玲告诉记者,退休之后,她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分类指导、交通劝导。在她看来,几十年间,发展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也体现在社会风尚中。“社区基本每个月都会组织宣讲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等,我感觉这些年大家的素质都更高了,社会更和谐了。”

  和刘玉玲一同来参观的,还有其他几名社区志愿者。参观结束后,大伙儿在展厅前拍下视频发到了各自的朋友圈:“祝福四川的明天更加美好,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 上一篇:@四川高考生:2020年高考报名将于10月12-17日进行
  • 下一篇:铺展迈向复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