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州取得扶贫减贫最好成绩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实现贫困人口减少22.05万人,13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图为乡城县苹果正在装箱运往全国各地,产业发展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本网资料库图

◎邱志娟 记者 宋志勇

我州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州18个县(市)均属深度贫困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1360个、贫困人口22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3.17%,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把脱贫攻坚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实落地。如今,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面貌明显改善,全州发生了静悄悄、历史性和根本性的变化。

凝聚强大合力

贫困“递减”,小康奔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通过不懈努力,全州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整体减贫成效明显,实现贫困人口减少22.05万人,13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3%,6个县(市)顺利摘帽,剩余12个县已达到摘帽要求,有望实现整体性脱贫摘帽目标,甘孜人民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奔康的历史性巨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8年,甘孜州及7个县(市)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均为“好”,创造了甘孜扶贫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基础“递增”,环境改善。因地制宜,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加快道路建设,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思路,持续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累计建成通乡油路3696公里、通村硬化路21766公里;加快水利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757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快电网建设,加快实施农网改造提升工程及推进农村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完成改造提升4138个村电网和通信网络。

帮扶“递乘”,加速脱贫。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的强大支撑,凝聚强大合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形成全社会齐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发挥东部力量“倍增器”的作用,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力推进18个深度贫困县与广东省8个市“携手奔小康”行动,扩大人才、经贸、劳务、旅游、农业、园区、金融等多领域合作,聚合23.45亿元支援资金,实现262个项目在大美甘孜落地生根。发挥省内帮扶“加速器”的作用,采取区域内统筹结对、点对点全面结对、重点带动精准结对的方式,突出抓好了产业发展、智力支援、社会帮扶、劳务协作、支部共建、群众工作等六项重点任务,吸收35.91亿元帮扶资金,让1566个项目在甘孜大地生根发芽。

谋划脱贫之策

授人以渔“有妙招”。围绕“两不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推进农旅、牧旅、文旅融合发展,建设3个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带、2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建设大渡河流域“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产业带,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率先在全国藏区实施电商扶贫项目,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2个、示范村16个、特色乡镇26个、精品村寨46个,建成全国最大羊肚菌集中连片生产基地,培育特色林业产业基地95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

民生保障“有路子”。围绕“三保障”,用好中央和省委支持“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政策,聚力推进教育、健康、住房扶贫攻坚,有效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菜单”来推进,坚守“三条红线”和“三条底线”,创新作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解决128546户住房问题;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主题,抓好藏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有效实现适龄儿童100%入学及100%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推进“健康甘孜2030”行动,推广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经验,有效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

攻坚克难“有点子”。围绕同步发展、同步奔康,出台《关于支持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2019年目标任务》,筹集2.08亿元倾斜支持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集中攻坚。累计完成农村公路路面整治50.62公里,实施983户3602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22个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717户藏区新居建设、429户土坯房改造。建设特色农业基地5163亩、电子商务服务点19个。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5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89个,24个深度贫困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为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打下了基础。

激发内生动力

教育立志,实现“要我脱贫”向“我想脱贫”转变。坚持思想引导,依托“润育工程”,大力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办好“农民夜校”,引导贫困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坚持培育新风,通过完善村规民约、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培育和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孝敬老人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坚持示范引领,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脱贫项目,完善其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让贫困群众跟着看、学着干,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以术脱贫,实现“我想脱贫”到“我能脱贫”转变。抓住省内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等援助资源,采取政府集中组织、培训机构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培训、企业实战化提升能力的模式,突出政策培训,把中央、省、州、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作为贫困群众的首要培训任务,使其能够最大限度享受精准扶贫政策扶持;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林牧、旅游等产业发展,扎实开展经常性的培训;突出劳务品牌培训,以打造甘孜州劳务品牌为目标,开展相应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使广大群众真正掌握一技之长;突出创业培训,重点针对学校毕业返乡青年和产业大户,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工程,开展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培训。

正向激励,实现“我能脱贫”到“争着脱贫”转变。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劳务补贴等方式,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户参与情况挂钩,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实施奖补方式上与收益挂钩,与实际的劳动成效挂钩,干得好多奖,多劳多补;在投入固定资产方式上将固定收益分配给贫困村、贫困户;在入股方式上形成股份、按股份分红。在贴息贷款方式上解决物流补贴和利息、资金难题。同时,实行反向约束措施,制定支持、鼓励、激励积极脱贫、主动脱贫制度,在帮扶措施上建立反向约束机制,对“不思进取的等、习惯贫困的靠、心安理得的要”的群众给予相应的惩戒,坚决制止“因懒致贫、因赌致贫”等怪象。




  • 上一篇:肖友才调研对口支援工作并看望慰问广东省援甘干部人才
  • 下一篇:2020年四川省政协新年茶话会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