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我州精准施策决战脱贫攻坚纪实之四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9日

德格县建成的三个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163亩,辐射带动3644户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初步形成了沿雅砻江上游百公里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带。图为贫困群众在现代农业园区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我州锁定564户2191名贫困群众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州上下在决战的时刻,坚决兑现向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困难面前,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提振信心、坚定决心,从确保全面同步小康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从脱贫攻坚面临的艰巨任务中,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只争朝夕、加压奋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受到的损失补回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产业兴旺 筑牢致贫返贫防线

“五一小长假,我们三舍民宿的生意天天火爆。老板挣到钱了,我们也很高兴。”5月5日,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村民胡廷惠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胡廷惠告诉记者,她家以前在山坡上,因为遭遇泥石流灾害,前两年,她和老公便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了很多债,修建了一幢框剪结构的楼房,房子主体修建完成后,再也没有能力装修。冷碛镇的老板黎国朋与胡廷惠夫妻签订了租房协议,开办了现在的三舍民宿,双方签约10年,第一年租金6万元,以后每年上浮3000元租金。

夫妻俩在三舍民宿留了自住房,自己又在这里打工,月工资3000元,周末、节假日以及8小时外有加班补助,每年卖樱桃有60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胡廷惠还把自己的果园,按照1500元一年的价格出租给民宿。

“老板对我们很好,收入稳定,今年前三个月受疫情影响,我没有上班,老板还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了1000元的生活补贴。我的老公在外打工,全家年收入一二十万没有问题,明年我就可以还清所有欠款。无债一身轻,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了。”胡廷惠喜滋滋地说。

春到高原,绿树成荫。巴塘县苏哇龙乡王大龙村村民杜吉眼瞅着成片的核桃树,心花怒放。这一片片核桃树、石榴树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每户种植1-2亩的南区辣椒,收入2万-4万元,种草养蜂养牛每户增收大约1万元,种核桃每户增收入1000元左右。待核桃和酸石榴全面挂果后,每户平均收入还会翻番。”村党支部书记土登兴奋地说。“王大龙村新建基地2000亩,低改5000亩,高接换种核桃400亩,并与州林科所建立标准化核桃示范园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已完成300亩酸石榴种植,预计在2021年全部挂果。加上双流捐建的草畜果蜂蜜项目和原有的南区辣椒种植,整个村的产业已非常丰富,群众奔康指日可待。”苏哇龙乡党委书记张艺兴说。

根据统计数据,一季度我州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目前,全州春耕春播扎实推进,小春粮油长势好于上年。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7832公顷,增长2.2%;各类牲畜出栏22.49万头(只),增长6.2%;肉类总产量22480吨,增长5.7%;牛奶产量3921吨,增长18.3%;禽蛋产量77吨,增长10%;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7亿元,增长3.1%。

为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减少损失,我州推动“圣洁甘孜”酒、肉、粮、油、水、果、蔬、茶、菌、药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烘干冷链物流2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一圈一带一走廊”区域发展布局,推进两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和脱贫奔康三个百公里绿色生态农牧林产业带建设。突出园区载体作用,促进产业体系发展,构建全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培育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培育省级、州级农民合作社,力争到2025年培育龙头企业70个、家庭农场1000个、集体牧场14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40个。实施“菜篮子”工程,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到2020年全州季节性蔬菜、生猪自给率分别达到56%、52%;青稞、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综合自给率达到70%,其中,青稞粮全部自给;2022年全州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给能力明显增强,生猪自给率达到100%;2025年全州人均蔬菜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

收官之战 织牢乡村振兴根基

三月中旬,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后,九龙县逐步推进复工复产。魁多镇甲坝村藏族村民泽仁多吉到村委会开具了健康证明,夫妻俩决定到西藏昌都去打工。这几年,泽仁多吉夫妻在西藏包工程、打工,一年可挣20多万元,打工一天两人可以挣到600元,包工程平均每天有1000多元。一个儿子在读定向,一个在上高中,有了钱后,夫妻俩在九龙县城买了住房。

“到温江已经半个多月了,我不但适应了这里的气候,也熟悉了工作环境。公司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同事对我们都很好。”到成都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务工的色达县大则乡岗扎村村民拉登,还沉浸在从牧民到产业工人身份转变的新鲜感中。

为克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牧民群众就业,帮助农牧民稳定增收,色达与对口援建的成都市温江区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色达农牧民就业增收,派专人前往对口帮扶地开展工作对接、走访用工企业,结合企业用工和色达县情实际,消除企业用工顾虑,寻找适合色达农牧民的岗位。在温江区天府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温江援藏工作队和相关企业积极为色达量身定制岗位30余个。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在我州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我州持续推进技能培训“富脑袋”稳定脱贫机制,持续推进就业产业“富口袋”稳定脱贫机制,充分发挥好公益岗位“救急救难”作用,破解精准脱贫难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线下培训“有力度”,引进州外优质培训资源,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以需求为导向,结合“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和16—18周岁辍学未成年劳动力技能培训行动,培训贫困劳动力4200人,培训雅砻江上游4县24个深度贫困乡镇贫困劳动力800人。线上培训“有深度”,开通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甘孜分学院,涵盖生产制造、餐饮服务等84个专业、1686个课程,动员鼓励企业和群众自发参与线上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动员组织9家企业参加线上培训,培训365人。

授人以岗“稳增收”,与广东省、成都市等对口帮扶省市和成甘、甘眉工业园建立常态长效岗位“供给”与“需求”对接机制。加大甘孜公共招聘网推广使用力度,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20场,常态化开展“送岗位下乡”等公共招聘活动,力争促进60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结合生态保护、公共卫生防护等工作需求,开发生态护林员、防疫员等公益岗位25350个。充分发挥好公益岗位“救急救难”作用。努力推动“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选聘2186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草)员,实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5672元/人。新增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48个,累计建成153个,吸纳5536名贫困社员,承接造林任务31.95万亩,实现务工增收3279元/人。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今年,我州计划完成全社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各县(市)“两通”兜底目标任务在今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做好迎国检的准备工作;持续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G4218线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等7个项目;加快推进康定过境高速等26个续建项目建设,建成路面769公里;实施国省干线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461公里;建成旅游路产业路等农村公路项目120公里;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川藏铁路配套工程提升改造58公里、桥梁加固235座、冰雪路段停车场4个项目建设。

今年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发展实现有序运行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0年一季度我州地区生产总值(GDP)78.07亿元,同比增长0.1%。全州存贷款余额1123.78亿元,增长4.6%,全州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7元,同比增长0.8%,全州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8.6%。

我州已实现全域摘帽,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一“综述题”,在做到精准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双加强”的基础上,我州创新“三大模式”筑牢致贫返贫防线,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织牢乡村振兴根基,在实现“两个确保”的基础上,实现互进互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振兴,带领农牧民群众开启新生活、接力新奋斗,齐心奔小康。







  • 上一篇:省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 下一篇:我州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夯实乡村振兴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