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不惜代价 守护生命

四川日报    2020年09月09日


来自实验室的“一锤定音”

  对疫情防控来说,来自实验室的“一锤定音”至关重要。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被正式确认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对疫情快速准确反应并处置的过程。守护生命,应治尽治固然重要,防患于未然更是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每一例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都为病例的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报记者张明海

  9月4日上午10时,孟建彤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正在实验室忙碌着——他们的工作,是对病毒进行检验,对新冠病毒进行“一锤定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的调查中,没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撑,就只能是疑似,不是确诊。”孟建彤是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党支部书记、微生物检验科主任,他说,实验室第一时间的检测确认,为全省整个防控大局争取了宝贵时间。

  1月中旬,第一例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送达成都市疾控中心。“这一疑似病例是从武汉回成都的,当时出现了发热症状。”孟建彤说,接到任务后,团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检测中。

  疫情初期对新冠病毒认识不足,没有防控方案、检测方法、试剂,检测如何进行?孟建彤和同事采用“笨办法”,开展了20多个跟呼吸道有关症状的病原检测。在孟建彤带领下,大家抽丝剥茧,不是流感、不是非典、不是腺病毒、不是支原体……随着20余种病原微生物被排除,怀疑圈越来越小,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高度怀疑就是新冠肺炎病例。

  当晚,初步检测结果送达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认为检测结果高度可疑,上送国家疾控中心进行测序。1月21日晚11时,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正式确认。

  首例病例确诊后,孟建彤和同事更加不敢放松。成都市疾控中心组建了以微生物检验科为核心的检测组进行病毒检验。“疾控中心实验室24小时接受样品,以确保疫情检测结果的快速和准确。”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孟建彤又承担起推动成都市区县检测能力提升的工作。作为成都全市实验检测的总协调、实验物资的“总管家”、信息上传下达的“中枢”,他是实验室电话最多、工作时间最长的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治愈感言:任何时候信心不能垮

  四川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杨某入院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调集精锐力量组成医护团队,四川省、成都市卫健部门给予全力保障,成立了华西医院牵头的省、市多学科专家组定期会诊,全面指导患者救治工作。经过医务人员积极救治,杨某痊愈出院。杨某得到的及时救治是我省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的缩影。□本报记者李欣忆

  632例——这是截至9月4日0时,全省累计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例数据。从1月29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起,7个多月时间过去,这600多名患者走出医院,迎来新生。回想起在医院治疗的感受,四川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杨某记忆犹新。

  杨某说,刚被送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病房时,看到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非常绝望。

  在隔离病房经过几天的治疗后,杨某的精神状态开始好转,不再需要长时间输液。他说,医生和护士都很好,自己想吃什么都可以告诉他们,医护人员会帮他把饭菜端到病房里。“我想吃水果,一个护士妹妹还专门从家里带了些水果来,让我感觉很温暖。”

  杨某说,在隔离病房的日子,自己的情绪一度很低落,担心会留下后遗症。为减轻他的焦虑,医护人员每次查房时,都会告诉他某某地方已经有被治愈的病例,鼓励他要充满信心。

  1月29日,杨某终于等到了可以出院的消息。“感谢政府提供如此好的医疗条件,让我及时得到救治。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给我细致、周到的照顾。”治疗期间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杨某也学到不少“专业知识”,比如面对病毒,患者自身的抵抗力非常关键,医生要做的,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治愈出院后我一样正常工作、生活。”他说,“所以说,任何时候信心不能垮!”


守好交通干线上的防疫“大门”

  疫情期间,在飞机减航、火车减运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多了起来。各地防疫指挥部在进出四川、通往市州的各条高速公路上设置防疫检测点,对入境车辆逢车必检,不漏一车一人。这种非常规手段,有力地守住了防疫“大门”。□本报记者王眉灵

  “我们的职责是让高速公路保畅,从来没有这样: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一个卡点,检测过了关才能进成都。”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执法三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田宇说。9月5日,在向记者回忆起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防疫检测点设立及撤除的全程时,他感慨:20多天的时间,平均每天数万辆车次的流量,没有一个人发出杂音——无论是“三班倒”24小时轮守的工作人员,还是必须“刹一脚”的司乘人员。

  成南高速是省外车辆入川的重要通道。1月底,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成都市防疫指挥部决定在进成都方向的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设点,对所有车辆进行防疫检测。

  接到通知的当天,地方公安、交通、防疫等部门,以及高速交通执法、高速交警、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就聚在一起开会,商量防疫点的具体布设细节。田宇回忆,大家讨论最多的,是24小时防疫值守的人手难题,以及如何将对车流的通行影响降到最低。

  1月30日13时,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防疫检测点正式启用。在距离服务区2公里处,所有车辆进入临时隔离出来的一条车道,排队进入服务区;服务区设置了9条车道,同时进行防疫检测。

  但路上还是堵了起来。检测点不断增派人手,提升检测速度,当晚8时,车流逐渐恢复正常。此后两三天,二维码扫码登记、全省“一检多认”机制相继上线和推出,车辆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这一段经历被收录进了《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7月底,田宇专程到四川博物院观展,隔着橱窗,看着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料、执法人员对车辆严格管控的照片等,他感受最深的不是自己和同事们的忙碌,而是全社会的协调配合。


意大利等来中国最美“逆行者”

  在世界抗疫图景中,一批批中国医疗专家不顾危险,战斗在全球疫情发生地。5位四川专家主动请缨赴意大利助力“战疫”是其中的生动写照,网友赞他们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逆行者”大勇,敬他们有战疫救人无国界的“行医者”大爱。□本报记者邓翔沣袁婧

  进入9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流感也将随着秋冬季节到来迎来流行高发期。如何区分流感和新冠肺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主任梁宗安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最新一期《一周医讲安有话说》医疗科普栏目中为公众答疑解惑。

  像这样的公益栏目,梁宗安已连续录制了15期。在更早之前,梁宗安曾因担任中国首批赴意大利抗疫专家组组长而被公众所熟悉。

  今年3月,梁宗安一行9人携带防疫物资前往意大利支援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护师唐梦琳坚持用日记记录在意大利的工作。

  近日,记者翻看唐梦琳的日记,就像在翻阅5名四川专家的“意大利疫情防控笔记”:“到达位于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帕多瓦后,我们立即赶往帕多瓦大学医院办公室参加紧急会议”“路上一辆小车司机摇下车窗,不停地向我们竖大拇指比赞”……

  在赴意专家组中,不少四川专家都是主动请缨。这背后是四川与意大利多年来守望相助的故事。

  1988年,意大利无偿捐助四川建立大型急救中心。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意大利第一个派出医疗专家团队前往四川灾区援助。

  今年3月初,当接到出征意大利的抗疫任务后,四川各有关部门快速行动。在短短10多个小时内完成了专家组建、物资筹集等工作。3月11日,5名四川专家从成都出发到上海,与其他专家组成员集结后从上海奔赴罗马。

  一到罗马,专家组成员随即投入到高密度、高强度的工作中。十几天内,他们先后深入罗马、米兰等地,向意大利捐赠医疗物资,调研了解当地疫情,同时分享防控救治经验,帮助意大利更有效控制疫情。通过媒体,中国专家组还向意大利民众普及抗疫知识。

  专家组的努力,赢得了意大利民众的频频称赞。专家组成员、四川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原副所长童文彬回忆,这些友好的声音让他格外感动。

关 键 词

守好通道

  在全国率先实行交通运输领域“八项举措”、汽车客运站“七不出站”规定。设置客运场站、机场口岸、港口码头卫生检疫站,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开行超长客车。落实分区分类防控和低、中、高三类风险区划分要求,加强入境管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热血”川人

  “我们和湖北人民是同胞,他们有困难我们理应挺身而出。”9月5日,成都市民、上海交通大学大三学生申倬豪这样对记者说。2月9日,他看到成都市血液中心号召大家献血的推文,第二天,就动员了父母和自己一起去献血。这是全省各地爱心志愿者积极为湖北献血的一个生动体现。截至6月3日,我省已向湖北省发送5批共286.6万毫升爱心血液。





  • 上一篇: 求真创新 精准施策
  • 下一篇: 举国同心 守望相助